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令式”公布之后,日本政府机关便开始在公文中全面采用这一拼写法,铁道省也于1938 年将站名的罗马字拼写全部改成了“训令式”。尽管“罗马字推广会”表示不愿接受这一事实,但时局的发展已容不得他们继续抗争下去了。另一方面,“日本式”的支持者们虽然在同“修正平文式”的斗争过程中获得胜利,但是他们希望采用罗马字为国字的主张同样受到了时局的干扰。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一手在推行军事帝国主义路线,另一手则在推行“艺术帝国主义”路线。当时,军国主义政府感到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在来自朝鲜、台湾等地的军人中迅速普及日语以提高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以及如何在占领地迅速推广日语以促进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建设。出于这种思考,日本政府对日语罗马字化运动的态度越来越冷,后来甚至将罗马字化运动视作一种反对政府、反对“大东亚共荣圈”建设的思想运动,并开始大肆搜捕罗马字化运动的骨干。这样,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日本罗马字化运动便开始沉静下来了。 四、二战后通过的日语《罗马字拼写法》 (一) 美国教学使节团的日语罗马字化建议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 2 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 1952 年 4 月28 日《旧金山和约》生效为止,日本处于以美军为首的同盟军的占领之下,重要决策必须听命于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部(GHQ) 。1945 年 9 月3 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发布了对日第二号指令,在指令的第二部分第十七款中命令日本政府在所有城镇、乡村的公路入口处以及铁路站台上树立用罗马字拼写的地名或站名标识牌,并规定所有名称的英文翻译,一律采用“修正平文式”拼写法。于是,“修正平文式”在美军的干预下,又开始复活了。 1946 年 3 月,受盟军最高司令部邀请首次赴日的美国教学使节团在报告书第二章《国语改革》中指出: 日本孩子在学习汉字的读写方面花费的时间太多,小学毕业了都还看不懂报刊书籍上的文章,这不利于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不利于日本的民主化建设,也不利于日本探讨、吸收外国艺术,因此日本有必要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对日本现有文字进行改革。教学使节团认为日本的文字改革目标应该是完全废止汉字、改用表音文字。鉴于罗马字比假名具有更多的优点,特别是有助于超越国境传递知识和思想、增进国际理解,故使节团劝告日本设法普及某种罗马字表现方式,并建议日本在选择、确定日语罗马字表现方式过程中,成立一个由学者、教学工作者、政治家组成的专门委员会,以切实担负起整合和推动国语改革计划的重任。 接到美国教学使节团对于改革国语、采用罗马字的建议之后,日本教学当局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尽管国语改革问题只是使节团以建议的形式提出来的,但它毕竟反映了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意向,因此日本文部省下属的国语审议会迅速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于当年审议通过了由 1850 个汉字组成的《当用汉字表》。 1947 年、1948 年国语审议会又分别审议通过了由 881 个汉字组成的《当用汉字别表》以及《当用汉字音训表》和《当用汉字字体表》。与此同时,国语审议会还审议通过了《现代假名拼写法》,对过去的假名作了进一步的简化处理。 这些文件的相继问世,基本上奠定了现代日语的基础,而且对中国五十年代的文字改革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美国教学使节团的日语罗马字化建议,1946 年 6 月日本文部省专门设置了一个罗马字教学推进机构———罗马字教学协议会。同年 10 月,该协议会审议通过了《对于举行罗马字教学的意见》和《罗马字教学指针》,建议中小学从 1947 年度开始在国语课程中导入罗马字教育内容。此项建议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过程中究竟应该采用哪种罗马字拼写法? 当时城市名、街道名、铁路站名以及英文公报、占领军联系文件中的相关拼写采用的都是“修正平文式”,大气候可谓对“修正平文式”主张者比较有利。但是“日本式”支持者们认为,教学使节团并没有否认“训令式”等拼写法,故主张对内继续执行日本政府早年通过的“训令式”。罗马字教学协议会最终采纳了这部分人的意见,并向文部省作出了在学校教育中引入“训令式”的建议。对此,一直将“训令式”视作为军国主义产物的“罗马字推广会”的成员们当然不表赞同。于是,沉寂多年的“修正平文式”和“日本式”主张者间的争论又开始出现了。为避免激化矛盾,文部省最终决定将罗马字拼写法的选择权交给基层教育单位。这样,民间发行的罗马字教科书便出现了“训令式”“修正平文式”和“日本式”三种形式。 1950 年 9 月,美国教学使节团再次赴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