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日语词汇中的汉艺术[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日本与中国同为汉艺术圈国家,汉艺术圈,又被称为汉字艺术圈。日语产生后,汉字在一段时间内占据了日语的主导地位,随着日本对中华大陆文明的吸收发展,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含意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具有了日本自己的特色,在现代日语中,多数汉字词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忠实地保留了古汉语原来所具备的艺术含意。本文撷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词汇,对其产生的艺术背景进行略论,以期为中日语言艺术交流的探讨起到一定的借鉴影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 汉字词 古汉语 汉艺术
  一、庖丁
  “庖丁解牛”的故事,想必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出自《庄子·养生主》,讲述了庖丁熟练的杀牛技巧,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中的庖丁可谓技艺精湛,惊为天人,并且从故事中产生了成语“游刃有余”,“庖丁解牛”以其生动的描述、流畅的文笔而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被收录到了中学语文教材里面,广为传诵。
  对于“庖丁”的含意,学术界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丁”即指厨师,“庖丁”是指“姓庖的厨师”,也有学者认为“庖”本身即指厨师,“丁”则是古代对从事某种专门职业者的一种习惯性称谓,如大家熟悉的“园丁”、“灶丁”等,但无论从何种角度解释,“庖丁”二字总是跟厨师关系在一起的。
  日语中亦有“庖丁”(亦作包丁)一词,虽然也有厨师的含意,但已不常用,它一般指的是“菜刀”。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人是通过“庖丁解牛”这一典故了解“庖丁”一词的,所以一叶障目,断章取义,认为“庖丁”便是“菜刀”的意思,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厨师”含义,于是日语用这个词来代指菜刀,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这个词汇仍然频繁地被使用。
  二、驰走
  日本人吃完饭后,要向主人表示感谢,会说一声“我吃完了”,这句话用汉字表记,就是“御驰走样”。尤其是别人请客,或者去别人家吃饭时,不这样说是很失礼的。在日语中,“御”是接头词,接在词汇前面表示对对方或对方所属事物尊敬,而“样”则是人称接尾词,接在词尾,是对人的敬称。为什么日本人在吃饭后要说“驰走”呢?
  对于日语中“驰走”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它典出我国“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生笋”。原文是这样的: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原文大意,即孟宗之母病重,想吃竹笋,孟宗在便在竹林里四处“驰走”寻觅,但时值冬季,哪有竹笋可寻,孟宗难过的失声痛哭,他的孝心终于感动了上苍而使冬日生笋。日语借用这个典故,表示感谢主人多方奔走操劳,才有今天这顿美食。
  对于“驰走”的另外一种说法,则与佛教有关,佛教传说中有一个叫“韦驮天”(又称韦驮)的神,是佛教四大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他以善跑著称,一瞬可跑三千里,因此人们也称跑得快的人为“韦驮天”,在日本,韦驮天的神像一直被供奉在禅宗寺院的橱房里,意为他可以东奔西走寻找山珍海味招待客人,韦驮天的善跑以及他到处驰走为客人贡献美味佳肴的精神,便是日本人吃完饭时说“御驰走样”的初衷。当然,日本人之所以在吃饭后双手合十,说出“御驰走样”,其重视的并不是食物的丰富与否,而是对主人的款待以及为提供食物做出努力的所有人的感激。
  三、马鹿
  “马鹿”一词,在古汉语中并不存在。日语中的“马鹿”乃是源自汉语“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该成语源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而日语中的“马鹿”(有时也可说“马鹿目”),意为“缺乏常识”、“傻瓜”、“不合算”等意思,含义为连马和鹿都分不清楚、或是胆怯不愿意说出真相,当然是比较愚蠢,或者是比较可恨的了。这个词在日语中也是比较常用的,一般对对方言行不满意,或是生气的时候说,是一种语气比较强烈的词汇。
  四、檀那(旦那)
  “檀那”(亦称旦那),是佛教用语,梵语音译,原意为布施,并引申出施主的含意。而日语中亦有“檀那”一词,主要含义则指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另外,“家人对主人”、“妻子对丈夫”、“商人对客人”进行称呼时,都会用到“檀那”一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日语对汉语的檀那一词进行了含意的扩展,这种扩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话者的地位要比受话者低。地位高的人关于发话者来说,有一种“施恩”的感觉,所以,用表示“施主”的“檀那”来称呼对方,也许更能表现出对对方的敬意,“檀那”这个词汇微妙的体现出了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恩惠授受联系。这种词汇的扩展,与日本人“恩”的艺术以及严格的等级社会观念密切相关。
  五、雪隐
  “雪隐”一词亦是佛教用语,是禅林厕所之通称。相传宋代雪窦山的名僧明觉曾在杭州灵隐寺掌便所役三年,最终大彻大悟,觅得佛理真谛,也就是说,他在担任打扫厕所工作的三年间参透了禅理,达到了极高的精神境界。雪窦山的“雪”,灵隐寺的“隐”,日语论文题目,合而为一词,便成了“厕所”的代名词,故佛教一直用“雪隐”一词来称呼寺院的厕所。
  日语中的“雪隐”亦有佛教中“厕所”的含意,不过在现代日语中,“雪隐”主要指茶道中茶庭内所设的厕所。日本的茶室内外庭各设一个“雪隐”,其中内茶庭的厕所叫“饰厕”,内厕只供参观并不真让人大小便,也称作“饰厕”,那是茶主人精心设计供客人参观的一个对象。饰厕中,主要有供双脚放置的两块足悬石、前迫石、后迫石,还有一个铺着雪白细砂粒的尘穴,日语毕业论文,饰厕里的石头,是川石,象征清洁无垢,这种饰厕,用途当然只是供欣赏用。在茶事开始前,由主人在石头上洒满装有花叶的清水,傍晚时还点上灯笼,是供客人当做文化品观玩的,饰厕中比较有名的是日本京都表千家茶道“不审庵”中的“砂雪隐”,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宝。厕所被列为国宝,这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令人称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