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和本民族相适应的独特的语言,语言和艺术是民族个性的体现,而语言在艺术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日本作为屹立于东方的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作用的国家,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反映了日本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的结构和特征并积淀了日本民族历尽沧桑、时代变迁和异艺术的碰撞,从而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艺术,本文旨在通过“曖昧語”的探讨来观照日本艺术的民族性。 一、日本式的含蓄日本人和别人打交道时,语言风格充满日本式的“暧昧”,他们比较注意考虑对方的立场、观点和情绪,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不会公开反对,而是采取拐弯抹角、旁敲侧击的方式,尽量避免把对方置于尴尬境地,日语论文,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也尽量掩饰内心的情感,做到心平气和、委婉含蓄。正因为他们的这种含蓄,打起交到来是破费脑筋的。例如,日本人和他人交谈时常常不停地说“はい、分かりました”日本人的这种在会话时喜欢频繁地随声附和与点头,也是一直礼节,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从表面上看,好像他同意你的观点,因为他在对你点头附和。而实际上并非这样,我们可以把这种表达分为以下几层意思来理解。1.完全同意你的观点2.大致同意3.明白或理解你的观点或说法,但基本不同意。至于是其中的哪一层意思,必须根据情况加以推敲,这一点对外国人,特别是对善于直接表达的西方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接受和无法理解的。 二、委婉含蓄折射出日本独特的艺术1.日本人的“调和”精神其实日本人这种暧昧的表达是和他们的“以和为贵”为主导的日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关系在一起的,“和”是贯穿于日本社会和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被奉为“至上的美德”。日本人特别重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联系的和谐,尤其重视人际联系,强调感情上的亲和。无论对“内”还是“外”,日本人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对抗。在对“内”的情况下,有时候“和”被强调到无条件的地步,所以有时候又必须重视:“本音”和“建前”。为了和,不顾“本音”,只顾“建前”,这让日本人自己都感到矛盾。日本人把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调和,以使自己能融入其中。而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也是这种调和方式。日本人把意见和主张更多地灌注到言外之意当中,用委婉、礼貌的回答并没有掩盖他们说话的真正意图,在很多情况下,从语言本身来看是在讲和对方一致的意见,而实际上是用委婉的语言巧妙地把反对的意见隐藏起来。而在表达自己的主张时,往往采用试探性的语气,试探对方对自己主张是否接受或接受的程度,如果对方接受了,就继续把这种意见叙说下去,如果这种试探以失败告终,日本人就会就此打住,而会坚持寻找合适的场合和机会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日语论文题目,直到对方认可。这样,在和睦地气氛中,照顾了对方的面子,没有使对方难堪,避免了对对方感情的伤害,维护了彼此之间联系的“調和”“バランス”,使自己和对方都能接受。2.岛国艺术心理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文明的作用是先天性的,无从选择的,与其他因素相比,地理因素对形成民族性格起着基础性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发展中必然形成千差万别的心理,也就是说日本人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和其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国,对外是封闭的,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日本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很少和外部世界接触和关系,它更多地是协调内部的联系,保持其内部的集团和社会解构的稳定和平衡,所以更多的是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和主张,以减少内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范式:“不说或少说,说也要注意场合和分寸,尽量谦让,避免冲突”。于是就不难理解日本人的“沈は金である”了。日语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就符合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属于“小家碧玉”的表达方式。3.日本人细腻的审美情趣。日本向来有“物哀れ”“侘び”“寂び”的传统,语言也是平静的,含蓄的,温情脉脉的,软绵绵的。在这种社会环境里生活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相当熟悉,养成了一种敏锐的直观力和敏捷的理解力,很多事情不说也知道,或只要说个大概人家也会理解。所以日本人讲话不喜欢直说,喜欢采取婉转的说法,所谓留有“余韵”,让对方去领悟。日语的特征就是如此,嘴唇和口腔的变化不大,音部位比较集中在靠近口腔的中前部,没有很尖的舌尖音。这种语言较适于表示多愁善感,但不宜于准确地传递信息。4.“间人主义”为主导意识的集团意识“间人主义”的概念及其处世方式的主要特点:“间人主义”这一概念是由日本著名教授滨口惠俊提出的。所谓“间人主义”,是指人们在说话办事时,充分考虑到他人或所属部门的立场、心情及相互联系,强调相互间的依赖、和睦和尊重。“间人主义”的具体做法表现为,当自已提出某种主张或建议时,主要不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判断,而是根据他人或外界的反应来决定。滨口教授认为日本人在处理社会联系上大都采用上述方式,他把这种方式表叙为“间人主义”。而必须强调的是“间人主义”是集团内部的一种潜规则,也就是日本人常说的“ルール”,而这种“ルール”在集团外部或有着不同艺术的外国人看来是破令人费解的。间人主义的人际联系强调互相信赖。个人主义的人际联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中心点,而间人主义则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依赖和互相帮助必不可少,相互包容是人的本性。本质在于强调群体价值大于个人价值,群体和谐的价值大于个人自由的价值,鼓励个人融化在集团或集体之中,个人趋于依赖群体和权威,有独特思想和行为的人会被认为不和群而容易被孤立。“间人主义”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具有如下特点(1)在“间人主义”社会里,人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较弱,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十分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讲究与人的和谐。美国人类艺术学者本尼迪克特在作品《菊与刀》中描述道:别人的评价成为日本人格塑造的主要动力,他们眼中的人生存在价值完全依赖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她认为,在日本的耻感艺术中,一个人感到羞耻,是因为他在公开的场合被耻笑、排斥。而日本人的含蓄委婉的表达则清楚地再现了人本人菊花般可爱与温柔的一面。(2)“间人主义”处世方式十分注重“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和以“序列意识”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贵。其具体表现为,事想人前,言随人后,明哲保身,委曲求全。此外,日本的家族制度和社会制度规定了严格的“序列意识”,即辈分的高低、年龄的长幼、地位的尊卑、性别的异同等也都无形地在人们的意识中发挥着影响并作用和支配着人们的言行。另外,遇到矛盾,也很少争吵,尽量做到求同存异,以期圆满解决。即使在当今,日本传统的道德观念还是在左右着人们的言行,反省诛心,一切诉诸于“道”。所以日本人在公开场合,很少说以我为主题展开话题。基本不说自己怎么怎么样,在日语表达中多省略主语,特别多省略第一人称。(3)“间人主义”处世方式在语言行为和交际方式上表现为内刚外柔,含而不露,含蓄委婉,注意分寸,三思后行,语犹未尽。在解决问题时,绝不强加于人,只希望通过与对方的相互体谅,在和风细雨中交流感情,与其达到共识或一致。而在个体艺术社会中,人们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往往和日本人的表现方式如出一辙。第一、人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较强,我行我素,独来独往,不太介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第二、强调人人权力平等,不看重长幼尊卑,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