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双证书 ” 制度就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职业技能为核心 ,应用职业功能略论法 ,按照模块化、 层次化、 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使教育活动顺应以职业必备能力为基础 ,具有动态性、 开放性和灵活性的人才需求模式。高职运用日语系应开设双证课程 ,加强实训 ,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 专业设置;双证课程;专业实训 一、 高职运用日语系的定位 高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 复合型、 外向型人才。目前 ,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可概括为“ 德、 理、 能、 证 ” 四个字。“ 德 ” 即职业道德;“理 ” 即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能 ” 即实践能力、 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证 ” 即“ 双证 ” ,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据此 ,高职运用日语系的定位应是:培养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掌握日语基础知识与应用日语进行交际的技能 ,能使用计算机处理相关实际操作问题 ,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英语水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行业准入资格 ,了解日本政治、 经济、 历史、 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适应外经贸、 外事、 国际艺术交流第一线需要的运用型、 外向型、 复合型人才。 二、 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 中国加入 WT O以后 ,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这也迎来了日语人才需求的高潮。 目前 ,中日贸易持续发展 ,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据日本驻华大使馆 2017 年 3 月的统计 ,2017年 ,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为 804亿美元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为 1090亿美元。据中国官方的统计 , 2017年 ,中日贸易额达到 207316亿美元 (日方统计为 2113亿美元 )。2017年 1 - 5月 ,中日贸易总额为 91214 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515% ,占中日外贸总额的 1114% ,其中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 1814% ,对日出口增加 12% [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中日两国经贸相互依存联系会进一步加深 ,因而对运用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 据日本外务省的官方网站透露 ,日本在华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 10万人 ,而且平均每天诞生两家日资公司。因此 ,非常需要精通日语和熟悉日本商务习惯的人才来充实一般管理层及进行辅助性管理工作。 我们从日资公司相对集中的上海地区来看 ,当前在上海的日本企业和代表处已达 7000余家 ,而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日企数量更达 3万家 ,遍及金融、 贸易、 制造业等各大领域 ,日语人才缺口较大 ,再加上国内公司、 欧美公司因为业务联系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上涨 ,更使得日语人才供给捉襟见肘。上海不少高校都开设了日语系 ,但每年毕业生总量不超过千人;从 2017年“日语能力考试 ” 考生人数来看 ,上海仅为 3万多人。这些与上海每年6万 —8万的日语人才需求有不小的差矩。因此运用日语系方向的学生毕业后 ,就业率高 ,发展空间非常大。 三、 双证课程设置与能力需求 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遵循“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 的方针 ,设置运用日语系的主要课程 (见图 1)。 从以上体系略论中可知 ,双证课程主要体现在运用日语系职业理论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主干课程上。 四、 加强实习实训的重要性 高职运用日语系设置要想突出职业性、 实用性 ,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 ,胜任对外交流工作 ,就要加强实习实训环节 ,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采用边教边练、 边练边教的措施。运用日语系实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能力主干课程训练、 职业能力专项训练项目以及职业综合能力训练项目。 加强实习实训充分体现了高职教学能力本位的特点。能力本位的教学 (CBE)是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学的改革方向。能力结构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一般性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另一方面是对具体工作环境的理解力 ,两者缺一不可。整合的能力观强调 ,要将一般素质与运用这种素质的具体环境关系起来。由此可见 ,能力本位的高职教学及创设职业环境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更显重要 ,而创设职业境的关键就是重视实训和专业实习[ 2 ]。在教育中加强实践和实训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 ,真正达到运用日语系的培养目标。 总之 ,在运用日语系课程的设置上 ,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 ,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是要筛选出与专业能力紧密相关的、 实际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知识内容 ,配合系统性的实践环节 ,形成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 双证课程为特色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 1 ]刘江永.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 ” 联系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 2017 . [ 2 ]吴建设.浅谈高职院校职业情境的创设 [ J ].教学发展探讨 , 2017, (4) . ,日语论文题目,日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