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精读课程的教育探讨与实践[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探讨以问卷调查与教育实战相结合的形式,对日语精读课程教育近况和教育改革方向进行调查、略论和总结,提出探讨和实践方案,结合实际教育探讨,从实践中对日语精读课程在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措施和手段的改革进行摸索和经验总结,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日语系人才的目标。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精读 教育改革 教育理念 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和手段
  
  一、探讨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与日本在经济艺术方面的交往尤为频繁,日语人才倍受社会的青睐,需要日语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日语人才应具备国际性、运用型、复合型的特点。为输送能满足时代需求的新型日语人才,日语教育改革也迫在眉睫,对其核心基础课程“日语精读”的教育改革尤为必要。也是日语教育改革的基础点和难点。
  二、理论思考与探讨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教育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模式、全新的教育措施和全新的教育设计。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在学校教育的广泛运用,不仅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工具和手段,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措施和评价提出了挑战。
  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影响,并通过“传递一接受”教育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影响,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他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育策略。他还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动机起影响。
  由此可见,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措施和手段上进行改革,活跃课堂教育,可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探究式学习。
  三、探讨手段、步骤、略论和总结
  为了全面了解日语系学生对日语精读课程教育的真实感受和和对教育改革建议,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探讨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作为调查工具。并以调查对象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调查内容的普适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基本准则展开的。
  (一)调查对象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为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调查对象囊括了从本科一年级学生到四年级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学生。考虑到各年级各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的不同而对该课程会有不同的看法,随机性地在各年级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中展开调查。同时,为了使教育改革更具有针对性,对所担任课程的班级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在设计问卷问题时考虑到了问卷适用的开放性。问卷可以适用于日语系各个年级及各水平层次上的学生。以调查主体――二年级 、三年级的学生为重点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的普适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调查以“日语精读”课程教育近况和教育改革为核心内容,问题设计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方面出发共设计33道问题,力求问题的一般性、参考性和指导性,以符合普适性的要求,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调查问卷的略论和总结
  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来看,几乎全体学生都一致认为在日语系课程学习中所起的影响和位置非常重要。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中3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中处于积极、主动的角色;65%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课程的教育措施和形式上80%的学生认为当前老师主要侧重于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在教育内容上,也反映出了教材不够新颖。从教育效果来看,只有20%的学生认为掌握了所授课内容的90%以上,60%的学生认为掌握了60%-90%,还有20%的学生认为掌握的内容在60%以下。在面对是否要进行教育改革这个问题上,几乎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一致的,认为很有必要。
  通过对日语精读课程的教育近况和教育改革的问卷调查结果略论,反映出了教育改革的需求。同时,从学生的角度看教育近况,了解学生关于各种教育活动的看法,接触他们的思想,也让我们明白了学生的所需、所感,为课程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探讨内容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略论,结合我们对日语精读课程的教育经验,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此课程进行了教育改革并得出了一点经验:
  (一)教育理念的改革
  教育理念对日语精读课程教育改革来讲具有哲学的一般性的指导意义。这种指导的意义在于教育理念是我们关于此课程的一种价值判断,作用着整个教育活动。针对日语精读课程教育,这种价值判断很大程度上回答了我们关于日语教学的需要的问题。换言之即是日语教学是否能培养出满足我们需要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理念这一抽象的概念强调教育活动应该怎么样做的问题。对日语精读课程教育改革来讲,核心在于我们如何去解读如何培养运用型、复合型的人才。
  1、注重专业知识的储备、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专业知识指的是日语语言知识本身及相关社会艺术知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略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不同的课程、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措施,有能力继续学习。只有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才真是“以学生为本”出发;也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真正能够把学生培养的过程和学生的就业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有市场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从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工夫,必须充分地调动好有限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延伸第二课堂,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储备、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正确处理师生联系,始终坚持调查探讨
  在教育中教师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一样的具有独立行为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设身处地去思考和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激发学生学好日语的热情。坚持调查探讨,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措施对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首先,了解每个学生所掌握的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基础,然后,衡量他们的起点与应该达到目标之间的差距。略论原因,初步拟定提高方法。坚持定期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略论,注意了解学生的动态、水平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育内容的改革
  日语精读课程作为日语学习中最基本且最为重要的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日语功底。我们认为日语精读课程低学年阶段(即一二年级阶段)的重点是突出打基础、与视听说、会话等课程相结合突出日常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高学年(即三四年级)重点则与语法、写作、艺术、文学、翻译等课程相结合,强调应用能力、翻译写作能力、略论总结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养成。在教材方面应集思广益,精益求精。针对日语精读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低年级日语精读课程教育内容上加大会话与日本艺术内容所占比例,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实践证明通过有声语言所交流的信息量要比语法框架实用得多。新模式下把教师讲和学生练两个环节密切结合起来,除了练习课文中的会话内容外,教师可以拟定一个与课文相关题目,让学生掌握和今后实际工作和日常交往中所需要的各种语言表达方式。
  在精读课上溶入一些日本艺术的知识,要想日语说得地道,必须了解日本的传统、艺术、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等,避免由于艺术背景异同等原因,而在口头交际中产生误会和不愉快的事情。

  此外,结合精读课的教育进度,不定期引导学生观看难易程度相当的日语录象片、日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到生动的语言,还可以让学生借助画面说话者的身势、表情等体态语态以及说话者所处的环境,通过视觉,更形象可感地深入理解并掌握语言,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2、在高年级日语精读课程教育内容上突出读、写、译能力的培养
  为解决突出内容的新颖性,解决现代语言、现代背景知识贫乏的问题,在高年级的日语精读课中除了继续强化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外,还增加了对学生进行艺术背景知识的传授,传授贴近现代生活的鲜活语言,指定大量课外阅读书籍,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对原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认识、理解和归纳能力。由单一的语言讲解训练,变为以教授现代生活语言、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探索性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方方面面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的教育内容。
  精读课中增加写作内容,并将写作与课前5分钟演讲相结合。可将精读课中的写作分四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准备阶段。写作的关键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大问题,教师不仅拟定题目,还在写前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信息、材料。写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互相交流看法、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才充实。然后再进入写作、修改、课堂演讲阶段。将读、写、听、说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用日语进行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在译上,比起简单的句子翻译来,在高年级更侧重一段话、一篇文章的即席翻译,培养学生的即席翻译能力。
  (三)教育措施和手段的改革
  课堂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措施的优良与否。
  1、教师讲授法
  教师讲授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同学关于抽象的一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习惯了应试教学的学生很多都支持这种授课方式。
  2、学生讨论法
  日语精读课中此措施受到好评。学生讨论我们以多种形式开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日语语言驾御能力、收集略论信息的能力、公众前演讲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自信心。
  3、课堂也强调交际环境的创造,把日语精读课的教育过程设计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许多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定的交际能力。
  在教育手段方面,随着新校区的建设,增添了大量新设备、现代教学媒体,改善了课堂教育的教具和手段。新现代教学媒体它以其直观、灵活、信息量大等巨大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感官,改善了传统课堂教育的教具和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个别化教育等有了技术保障,提高了快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没有踏入日本国土之前就可以对日本有一个可感性认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中教师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一样的具有独立行为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设身处地去思考和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依托各种媒体和技术,使课文包含的信息容量扩大和更新,让日语精读课中课文的知识系统更贴近时代脉搏,把学生培养为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日本�教学事情�告�.世界の日本�教学第13号[J].国�交流基金日本�国�センタ�.2017.6
  [2] 何克抗. 建构主义― ― 革新传统教育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学探讨,1997(3、4)
  [3]钟启泉,黄志成.美国教育论流派[M].陕西人民教学出版社,1996.4.
  [4]刘润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近况与发展策略[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5]董文周,孙凯. 多媒体与外语教育改革[J].外语电化教育, 2017(3)
  作者简介:
  (邱荣菊,南昌学院外国语大学,讲师)

日语论文日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