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鈞(1995):同形词的判定是以“书写相同的汉字(忽略简繁体字的异同以及送假名、形容词语尾等非汉字因素)”、“出身相同、相互历史有关联的词”、“现在中日双方语言都在使用的汉字词”这三大条件为基准的。 2.1.2日语中同形词的定义 大河内康宪(1997)对中日同形词进行了定义:「“日語借詞” i古来中国語(二 石語(同 D ct ^ 文 tf 日本(:;}5 tj" 漢語借詞)i 全合;b 甘、-f a 75'f九全借用户二力> 全問^^1%双方同I:;漢字t:-表記$ ti6 i O全同形語i J: i;-」。大河内康宪认为,“日语借词”和古来汉语所有的词语(同样的说法是日本的汉语借词)相吻合,不管是汉语借用了日语词汇还是日语借用了汉语词汇,双方使用同样汉字书写的字词便是同形词。 另外大河内康宪还提到:同形語“山、人、大、小” 匕?一字?e音訓L、f扎(二 4使h3 ? (i含*扎女L、。“艺术、経済、克服、普通” 0 J: 3 二字(ii太三字以上)字音語f 6 3。」但是同形词不包括“山、人、大、小”等即可音读又可训读的单字词,而是如“艺术、经济、克服、普通”等二字(也有三字以上)的字音词。潘钧(1995):对于同形词范围的限定,日本学者大河内康宪也没有提出很严格的概念一说,但是给了一个参考的基准,即“我们要关注的不只是单纯的一样的书写方式,还有与历史有关联的词和词源一样的词汇。也就是一部分的二字字音词。” 2.2同形词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日同形词是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在中日两国人民长期友好交往中产生的。在追溯同形词是怎样形成时,这就要提及汉字是怎样传入日本的,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史以及日本人接受汉字的热情态度。 对于汉字传入日本的年代学术界尚无明确定论。在中国史书上,最早出现有关日本的记载是公元一世纪后半叶的《汉书》。据《汉书》记载:“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这说明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