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等中国古文在日语古典语法教育中的重要影响[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唐诗中国古文在日语古典语法教育中的重要影响

  一.日语古典语法律习的重要
  语法的学习在外语习得中起非常重要。“引人注意和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无语法的教育,无论是以理解为基础的,还是以交际为基础的,只能导致蹩脚的,不合语法的洋泾浜式的外语。”①日语的学习也是如此。
  除现代日语语法之外还有日语古典语法。他们都是日语语法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而前者更是在后者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在现代日语中有很多古典语法现象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残留。以《日语国际水平考试一级出题基准》来说,其中的「~と思いきや」中的「き」实际上为古语中的过去助动词,所以「~と思いきや」实际上相当于「~と思っていたが」。「~んがため」中的「ん」不是否定助动词「ぬ」、而是意志助动词「む」的音便形式。「なりに」、「たりとも」等分别是断定助动词「なり」「たり」的活用,意思相当于「である」。而「ならでは」中的「で」是表示否定的接续助词,「ならでは」相当于「でなくては」的意思。以上所举的这几个语法现象都很常见,但如果没有古典语法的基础是难体会的。
  学习日语古典语法也是阅读、探讨现代日语形成之前的日语古典文献资料所必须的工具。
  二.我国高校日语古典语法教育的问题点
  在我国高校日语系高年级中,一般都开设有日语古典语法课。但遗憾的是,古典语法教育的难度非常大。教师拼命教育,学生往往是“上课时似懂非懂,下课时马上不懂”。
  究其原因,日语毕业论文,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教授日语古典语法往往只进行一个学期,这个只能教给学生一些皮毛性的东西。试想,一个学期想让学生达到能阅读古文的地步,那怎么可能呢?其次,日语古典语法知识点较多,形态变化复杂。如,光动词就分为上一段、下一段、上二段、ラ变等九种,用言一般都有未然形、连用形等多达六种的变化,短时期内识记相当困难。再者,是中国学生缺少接触日语古典语法的艺术环境,背了还会忘,再学一遍,还跟没学过一样。最后,我国国内当前出版的古典语法教材基本照搬日本的模式,其中的例句内容较深,表达篇幅亦长,往往一个句子中含有多项语法点,不太适合作为初学者的中国学生学习。再加上其中包含的异国艺术背景,自然对中国学生来说太难了。
  三. 解决方案——中国古文的「書き下し文」
  要让学生们真正掌握日语古典语法,就必须采用更科学的教育措施,由浅入深,日语论文,因材施教。材是中国之材,自然应施与中国之教。
  首先,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
  “语法的探讨性学习是专家学者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古文语法的基本规则,但不必花很大精力对古文语法进行专业性的学习。古文语法的教育不能让学习者因为学习内容过于理论而失去兴趣。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考虑到在介绍古典语法规则的时候,欣赏到日本古典著作的精彩有趣。”②
  什么样的教材才是浅显的、有趣的?笔者认为,以唐诗等古文作为切入口去进行古典语法教育,很有意义,很值得尝试。
  (一)日语和中国古文的联系密切。日语中的文字起源于汉字。日本早期的文学著作《古事记》等就全是用汉字写就的。虽然其中有“万叶假名”,但当时的中国人看日文典籍是没问题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中国古文的思维去认识它,学习日语是否可以借用我们古文的作为桥梁、媒介去进行呢?
  (二)日语古典语法大致在平安时代步入成熟期。那时正值中国的大唐盛世,最杰出的文学形式之一——唐诗极度烂熟之时,中国对日本的艺术作用也达到了极致。可以说,日语古典语法的成熟和完善是在对当时的中国艺术的吸收、使用「漢文訓読法」对汉文典籍的解读和解构之中实现起来的。在唐诗等著作的「書き下し文」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含量极其丰富的日语古典语法现象。
  以唐诗《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書き下し文」为例,其中有一句「惟見る 長江の天際に流るるを」。我们至少可以学习以下语言现象:如,「流るる」的原形是什么?它是一个下二段动词,那么这类动词有什么特征?如何变形?为什么它可以不带形式名词就可以直接加宾语?等等。
  又如,「子曰わく、学びて時にこれを習う、亦説ばしからずや。朋有りて遠方より来たる、亦楽しからずや。」通过《论语》的这一名句,我们至少可以学习到形容词的「カリ活用」、助动词「ず」和「や」等相关知识。
  再如,韩愈的名篇《马说》。「世に伯楽有りて、然る後に千里の馬有り。千里の馬は常に有れども、伯楽は常には有らず。故に名馬有りと雖ども、祇に奴隷人之手に辱づかしめられ、槽櫪の間に駢死し、千里を以て称せられざる也。」用这段文字,我们至少可以用来作为学习「然る」「あり」「ども」「ず」「といえども」「しめる」「られる」「ざる」「なり」等动词或助动词的相关知识的手段。
  以上通过几个例子中,包含了很多符合当时日语表达习惯的大量日语古典语法的知识,如果我们借用这些作为学习的素材,是可以满足教育要求的。
  (三)选取唐诗等为代表的中国古文作为入门阶段的学习,符合“由浅入深”的教育规律。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学生们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试想,以这样的内容作为教育的素材,学生们怎么会不觉得浅显易懂,不充满好奇,兴致勃勃呢?唐诗等著作中反映的是中国的艺术背景,理解例句的意思不会存在障碍,这种前提下,能够集中精神去关注语法现象本身,自然事半功倍。
  以上仅是对我国古典日语语法教育问题的一点思考,希望能够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指导。
  最后要说明的是,选取什么样的中国古文的「書き下し文」需要教师多下功夫去选择。教育时确实应该由浅入深,选取最通俗易懂的著作。这样才能满足“趣味性”“浅显”的要求。使用唐诗等汉文的「書き下し文」进行教育最适于在入门时采用,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是要过渡到日语原文典籍的阅读才能提高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