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日语的结构和特征 ,分析了日本民族时代变迁以及与异文化接触的历史 ,并由此形成了具有许多独特个性的语言文化。 语言从狭义上分析 ,包括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物质载体 -文字。而语言从广义上分析 ,不仅包括狭义语言 ,还包括准语言 ,又称副语言、 类语言 ,如伴随声音、 表情、 绘画语言、 舞蹈语言等。广义语言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通常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语言应该是狭义语言。 [ 1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 ,就其本身的机制即其内部结构而言 ,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符号是具有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语言是以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作为符号的。语言符号里音和义的最初结合是任意的、 无理据的。在 2 000多年前 ,我国的荀子在《正名篇 》 里就说过:“ 名无固宜 ,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 ,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某一声音和某一意义所以结合 ,完全凭人类的集体意志主观地加以约定、 认可。比如 ,日语“ 伞 ” 这个符号是由声音“kasa” 和意义“ 遮雨的工具 ” 结合而成的 ,它并不意味着有先天的必然的联系 ,实际上“遮雨的工具 ” 也可以用其它声音来表示。这从不同的语言看得尤为清楚 ,汉语用“san” 、 英语用“umbrella” 这样的声音来表示。所以不同 ,皆因为一定的社会集团按照各自的社会习惯、 主观意志约定的。语言单位中音义结合是任意的 ,不是必然的 ,但对语言集团的每个成员来说 ,它却带有强制性。也就是说 ,两者的关系一经确定之后 ,个人在使用时决不能随便加以改动 ,某一集团的所有人都得按照集团意志来使用其结果。讲日语的人就得用“kasa” 来代表遮雨的工具 ,讲汉语的人用“san” ,而讲英语的人就得用“umbrel2la” 。不仅音义的结合是如此 ,就是语法规则也是社会集团意志的产物。世界上所以有众多的语言类型 ,即是不同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结果 ,语言深刻地打下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工具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 ,语言符号系统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潜在“ 意义系统 ” ,它由三部分组成:音位系统、 词汇 — 语法系统和语义系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义通过词汇 — 语法得到实现 ,词汇 — 语法通过语音得到表达 ,语义则是文化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 ,语言体现文化 ,是文化的编码手段之一。人类是能够赋予一切事物以语言符号的创造者 ,语言符号是人类认识一切事物的标志。每一种语言都是某一概念体系的具体表现 ,一个民族语言中的范畴最能反映出该民族所认识的事物 ,人们可以借语言范畴的分析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概念世界和思维方式 ,获得一种语言 ,就意味着接受一套概念和价值;语言以最典型的形式在自身中表现了文化活动 ,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语言也是文化的主要传播工具。交际是人形成社会创造文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而语言是交际的主要工具。人类社会传承文化主要有四种方式: 1 .通过实物的代代相传; 2 .通过示范传播行为方式和准则; 3 .通过语言讲述传承一些事实和方法、观念等; 4通过文字传承。因此 ,语言是人类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 [ 2 ] (二 )语言具有文化属性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 ,其发生发展和接触融合受文化的制约 ,因而语言蕴涵着人类文化的许多信息 ,具有文化价值、 文化性质和文化功能。语言的这种文化价值、 文化性质和文化功能就是语言的文化属性。文化属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 [ 3 ]语言是由人创造、 使用和发展的 ,离开了人就无所谓语言。而人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群体和社会群体里的 ,各个文化群体、 社会群体之间千差万别 ,而且不断发展变化 ,这就使得使用语言的人必然带有特定群体、 民族和社会以及特定时代和区域的文化特性。语言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 ,不可避免地要带上人类文化的许多信息 ,打上人类文化的不同烙印。而不同的语言就体现着不同类别、 不同时代、 不同区域的人的独特的文化属性。因此 ,语言和民族文化、 人类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证明 ,语言和思维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赫德森认为 ,人类语言和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属于同一模式 ,反映了一个共同的深层“ 人类共性 ” ,因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 ,人类语言所表达的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就其本质和程度来说 ,显然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限制 ,即:不同的语言都可以用“ 语义成分 ” 来解释词义 ,这些“ 语义成分 ” 对许多国家 ,甚至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致的。它们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是因为属于人类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例如人们辨认事物的能力 ) ,也属于人类正常环境的一部分。随着经济、 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人们总是希望以最小的用力来获得最大量的信息 ,这就导致整个人类倾向于选择一些“基本概念 ” ,而忽视比基本概念“更高一级 ” 或“ 更低一级 ” 的一些概念。人类语言中有许多相同的表示基本概念的词 (如数词、 物质名词等 ) ,词汇的层次结构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必须承认 ,语言之间确实在语音、 词汇和语法上面有巨大的差异 ,但这是表面的 ,在语言结构的深层有许多共同之处。莱昂斯认为 ,语言系统受两个结构的制约 ,一个是“ 底层结构 ” ,即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和世界的原有结构 ,它使人类语言趋向于具有相同之处;另一种是“ 上层结构 ” ,即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结构 ,它导致各民族的语言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 [ 4 ]人类语言之间有差异 ,但由于多方面的制约 ,这种差异是有限的 ,因而持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才有可能进行交际和交流。 (三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 》 中指出 ,“语言有个底座 ,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 (或几个种族 ) 的 ,也就是说 ,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不同于别的群的一个群。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 ,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 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 ” 。 [ 5 ]不仅语言结构与文化有关 ,语言使用方式也与文化有密切关系 ,而且比语言结构更受制于文化规则。忽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 ,即使对该语言的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也很难做到说话得体。例如 ,日本人认为 ,在开始谈话时 ,如果在语言表达上过于强硬或直截了当 ,会使对方产生一定的不快或恐惧 ,甚至招致交谈中断或遭到对方的拒绝、 反对等 ,因此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 ,一定要间接、 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必要时还要增加一定的前置委婉语或转折用语 ,起到缓冲语义的作用。如果不了解日本人的这一文化规则 ,对日本人有话直说 ,往往会被误认为不礼貌 ,招致对方的反感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 日本的语言与文化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决定了语言研究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发展。现代日语同样反映了现代日本社会的结构和特征 ,并积淀了日本民族时代变迁以及与异文化接触的历史 ,从而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文化。不了解日语的语言文化 ,单纯掌握日语的语言知识往往不能顺利进行交际。研究日语的语言与文化的目的主要在于让人们更透彻地了解日语 ,更准确地使用日语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际。因此 ,欲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日本语言应该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日语 ,了解隐藏在语言形式、 语言结构、 语言运用和语言变化背后的文化内涵 ,尤其是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内涵。由于语言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世界 ,在各不同语言的语音、 词汇、 语法、 语言使用中均有该民族文化历史的积淀 ,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语言交际中的暧昧表达。这既反映了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 行为方式 ,也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在多数情况下是从对本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不希望自身的利益受到影响。这使日语在表达上尽量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