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教育中的艺术导入问题[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语言和艺术密不可分,语言是艺术的重要载体,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其艺术而存在。为了提高日语系学生的跨艺术交际能力,教师在强调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日语教育中的艺术导入。本文结合本校日语教育改革项目的实践,就如何在日语教育中进行艺术导入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教育艺术导入跨艺术交际能力
  
  1.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重要性
  
  著名学者Goodenough说:“语言是艺术的一部分,语言和艺术的联系是部分与整体的联系。”然而在我国长期的日语教育实践中,普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以课堂集中例解单词、精讲语法、辨析各种近义词的区别及略论各种语法现象为主,处理课后练习巩固复习为辅。强调了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与语言息息相关的艺术知识的学习。
  然而不了解日语背后的社会艺术知识的话,就很难做到正确理解和应用日语,甚至会出现很多误用现象。比如说下课的时候经常听到学生用“あなた”呼喊对方;学生作文中也时常会发现“今日は○○��に��をくださいました”这样的错误;在上海的日本友人曾告诉我一件让她非常吃惊的事情:居然有学日语学生穿着短裤去应聘;我校在上海实习的学生也讲到:自己常常犯一些习惯上的错误,如刚去的时候对科长说“ご苦��”。很显然如果学生在日语学习中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日本社会艺术知识的话,就可以避免此类的错误,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在日语教育中的艺术导入。
  
  2.当前日语教育中进行艺术导入的障碍
  
  强调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训练的传统日语教育法,长期应试教学的作用导致课堂上艺术导入氛围的缺失,以及实践教育环节的匮乏等都是阻碍艺术导入的因素。
  
  2.1单一的教育模式
  当前,日语的教育中普遍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结构略论法,教师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日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上,课堂集中例解单词、精讲语法、辨析各种近义词的区别及略论各种语法现象为主,处理课后练习巩固复习为辅。对学生的非语言行为能力、艺术辨识能力及跨艺术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学生不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艺术知识,常常会出现一些看似正确实则不符合日本人习惯的误用。
  另外,虽然不少学校也开始了“日本概况”“日本世情”“日本艺术”等相关课程,学生也能学到不少对于日本艺术的知识,但是这并不能够涵盖所有的日本艺术知识,教师还需要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进行艺术导入。
  在上述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常常只是把日本文学、文化、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包括日本的交际习惯、社会习惯、生活惯例等广义艺术知识的传授,这样学生关于日本艺术理解就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2.2良好艺术氛围的缺失
  由于长久以来的应试教学的作用,很多学生甚至老师还存在着考试成绩至上的看法,教师课堂上采用传统教育法,往往比较重视学生做题的准确度,学生也更加在意考试成绩如何。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的日语,只知道“武士道”读作“ぶしどう”,“歌舞伎”读作“かぶき”,但是当问及武士道的内涵及歌舞伎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却知之甚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怎么讲,也不涉及考试。
  另外,我们绝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因素,这甚至可以说是艺术导入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对日本艺术都不甚了解的话,谈何去给学生讲解?所以教师也必须多了解日本社会艺术知识以提高自身能力。
  
  2.3实践教育环节的缺失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作用,教师比较强调词汇、语法的掌握,而轻视了实践教育环节。常常有很多学生考试成绩很好,词汇量也很丰富,但说出来的话却支离破碎,有的看似正确却不符合日本人的习惯表达。
  
  3.中日教师合作上课的创新教育模式
  
  面对以上问题,结合本校的硬件、软件等实际条件,作者所在的许昌大学大胆进行了尝试,以日本外教为中心,由中日教师共同来承担基础阶段日语精读课程,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措施上都进行了有力的尝试。
  
  3.1具体方法
  日本外籍教师为基础阶段日语精读课主讲教师,每位日方外籍教师配备一名中方合作教师。在精读课堂上以日本外教讲授为主,中方教师合作为辅,当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日本外教的意思时,中方教师及时充当中间的桥梁,使双方能正常沟通,保障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日方教师主要负责单词、课文和课后练习等,中方教师主要负责语法解释部分(随着学习深入,学生的听说能力逐步上升,中方教师的影响逐渐被弱化,双方承担的教育任务也会随着有所调整)。
  
  3.2创新教育模式下的艺术导入
  在精读教育过程中,教师结合教育实际,有计划地向学生讲授与语言学习和应用有关的艺术因素和艺术背景等知识,从而把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艺术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构筑融语言和艺术为一体的教育形式。
  日本外教对自己本国的艺术的理解自然是中方教师难以企及的,他们可以在课堂教育中非常自然地导入语言背景及日本社会艺术知识。如在日本长期从担任国语教师的�藤老师在讲授语音部分的时候,就首先阐述了「日本�と国�」、「共通�と���」的概念,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日本各地的方言,如大阪方言、青森方言、冲绳方言等;在讲到日文汉字的音的时候,�藤老师又给学生详细介绍了「�音、�音、唐音」何时以何种途径传入日本、对日语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到语言背后的相关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作为相扑超级迷的中山老师在讲到相扑的时候,首先介绍了相扑的历史:「神事相�、相��会、武家相�、��相�」,然后向学生们介绍了相扑中所蕴含的日本艺术,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对日本社会艺术的了解。
  通过图1的问卷调查数据信息,我们也可以看到有83%的学生认为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自己提高最为明显的地方在于关于日本艺术的理解。
  (通过在此模式下1年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提高最明显的地方为?(可多选))
  (2017年6月我们对本校08级日语1.2班63名学生进行对于中日合作教育模式的多项目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答卷60张。)
  
  4.其他方法
  
  在通过推行中日教师合作上课的创新教育模式进行艺术导入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在其他方面进行了尝试,具体如下:
  
  4.1加强实践教育环节
  充分利用宝贵的外教资源,大力强化语言技能训练,让外教在交流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误用现象,向学生讲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社会艺术知识,向学生传授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
  我们要求外教在课堂教育中在完成教育任务的同时,重点要向培养学生交流能力上倾斜。如每节课上课前15―20分钟让学生有组织地进行场景会话练习,外教参与并进行有效指导,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交流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课下在与外教协商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定时定期到外教家去做客,积极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
  
  4.2积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有计划地把日本钱币、日式象棋、日文原版海报、日本人偶等实物带进课堂,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物真切地感受到日本艺术,然后辅助外教的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来实现艺术导入。如每周五晚上都举办“日语角”,定期举办“日语演讲比赛”“日本艺术知识大赛”。另外积极关系当地日企,让我们的学生到日企去短暂体验,同时也积极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我校为学生作讲座、解答学生的问题。
  
  5.结语
  
  事实早已经证明外语教育不单纯是一种语言教学,不能脱离社会艺术而只强调语言。在抓紧语言教育的同时也应告诉学生语言背后的艺术背景及风土人情。否则学生学习日语就只懂得日语而不了解语言背后的内涵,谈到日本社会艺术常识就知之甚少,这样不重视语言的艺术背景而进行教育的单打一的外语教育模式难于培养出全面、高素质的人才。
  但是在积极进行艺术导入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清醒,那就是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导入的时间、导入的量甚至导入的内容都要尽量合理化,避免本末倒置把日语课变成了日本艺术讲解课,同时适当把握课外活动的量,以免过多挤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日语毕业论文日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