物哀的概念提出及文化内涵[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李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作为日本的传统文学理念, “ 物哀”是日本民族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民族环境和深厚的人文背景。本文通过对物哀概念的解析, 物哀审美意识形成原因的探讨, 物哀与中国文化渊源的追寻以及对崇尚物哀的日本文学的回溯, 从文化角度上对物哀的文化内涵进行一次解读。
    一、物哀的概念提出及文化内涵
   “物哀”一词, 日语写做: “物の哀” (ももののあわれ) , 是日本最古老的文论之一。“物哀”作为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追求, 作为一种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活动, 作为一个美的范畴, 在日本文化历史上有着久远的历史。“物哀”一说, 到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整理提供底是由谁最先提出来的, 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少人认为, 它由本居宣长首提, 虽不够准确, 但对“物哀”进行较为深刻阐释的第一人应该是他。本居宣长在《 〈源氏物语〉玉小栉》中, 把日本平安时代的美学理论概括为“物哀” , 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 —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 。从本居宣长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他所理解的“物哀”这一范畴更主要是指“真情” , 即对自然及人生世相的深切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以对生命、生活的变化无常和对人生的短暂易逝的悲哀情绪为基调、为核心的, 悲哀是人生种种情感中原初的最真切的情感之一。“物哀”美的特征,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 “物哀”是客观对象 (物) 与主观感情 (哀) 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美的情趣, 以对客体抱有一种朴素而深厚感情的态度作为基础。
     2 . “物哀”这种感动或反应所面对的对象, 不限于自然物, 更主要的是人。就算是自然物, 也是与人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物, 具有生命意义的自然物。
     3 . 从对自然物、对人的爱恋的感动到人生世相的反应, 是从更高层次体味事物的哀的情趣, 并用感情去把握现实的本质和趋势。也就是面对现实的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整理提供发展趋势值得悲伤的就悲伤, 值得哀怜的就哀怜, 值得高兴的就高兴, 值得眷恋的就眷恋。总之, 就是动之以情。
    二、日本民族独特审美意识形成的原因
    有人把日本文化表征为“稻作文化”及“象征文化” ,是比较准确的, 它得自于对日本民族与大自然关系的考察。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 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日本民族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著名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在谈到这一点时指出: “对于以农耕生活为基础的民族来说, 不用说季节的变迁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 接受自然的恩惠而生活的意识也很浓。特别是对身处丰富的自然环境之中, 经常满怀深情来观察四季变化状况的人们来说,对自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整理提供然产生亲切感是理所当然的。 ”客体的大自然何以孕育了日本人的精神和艺术呢? 其中介环节就是日本人的“自然感悟”或称之为“自然思维”—— —与大自然的长期亲和相处以及把每一自然物都视为“灵物”的“泛灵观” 。这不仅形成了日本民族敬爱自然的深层文化心理, 而且也造就了日本民族把一切自然物都作为有灵性的活物来亲近、来接受、来交流的思维特点。感悟自然, 不仅成为他们进行精神内省的重要方式, 而且成为他们文化、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物哀便是心灵与灵物之间驾起的一座神奇的桥梁。物哀意识诞生于日本, 与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日本列岛自古以来经常为雾霭所笼罩, 自然风光留给人们的是朦朦胧胧、变幻莫测的印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一样在狭窄的地域集中了如此之多的美景—— —雪山、海滩、山涧、峡谷、温泉、瀑布, 林木葱葱, 繁花似锦, 小桥流水, 幽雅庭院。故而说处处诗情画意并不为过。同时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 自古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整理提供以来被如此之多的自然灾害所频频袭击—— —火山、地震、雪灾、飓风、……多少年来日本人看到的是美稍纵即逝, 顷刻化为乌有。另外, 还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中世400多年间, 日本战乱不断, 热病流行 ( 传染性疾病) , 民不聊生, 朝不保夕。面对多灾多难, 人们发出了无奈的叹息, “无常观”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日本长期军事封建统治下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也给人, 尤其是女性, 造成了极大的人性压抑, 不少在压抑中痛苦挣扎的人都选择了“物哀”的方式来倾诉郁积的情感。一切使他们相信, 美好的事物是不稳定的。而佛教的传入, 更强化了日本人的这种认识。
    三、“物哀”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日本的“物哀”文学观和审美观, 并非单一土生土长的产物, 它的产生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
     1 . 儒家思想对“物哀”观生命意识和现世精神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封建伦理学为纲, 是入世的人生哲学, 强调在现实行为中道德的自我修养和自律精神。这种伦理观一方面促成了中国儒学观照人类社会和自然万物的现世精神, 另一方面也使之表现出禁欲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整理提供主义的倾向, 压抑人的自然天性。日本儒学接受了中国儒学的现世精神, 并把它转化为日本独特的享乐主义。“物哀”之所以“哀” , 正是感伤现世的短暂、生命的无常、美的事物难以永驻。源氏的一生完全可以用“享乐”两个字来概括, 虽然他一直有遁世、出家的念头, 但一直为现世享乐所羁绊。这是日本化的现世精神在《源氏物语》中的表现。日本儒学出于神道和传统的民族性, 也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 主张自然之道, 抵制中国儒学的禁欲主义倾向, 反感对人的自然情欲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整理提供的压抑。《源氏物语》中有大量的性爱描写, 日本学者熊泽蕃山认为, 《源氏物语》表现了日本古代传统的人性质朴之风, 不是淫乱不节之书, 而是传礼乐之书。这种对人的自然情欲的尊重的人本精神是生命意识的具体体现。
     2 . 佛教思想对“物哀”观无常感的影响 
     日本学者村岗典嗣指出: 《源氏物语》中的“物哀” ,“流现着一种悲哀、空寂的情调, 其中有的平安朝文化的伴随享乐而生的空虚, 也可看出佛教无常观和厌世观的影响。 ”佛教是宣扬消极厌世和出世的人生哲学, 与日本神道的现世精神相去甚远。经过很长时间的适应, 日本民族终于没能抗拒具有神秘和神奇色彩的佛教的巨大吸引力。按照唯我所用的原则, 废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整理提供弃了中国佛教的种种清规戒律, 使中国佛教变形为日本佛教。由于日本古代美意识缺乏思想意识体系为后盾, 因而佛教的悲世人生观很快渗透进去, 乐观面对现世的“真” 、“诚”的美学观, 被充满悲哀的“物哀”美意识所取代。    3 . 道家思想对“物哀”观自然意识的影响    魏晋时期, 玄学成为显学, 作为道家思想的延伸, 与儒家、佛家思想一并传入日本。玄学是用人格本体统摄宇宙本体, 在“人为”和“自然”的关系中, “自然”成为时代的追求。这个所谓的“自然”便是玄学的哲学主体和特征。玄学的自然是随心所欲的自然, 一切求其真、尽其兴。这种弘扬人格的自然性, 对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正好迎合了日本社会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度的时代特点, 更容易被当时日本人接受, 并对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物哀”是客观对象与主观感情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美的情趣。“物哀”不仅是日本人的文学思维方式, 也是日本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思维方式, 并最终演绎成无论是自然界的自然, 还是人之内心的真实感情皆是自然之物, 这便和玄学所推崇的东西不谋而合。由老庄的自然而然发展到玄学的强调人格的独立越至人格至上, 并进而发展到“人欲即天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