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语中情意表达的探讨
1、日语情意表达的倾向 日语的情意表达方式极其丰富,其中最能代表感情词汇的是形容词和动词,它们可以直接描述某种单纯的情感,但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有的时候可能是悲喜交加,有的时候可能是又惊又喜,当描述某种复杂的感情或者特定环境的需要(如文学著作等),单凭形容词和动词是无法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因此拟声拟态词的出现无疑可弥补了这一缺憾。除此之外,日语中的副词以其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展现了日本人的心理世界。不仅是词汇层面,在句子层面上,比喻句的应用,极大程度地反映了日本人独特的思考方式。具体而言,日语情意表达的倾向可体现为三个方面: (1)不确定的表达方式。在形容词和动词的用法中,感情形容词在表达第三者的感情时,往往采取置身事外进行推测的立场,而感情动词则不受人称的限制,这种尽量客观的描述他人感情的特点,从侧面说明了日本人不喜欢肯定表达的倾向。 第二,微妙细致的表达方式。拟声词在哪种语言中应该都有,但拟态词在很多语言中却没有,有拟情语存在的语言就更少。日语中的拟情语关于欧洲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词类,尤其像“キョロキョロ”、“ボンヤリ”、“ム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ッツリ”这样区分人不同态度的词很多。而汉语中像这一类的词很少。不仅是拟声拟态词,比喻句在表达感情时也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日语比喻句中以自然和人的感觉为题材的比较多。由于日本人对自然的关注度极高,因此表达感情时,以自然的事物作喻体就不难理解。表达感情的比喻句中借助身体词汇来描述的句子很多。如“腸の煮え返る”“胸の中をすっかり譬えている”等。但无论是具体场面还是惯用句,大多依赖对方的感受。由于日本人忌讳露骨地表达感情,因此经常采用留有余地的表达措施。这种表达中的余地,通过比喻句可以说得到了极致的发挥。 第三,含蓄的表达方式。在日语中副词关于感情或志向等属于人体内部的东西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功效。如“せっかくの努力が水泡に帰した。”尽管该句没有明确表达感情的词汇,但说话人懊悔的心情透过“せっかく”一词显露了出来。日语中像这样的副词非常多。在汉语中也有这样带有情意性的副词。如“心情有点不好”中的“有点”,但和日语相比是少得多。如果被问到“你是××学校毕业的吗?”中国人一般会答“是的”,而日本人多数会回答“まあ、いちおう”。其原因在于中国人是强调个人主张和意志的民族,在讨论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是个人的权利。而日本人在讨论时经常采取沉默,附和的态度。 语言是社会的镜子,因此有必要从该语言所植根的社会艺术中来研讨其原因。 2、日语情意表达的倾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1、和日本人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一方面,该倾向是和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关的。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和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因此日本人相互非常了解,即使不多言,也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感情。当彼此交流时,哪怕是对方脸上的一个细微变化,日本人都能捕捉到对方的心理活动,这让日本人形成了“以心伝心”的语言习惯。同时,日本国土狭窄,为了维护稳定的人际联系,彼此间感情的照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感情表达中,尽量避免直白的方式。除此之外,日本属于火山带,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台风期大多是稻谷成熟的时候,为了克服一些不利条件,日本的稻作多数采取集约经营,即设施共享,共同劳作。彼此间的协调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人贸然行动,必然会给其他人造成麻烦。这种重视与他人协调的心理在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和行动模式中均有体现。天灾的频繁让日本人不具备轻松的气质,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容易陷入不自觉地模仿中。在这种潜在心理影响下,让日本人在表达感情时,日语毕业论文,总像手捧花瓶一样过分谨慎,这也暴露了其逃避个人责任的心理。 2.2、和日本的社会环境有关 日本社会是以集团主义为主导的社会群体,其原型是以“家”制度为基础的。中日的“家”所涉及的“亲子”概念是不同的。已经有不少学者指出,日本的“亲子”的概念不限于血缘联系,可以是一般性的社会联系。在许多场合,“亲” 是指以共同劳动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某个团体中,拥有劳动指挥权的人,“子”则是指作为劳动组织的一个单位的个人。因此“亲”可以指老师、上司等;“子”可以指学生、下属等。受此作用,日语论文,在祭祀祖先的对象上,中国人的“祖先”一般应是与自己有血缘联系的先祖。日本则不然,毫无血缘联系的佣人或长工,只要是死于该家,就成为该家的先祖而受到后代祭祀。日本人“亲子”概念的扩张,使得日本人很容易将家族联系移植到家族以外的社会机能集团中,个人成为家的附属者,如此发展而成的社会,乃是一个具有上下层层联系之“家”的阶级社会。这种社会结构,使得日本人首先根据是否是日本人,将日本人和日本人以外的人区分开来。如在语言上,有“他見(を許さぬ)”“他聞(をはばかる)”“内談”“内定”这样的词汇。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根据是否是自己所属的企业来划分“うちの会社”和“他社”。在自己所属的企业中,严格遵守上下等级制,根据身份、地位来使用合适的语言。但当和其他企业的人说话时,可以直呼自己上级的名字。日本人将内和外划上了一道明确的分界线,将复杂的团体区别时刻置于自己脑海中,使自己的行动模式和语言模式都有了固定的模式。 总而言之,受生存环境及思想模式的作用,日本人重视人际联系,这是日语情意表达的倾向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日本人的国民性中的不确定感是日语情意表达倾向形成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