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对日语母音进行了略论与反思,层层递进地对日语母音系列进行勾勒,弄清了日语母音群的基本框架。这为整体把握日语语音结构奠定了基础,给探讨日语语音课题提供了平台。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圆唇化;鼻音化;无声化;异音 1.本文的定位 众所周知,日语语音有母音和子音之分,一个音声属于母音还是子音,是按照发音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的。具体而言,是根据声道某处是否变窄或闭合,有无阻碍发声来区分的。如果音声未受到上述阻碍,即为母音;若受到声道某处的阻碍,便是子音。本文将针对日语中的母音进行研讨。 2.日语基本母音的属性略论 在日语教育上,通常认为日语中存在有5个母音,即/a、i、u、e、o/,分别用假名「あ、い、う、え、お」表记。 从发音方式,即调音音声学的角度来看,母音根据声道中空气震动次数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音色。由于改变声道形状能够调节这种震动次数,所以,声道形状的异同可解释母音音色的差别。通常改变声道形状的措施有:闭合口腔、平圆唇调节、舌部活动等。接下来,通过简单的实验区别5个母音。 首先是唇形的改变对母音音色的作用。对着镜子循环发音「あ、い、う、え、お」,从镜中能够看到唇形时而变圆时而拉成扁平。不同的母音伴随有不同的唇形,而同一母音的唇形几乎一致。进而可知,唇形的异同会导致母音发音的异同。那么,像「い」这样用平唇形发声的母音,被称为“平唇母音”;像「お」这样以圆唇形发声的母音,被称为“圆唇母音”。 接下来,观察一下颌部的开合程度与母音的联系。同样地,对着镜子循环发声「あ、い、う、え、お」,观察下颌的活动。在发「あ」时,下颌明显大幅度下降;发母音「い」的时候,下颌几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通过观察容易得出,发「い、う」时颌部开合最小,「あ」的颌部开合最大,「え、お」则处于以上两种开合的中间部位。根据颌部的开合程度对母音的作用,习惯上称「い、う」为“闭口母音”,「え、お」为“中度开口母音”,「あ」为“开口母音”。 舌头的活动又会怎样作用母音的发音呢?对着镜子,用灯光照亮口腔内部,然后缓慢清晰地发声「あ、い、う、え、お」。在发「あ」时,能够看到口腔深处,而在发「い」时,可以看到舌尖部向上拱起,导致无法看到口腔深处。以同样的措施,按照「い、え、あ」的顺序发声,能够依次清晰地看到口腔深处。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发现有的母音伴随舌尖部拱起,有的母音则是舌根部拱起。像「い、え」这样的母音即为“前舌母音”,「お」为舌根部拱起的“后舌母音”,「う」则是处在「い」与「お」中间位置的“中舌母音”。 最后,用手指堵住鼻孔发「あんあん」、「いんいん」、「うんうん」、「えんえん」、「おんおん」,就会感觉到「ん」无法发出声音了。也就直接证明了,鼻腔参与了「ん」的发声,也就是「ん」的发音位置与鼻腔有关。有关音声器官生理学的先行探讨指出,「ん」是通过降低软口盖,打开从口腔到鼻腔的通道,利用口鼻腔两腔室内的空气震动来发声的。那么,这样形成的母音就属于鼻母音。但从上面的实验中看到,5个母音的发音并没有鼻腔的参与,所以,都不属于鼻母音的范畴。 那么,基于以上四个特点划分,日语中的5个母音可以简单分类如表1。 表1 基本母音 あ 不刻意圆唇、颌部开合大、可看到口腔深处的非鼻母音。 い 平唇、闭口、前舌非鼻母音。 う 平唇、闭口、中舌非鼻母音。 え 平唇、中度开口、前舌非鼻母音。 お 圆唇、中度开口、后舌非鼻母音。 3.对日语母音的再思考 从调音的角度,日语母音有了上节中的分类结果。在这一节中,将从音声学的角度重新略论日语中的母音。 首先,来看「う」这个母音。「す、つ、ず」的母音「う」与「う、く、ぬ…」的母音「う」,实际上存在着不同。具体地,「す」的母音是上文中提到的中舌「う」,而「ぬ」的母音则变为后舌母音「う」。如果故意用圆唇形发音「少[suku]ないなぁ」,留意舌头的位置,就能觉察到这两种不同的「う」了,即中舌「う」和后舌「う」。 我们了解到发音时口腔、舌头的形状和位置会发生相应的调整。比如,日语论文,日本人在焦急生气的时候说「何言ってるんだよ」,比普通说话时嘴唇会更加突出、变圆。也就是说,在一定主观的条件下,日语的母音会发生圆唇化,有一些本不是圆唇母音的母音会圆唇化。 对于鼻母音,日语论文,上一节中稍有提到,接下来做进一步研讨。间隔地发每一个音「はん、ひん、ふん、へん、ほん」,很容易会发现日语中的「ん」具有「m、n、?」三种不同音色。如果给每个词加上「を」后再发音,就会注意到「ん」的另一个不同的音。发这个音的「ん」正符合“音声未受到声道某处变窄或闭合的阻碍”的母音的定义,可以认定其为母音。如果我们堵住鼻孔发「はんを」,会发现「は」和「を」发音保留,而「ん」无法发音,这与上节中鼻母音的定义相吻合,所以这个「ん」出于鼻母音的范畴。 另外,母音也会有无声或脱落的现象。实际上,当扁狭母音出现在无声子音中间时,一般会完全失音或成为摩擦音式的无声母音。比如说,「岸」「�薄埂高Mむ」这三个词的清晰发音可以用[ki?i][ku?i][susumu]来标记。如果快速发音,分别会变为[k?i][k?i][ssumu]。明显地,母音发生脱落,消失不见。这种只保留母音口形,不当作有声母音发音的现象叫做母音的无声化。除了上述的扁狭母音「い」和两种「う」之外,在「�欷�る[kakaru]」和「心[kokoro]」「せっかく[sek:aku]」中也会看到此现象。 以上简单地讨论了母音的圆唇化、鼻音化和无声化。综合以上讨论的结果,首先会发现包括两种「う」在内,日语中的母音并不是5个,而是6个。以这六个为基本母音,将其圆唇化之后会产生6个圆唇化母音。再将这12个音分别鼻音化和无声化,又分别派生出12个鼻音化母音和12个无声化母音。用下图可以形象地表示这一派生过程。 图1 (图1中的数字表示母音的个数) 通过观察和略论,在日语中可以找出36个母音。既然日语中有36个母音,又为什么会普遍认为只有5个呢? 首先来讨论标准母音中存在两种「う」这一现象。上节中的例子显示中舌「う」主要分布在[s]、[ts]、[dz]之后,后舌「う」则分布在除此之外的环境中。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联系。这就好比「ん」虽然有「m、n、?」和一个特殊发音,但仅用「ん」一个符号表记一样,将不同的音当作一个音素来处理。 其次,在这里引入“异音”的概念。语言学上认为:同一个音素根据环境不同,表现出来的不同音声,即为异音。如果附加上某些条件,必定会出现的异音,被称为“条件异音”。相反地,如果某两个或多个音即使在同一环境中被相互替换,也不会出现歧义的话,那么这些音就处于“自由异音联系”中。像这样音声上相似,并且互补式分布的异音,在很大程度上便是某一相同音素的异音。由此可见,圆唇化、无声化、鼻音化之后的母音不过是标准母音被附加指定条件之后出现的异音,同时这些异音是自由异音联系,在同一环境中可自由替换。比如特定环境中圆唇化的「何言ってるんだよ」再变回到普通语气时,又会恢复标准的嘴型。所以,日语母音归结为5个,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5个母音,而是既能扩展出多个异音,又能恢复到本身的最小音素集合。这种联系可以用图2来表示。 图2 综上所述,日语的5个母音本身能拓展出多元化的母音群,是一种“辐射――回收”的结构。这样的母音群给日语语音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框架,所以弄清日语母音系列,关于把握日语语音整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天沼��等.日本�Z音声学[M].�|京:くろしお出版,1978. [2]�盘偌�男.日本�Z音声学入�T[M].�|京:三省堂,1997. [3]翟东娜.日语语言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17. [4]皮细庚.日语概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 [5]朱春跃.学日语必读丛书语音详解[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