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职院校日语听力教育近况的思考[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听力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外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学习日语,并非只是为了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日语口语交际的能力和跨艺术交际的能力。因此,略论高职院校日语听力近况,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日语听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近况。首先,高职的学生刚进入学院,许多人不适应。因为中学时代的教育模式是教师领着学生往前走,到了学院,教师上课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突然没有了学习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课堂上经常发现,课上出现的单词学生基本都会记在笔记本上,但是下次再涉及这个单词,学生还是不知道其意思,这充分说明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缺位。

  其次,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缺乏一定的技巧,进入学院以后,这种状态仍然存在并且更加严重。学习语言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死记硬背肯定不行,这就需要背单词的技巧。很多高职学生都反映单词记不住,记了又忘,其实是因为没有掌握记单词的技巧。日语中有很多词的读音是固定的,只要记住读音就可以用在其他的词汇中。例如:「文章」中的「文」读作「ぶん」,作文「さくぶん」中的「文」也读作「ぶん」。

  再次,对日本艺术认识缺失。听力光听懂还不行,还必须理解其内在含义。对艺术认识的缺失,容易引起听力上的误解。日本是一个暧昧的国家,在语言的运用上尤其体现这一特点,日本人表达否定的意思,不会直接否定而是会婉转地否定。

  选择学日语的学生大都因为喜欢日本的动漫和电视剧,是出于兴趣学习的,这本来应该是有利于教育的。通过日本动漫、电视剧,有利于认识日本的艺术。然而,学生对日本的了解仅限于日本有出名的漫画、有漂亮的樱花、有精致的点心等外在的艺术,并不能够真正触及艺术的内在。

  2.课堂教育近况。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播放录音、做练习、老师讲解”的传统的日语听力课教育模式大行其道,上课内容枯燥、抽象,这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尤其是刚开始上课,还没有进入状态就听录音,学生虽然知道播放的是日语,但是脑子好像懵了一样,听不懂是什么意思,精神难以集中。该模式下,师生主体、客体倒置,学生成为被灌输者,师生间缺少互动,更没有生生互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对日语听力提不起兴趣,进而作用日语学习的其他方面,日语毕业论文,出现了日语学习的恶性循环。

  教育中教师过分注重单词的解释,在日语的教育过程中,关于学生不知道的新单词,很多教师会从发音、含义、语法等方面进行解释,本意是希望学生能够多学点单词,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措施使日语听力中的“听说读写”弱化,学生会因为一时接收的信息量太大而无法接受。因为大量的时间花在单词、文法解释上,课堂上真正的听力训练时间变少,使学生患上日语聋哑症,即外语听力教育中常说的“十聋九哑”。

  二、高职日语教育的改进方法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疏导,激发学生日语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习日语与批判日本部分政客是两回事。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日语是工作中的必然要求,是学习一种技能、一种谋生的本领。中国和日本分别是当今世界上第二、第三大经济体,而且同属亚洲,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之间的经济艺术非常关系密切,可以说谁也离不开谁。尤其我们南通,地处长三角的核心区,距离上海一小时都市圈。上海的日企很多,南通的日企也不少,而且仍会继续发展下去。只有让学生明白了道理,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听力教育也才能卓有成效。

  2.选择趣味性强的教材,增加学生对日本艺术了解的广度。一本好的教材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成败,现在市面的教材更加注重于听力练习,而忽视了趣味性和时效性。在选择听力教材的时候,应该选择涉及日本艺术、社会、动漫等方面内容的教材,练习应当以情景会话为主导。任何一种语言的听力训练,如果没有其艺术背景知识的铺垫,没有把中国艺术与该国艺术进行对比、略论及合成,就不能顺利地完成听力理解。听者知识面的宽窄、艺术背景知识的多少直接作用了对语篇深层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引入日本的艺术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提升学生的日语素养。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