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育改革初探[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育由于课程刚刚开设,各个环节的实施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作为二外日语教育一线的教师,亲历本科院校二外日语课程的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关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深有体会,并对相同情况的兄弟院校的二外日语课程建设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进而对新建本科院校的二外日语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二外日语 课程定位 教育模式 量化考核
  本科院校的二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很多学者和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关注的问题。并在近几年提出了很多有价值和值得参考的观点。但针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讲,二外日语课程的教育又是一个新的问题点。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专业数量,课程数量,学生数量都比原来增加很多,这关于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二外日语课程就是其中新增的一门课程,由于该课程并非专业主干课程,因此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都没有给予该课程太多的关注。在课程教育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反思过去的教育工作,对照本校和兄弟院校的课程实施近况,笔者对新建本科院校的二外日语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总结。
  一、没有传统可依,一切从零开始
  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以前,大多没有二外日语课程,少数学校有日语系。所以二外日语课程的教育关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是一个新的事物,没有传统的模式可依,一切都是在摸索中进行。虽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借鉴其他有开设该课程院校的经验,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旧遇到了很多细节的问题。其他学校的课程模式有一些并不适合本校的情况,具体的授课对象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给二外日语教育带来很多的阻力。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二外日语课程是在不断的探究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的。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关于课程处于适应和磨合期
  新建本科院校的二外日语课程配备的师资相对薄弱,通常没有专门的课程小组和教研室。有的院校是从日语系的教师中调出几名教师顺便带一下二外的日语课程,有的是人才引进日语教师,有的是外聘兼职日语教师。这些情况都不太利于日语课程的初期建设。日语系教育的教师,习惯了专业课程的“深度”教育,并不能适应二外日语的课程内容,同时关于二外日语课程的授课对象也不太适应,导致“教”与“学”的不配合。新进日语教师大多为高校毕业生,日语教育的经验不足,关于课堂的操控和课程的实施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外聘兼职教师不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体系范围之内,无法进行严格的管理,关于教育质量的反馈和提高很难起到关键性的影响。我们并不否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在二外日语教育的层面上,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现象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共同的问题,教师关于课程处于适应和磨合期,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教材使用借鉴其他院校,没有创新
  据笔者调查,各新建本科院校使用的二外日语教材,大致参考两个途径。一是本校日语系使用的教材,一是其他院校使用的日语教材,且以新、旧版本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为主。日语系使用的教材大多内容详细,讲解系统,很有深度,但教师教育比较费时,学生
  学起来比较费劲,课程实施起来并不顺畅,“教”与“学”两方面的反馈和教育的实际效果都不好。旧版“标日”教材内容体系较为简洁,便于操作,但词汇比较陈旧,不太符合在的教育。新版“标日”教材内容生动,但体系与旧版相比稍显不足,且词汇量过多,语法的罗列及内容讲解并不太适合二外的学生接受。总结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认为当前使用的教材都有改革和创新的必要,二外日语课程应该有其相对应的专门教材。
  四、教育模式单一,教育措施不够灵活
  二外日语课程,作为一门独特的课程,应当有其专门特色的教育模式,而不是简单的专业日语课程的照搬照抄。通观外语类课程的教育模式,大多停留在或者说教师习惯于“老实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形成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当前来看,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教育无法互动,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气氛枯燥乏味,教师讲课滔滔不绝,学生听课浑浑噩噩。针对上述情况,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策。比如国艳萍(2017)提出强化听说、注重对比、自主学习的对策;黄周(2017)提出了注重学生兴趣和学习措施的培养的观点;施梦嘉(2017)提出注重日语的实用性、娱乐性教育的观点。这些观点都为我们解决教育模式的单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一线的教师关于这些方法也在尝试使用,但在二外日语课程开设初期尚不能比较好的加以应用,偶尔一两次尝试之后又回到旧的模式上去了,因此改变教育模式单一的问题,不仅仅是提出对策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要敢于改进和实际执行的问题。
  五、 教育内容偏重语法
  当前的语言教育,大多采用的是以语法为纲的教育内容编排模式,二外日语课程的教育也照搬这种模式,将二外日语教育的内容重点放在语法的讲解上面。似乎如果不在课堂上讲解语法就不合情理,就没有完成教育的任务,也有很多教师认为外语教育不教语法教什么呢。而来自于学生层面的反馈是,二外日语课堂每次都是语法,抽象枯燥乏味不爱学。如此一来,教育的效果肯定是无从保障了。
  笔者认为,关于二外日语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当有其特色,不能仅仅是语法内容的罗列。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将来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内容的选取,应当侧重语言的基础,学习的措施,侧重语用及艺术的讲解。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改变二外日语课堂枯燥乏味的局面。
  六、课程课时量偏少,班级人数偏多
  不管是从实际的各新建本科院校的调查还是从相关的学术论文查阅,一提到二外日语教育的问题,必然会提到课时量不足这一点。并且认为课时偏少是由于课程为非主干课程、非专业课程的地位所致,是有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的。但笔者认为,课时的多少,够用与否是与要讲的内容相关的,课时的多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讲的内容太多当然课时不够,如果简化教育,改变教育措施或者应用一些比较好的教育措施提高课堂的效率,课时当然也就够用了。这其实是对二外日语教育内容选取的合理性与否的另一个反映。笔者认为,在规定的课时内应当选取重点的、适合二外学生的教育内容进行教育,是化解课时量少这一矛盾的比较好的措施。   同时,班级人数偏多的现象,不仅在二外日语课程教育时如此,当前外语教育的整体都是如此。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过多确实作用外语教育的效果;从实际的教育操作过程看,教师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单独的语言的表达训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始终处于抽查确认的状态。教师只能是自己讲,让学生听,这也是教育模式总是灌输式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人才培养方案等的规定短期内难以改变,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改变课堂教育的措施入手。
  七、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不同
  通过对学习二外日语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二外日语课程的关注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上课是为了修学分顺利毕业,有的是出于对日语的兴趣,有的是为了考研,有的是对日语没有兴趣。不同的动机,造成了对该课程关注度的不同。这势必造成教育过程中“众口难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二外日语课程的定位必须是面向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多层次的目标定位。
  八、 课程考核方式
  当前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分作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二外日语课程的课程考核方式也是如此。这种考核方式比较便于教育管理,但其中也有很多漏洞。比如这种考核方式很难确认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很难考察出课程的教育效果等。笔者认为课程考核方式有必要进行细化和改革。
  通过以上论述和总结,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的二外日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教育实验,笔者针关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在课程定位方面,应当多层定位
  二外日语课程的目标定位,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特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服务。
  2 在教材选取方面,应当大胆创新
  教材为课程服务,什么样的课程就应该选取什么样的教材,因此关于照搬日语系的教材的做法笔者认为不太可取,关于固囿于“标日”教材的做法也认为没有必要。我们可以选取其他更多种类的适合二外日语教育的教材,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剪裁,截取有用的部分,补充没有的部分。如果师资力量得到充实之后,还可以编写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这样更方便教,也更方便学。
  3 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影响
  课程教育应当始终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究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措施。学生对语法普遍感到枯燥,就要简化教育。以学会基础够用为准,增加艺术的内容,跟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更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专业为英语的,在教育中就应当借助英语的优势采取中日英语言对比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目标要考研的,就要在课堂上将基础的日语知识和对日语的基础的略论理解能力讲解清楚。学生喜欢鲜活生动的东西,不喜欢刻板陈旧的东西,喜欢思考不喜欢单方面的接受,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要尝试引入课堂活动的内容和让学生表达自我的内容。总之,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手段和措施,只要能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就是好的措施,而措施的采用都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影响,让学生学有所用为目的。
  4 强化师资,提高教师的“主导”能力。
  教师关于二外日语课程的认识,从教育态度到教育内容的把握都需要不断的提高,只有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才能将二外日语课程的教育实施好,将每一堂课操作好。而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包含诸多的内容,包括语法的建构,教育法的不断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学习与应用,跨艺术交际,中日英等语言的对比,教师教育风格的塑造等等。
  5 将课程系统化、体系化,完善量化考核体系
  二外日语课程的教育应当配合学生主专业进行教育,同时又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和完整的操作流程,并有完善的量化考核体系。所谓量化考核就是将考核放在平时的每一个单元和阶段,注重整个过程的考核和监控,同时对教和学起到督促影响。对教育进行量化考核,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可以督促学生比较扎实的完成课程的学习,并能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期情况给予更客观公正的评价。
  6 利用网络资源,组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对日语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二外日语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能够很好的促进二外日语教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喜好网络的特点,介绍学习二外日语比较好的网站和论坛,以及介绍日本艺术、风俗、娱乐等的网站,让学生在课余自主学习。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创建一些具有日语特色的歌舞团、茶艺社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体验日语和日本艺术,引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综上所述,每一门课程,根据其不同的课程目标和授课对象,都应该有相应的教育模式和措施。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的二外日语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本论文也仅是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对一线实际的日语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任扬.高校二外日语教育近况略论及实效性探讨[J].职教探究与探讨,2017.03.
  [2]黄周.独立大学英语系二外日语教育改革初探[J].海外英语,2017.8.
  [3]国艳萍,孙巧慧,常娜.二外日语的教育模式探索[J].民营科技,2017(3).
  [4]周军,隋吉原.作为高校第二外语的日语教学近况调查与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大学学报,日语毕业论文,2017.01.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文理大学科研资助项目2017年度校级教育改革探讨项目立顶项目(项目编号:110216)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张铁红(1980—),男(蒙古族),重庆文理大学讲师,硕士,主要探讨方向:日语教育及学院生思想政治教学;黄晓君(1983—),女(汉族),重庆文理大学教师,硕士,日语论文题目,主要探讨方向日语教育。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