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暧昧”的语言表达及其形成的历史艺术根源(2)[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个国家的地域环境是民族艺术特定的自然地理空间,一定程度上对艺术起到决定性影响。 东瀛岛国日本,位于亚洲大陆极东,四面临海,相对与世隔绝,形成了统一的国民性。日本列岛气候温和,空气中弥漫着的水蒸气给山岳、 森林和村落都蒙上一层薄纱,线条柔和优美。日本人细腻敏感的内心,恰似充分吸收了这种自然环境中的养分。 人们感性丰富,感觉灵敏,交流时无需过多语言,便可敏锐地传递信息。

  (二)悠久的稻作艺术

  稻作艺术萌芽于远古弥生时代,源远流长,意象深邃。 当时生产条件极其原始,成功种植水稻,人们需要依附自然,相互协作。 灌溉、插秧、收割、脱粒, 练就了日本人对事物细微之处敏感的职人气质。协同劳作,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日本人替他人着想的处世准则。

  (三)同质化的社会构成

  从人口构成上看,日本民族主要是大和民族。 人们拥有共同的语言、信仰和生活方式,其纯粹性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同质化的社会构成,交流起来非常便利,通过“以心传心”的特有技能,有时只需只言片语,或者仅靠开动眼、耳等传感器官,利用视觉与听觉来动悉细微的眼神、动作、语气的变化,那里蕴涵着暧昧的真谛。

  (四)空寂幽玄的审美意识

  语言与人们的感官意识、精神世界息息相关。 日本人受到佛教禅宗思想的洗礼。 铃木大拙指出:禅认为,不完整的形式和有缺陷的事实更能表达精神。 太完美的形式容易使人将注意力转向形式本身而忽视内部的真实。不完美的东西留给人们丰富的遐想空间。 空寂幽玄的审美意识强调「寂び(幽寂)」、「侘び(风雅闲寂)」,使得日本人认为直白的表达粗俗,暧昧的表达才优美高雅。

  (五)“集团意识”的渗透

  “根深蒂固、坚如磐石”的集团归属意识,是日本独特的民族意识的核心特征。 在处理人际联系时,日本人趋向于力避矛盾,以和为贵。无法回避对立时,往往使用柔和、暧昧、婉转的表达方式来缓冲对立。以此达到缓和谈话氛围,顺利融入集团内部,不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的目的。

  (六)“言灵信仰”的传承

  在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量还不能完全理解的时代,人们通常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相信语言这种符号与它所代表的真实内容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完全同一的效应联系。由此, 某种自然现象或力量带给人类的祸福,一旦与语言关系起来,语言就超越了其本身,神秘又令人敬畏。金田一春彦指出:“日本人对语言持有近似于原始人的敬畏感, 这在现代文明人当中是十分少见的。 ”

  四、跨艺术交际应对策略

  千差万别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艺术意向,势必在语言、行为、意识、理念等诸多方面存在异同。 异同的客观存在,必然给人类的跨艺术交际带来各种障碍。 由英国语言学者布朗(Brown)和莱文森(Levinson)提出的礼貌策略理论是以面子为基础、旨在解决交际中的问题的理论。 “面子”是指“公众中的自我形象”,分为“积极的面子(希望得到别人赞同)”和“消极面子(希望不被打扰)”。

  探讨并依据礼貌策略理论,正确理解“暧昧语”的社会艺术历史根源,熟练掌握并应用“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准确解读日本人所注重的“谦虚谨慎、以和为贵”的暧昧交际心理,日语,把握好交际双方社会角色定位所需求的语境规范,于细微之处予以关注,定能逾越跨艺术交际中的种种障碍。

  参考文献:
  [1] 王 秀文,孙 文.日本艺术与跨艺术交际[M].北 京:世 界知识出版社,2017:28.
  [2] 鈴木大拙.禅と日本艺术[M].东京:岩波書店,1981:12.
  [3] 项梅.日本集团意识的根源及在语言中的渗透[J].湖 北函授学院学报,2017(12):113.
  [4] 任骋.中国民间禁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297.
  [5] 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葉表現[M].东京:講談社,1975:52.
  [6] 潘钧.现代日语语言学前言[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18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