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在日语中的演变与运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汉字是中日两种语言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和相互促进与发展的中枢纽带。汉字传入日本,为日本的零文字历史填补了空白,同时从内容形式、措施内涵上,也丰富了日语语言的表达。今天,日本人虽然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了假名,但终究并没有取代汉字的位置。汉字的地位及它的这种超强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汉字 日语 假名
  
  日本自远古就与中国有密切往来。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与中国西部各考古艺术一致。景初二年(238)倭女王派大夫难升米等朝献魏明帝。诏书报倭女王曰:“汝之忠孝,我甚哀汝,今以汝为亲魏倭王……”(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后传入日本。这就决定了两国文字之间根深蒂固的必然关系,进而也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学日语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日语中的汉字是为表达日语而使用的文字。汉字是关系日本艺术的桥梁;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影响;汉字具有无限的造词能力;汉字同日语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一、日本开始“使用汉字记载其语言”的历史及假名的产生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艺术交流。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音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措施。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音符号的措施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措施。
  如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这种书写措施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因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那个、自由洒脱的字体,如「安」→「あ」「以」→「い」「宇」→「う」。
  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公元九世纪,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根据假名的书写措施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而来的称为「片假名」,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
  二、汉字在日语中的发音及读法
  日语中汉字的发音有“音读”和“训读”两大类。
  音读,即日本人引入中国汉字时模仿该字汉语发音的读法。根据中国的各个区域和时代,有不同的发音传入日本,比如:「行」的发音,有「ギョウ」、「コウ」、「アン」三个发音。「ギョウ」是吴音、「コウ」是汉音、「アン」是唐音,
  1.音:六朝时江南的汉字音。有人认为吴音是朝鲜半岛的读音,有一定道理,汉字是由百济人王仁传给日本的。
  2.汉音:唐代长安一带的汉字音。日本的遣唐使带去这些读音,成为“正音”。
  3.唐音:宋、元、明代的汉字音,接近现代音,又叫“宋音”。
  训读,是利用汉字表达日语固有词语意义的读法,也可以说是汉字的日译。如日语中的汉字“人”的训读为“ひと”。
  另外,汉字词有音读、训读和音训混读。“新闻”(报纸)shinmun两个字都是音读,“手纸”(信)tegami两个字都是训读,“字引”(词典)jibiki前一个字是音读,后一个字是训读,这类组合称“重箱读”,因为“重箱”这个词就是“音词/训读”的典型例子。“手本”(榜样)tehon前一个字是训读,后一个字是音读,这类组合称“汤桶读”,因为“汤桶”这个词就是“训读/音读”的典型例子。从中国传入的词读音读,用汉字造的“和制汉语”读训读或音训混读。
  三、汉字的理解
  例如,日语的「油断」这个词,我们一看见它会觉得不可思议,油怎么会断呢,其实它是“马虎、大意”的意思;「真�」这个词,也不是我们所猜测的“真的剑”,而是“认真、一丝不苟”;「怪我」这个词,也不是咱们想象的责任都在自己的意思,而是“负伤”;「迷惑」也不是“迷惑”之意,而是“麻烦、为难”的意思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一味地单凭汉语意义来推测的话是不是很滑稽。
  例如,「段�」这个日语单词,「新しい段�に高めた」,翻译过来是“提高到了新阶段”;「利得」这个日语单词,「利得に走る」,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时要先将「利得」理解为“得利”,然后再更改下措词则翻译为“重于赢利”;「�命」这个日语单词,「�命を共にする」翻译过来是“风雨同舟,共命运”;等等。
  四、汉字在日语语言中所起的影响
  汉字在日本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载录的,汉字让日本人和他们的传统艺术紧密相连。人们看到汉字,会因脑神经闪电式的反射影响而得其意义,这是假名及拼音所无法比拟与抗征的。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状况下,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日本人看到用汉字书写的日本天皇的大名时,情绪就会立刻激昂起来,产生让人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日本的同音词太多,约占日语词汇的36.4%,同样的读音,往往可以写成几十个汉字,例如读作“き”的汉字就有“规、纪、着、�、器、期、基、木、黄、奇、己、季、生、忌、喜、旗、希、既、企、危、嬉、挥、机、棋”等几十种写法,如果不用汉字,就会混淆不清,难辩词义和句义,发生不可避免的错译和误会。
  汉字是具有音、形、义的表意文字,用它记录的句子,克服了用假名记录句子的冗长,且难于理解的弊端,使用汉字进行记录,极为简洁精密,常常只从字义或字形上就可以了解它的意思。而每一种写法都表现着思想上的细微异同,这正是汉字艺术的精华所在。它可以按照我们表达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汉字。这是表音文字的假名所无法达到和无法满足的。
  汉字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作为日语词汇的构成词,例如汉语中的公园、地铁、银行等,都是日本人创造的。据统计,现代日语中,汉语词汇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半数。使用汉字,可以使文章简练明确,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日语在文字、语音、词汇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在中日语言长期的交流、借鉴、引进的过程中,汉字促进了中日两国语言和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日本艺术中有相当比例是由中国输入或接受中国艺术而发展起来的。而如今汉字的倒灌,这种现象丝毫不会作用这批汉字词在中国艺术中的实质影响。其本质是西方科学与艺术的融入,这种东、西方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促进了世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是华夏民族走向世界,走向先进行列的必要条件。完成这一重任的恰恰是汉字。因此,汉字有功于世界语言的交融,有功于中国,有功于汉语,为华夏儿女向世界人民弘扬汉字艺术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中国戏剧出版社.
  [2]周平.新编日语.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3]大连外国语大学编写.新日汉词典.辽宁人民出版社.

日语毕业论文日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