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学与高师日语课程改革[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从略论社会变迁对日语系人才素质的作用入手,结合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五个方面,研讨了高师日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分层教育、合作教育、自主学习、跨艺术交际意识培养等角度剖析了高师日语课程改革策略。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师;日语;素质教学;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人才素质不仅包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而且还包括艺术、专业和身心等诸方面的素质。2017年,教学部启动了“学院生全面素质教学工程”,构建以素质教学为核心的高等教学人才培养体系。课堂教育是实施该体系的重要途径。对很多人而言,他们习惯于依靠做学生时的经验来进行教育。因此,将素质教学理念贯彻到高师课程教育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将这种素质教学理念传递给未来的所有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变迁对日语系人才素质的作用
  毋庸置疑,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的国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谁能够克服语言障碍,准确而快速地从日本提取市场信息,就意味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先机。截止2017年,我国仅本科院校开设日语系的就有419所,日语毕业生呈几何增长态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日语系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一口流利的日语,“单一语种的教育模式,早已经落后于时代”。以日语为载体,与经贸、法学、新闻、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知识本身已经不再是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鼓励和重视。
  人才质量观的发展变化,对日语系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过于强调知识传递的日语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日语系人才的需求。多样化的职业角色要求日语系教学充分发掘和发展学生内在的个性特点和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与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成长点,从而充分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高师日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1、在功能上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和体验的关注
  很多日语系的学生将近二十岁才开始接触日语,四年后要用日语作为谋生的工具。只有通过日语能力测试,才有可能跨过日企的门槛。长期以来,日语课程以知识传递为主导,强调书本知识的讲授与考核,注重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与体验的关注。学生不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日语之外的课程,不注重社会实践以完善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不能突破学习的局限性,容易在职场竞争中因为知识结构的缺陷而丧失机会。
  2、在结构上缺乏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
  高师日语课程的开设一贯实行模块化的授课方式,把完整的一门学科肢解为精读、阅读、听力、语法、会话等。这种分割当然也是为了使这门学科更加细化,以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全面提高。然而,日语各方面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由于课程缺乏综合性,不同教师之间又缺乏协作,容易割裂日语各方面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的联系,造成了各种能力无法互补的局面。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客观上压制了学生个性、天赋和兴趣的充分发展。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更多的侧重知识艺术的导入,而交际艺术则重视不够。
  3、课程内容与社会的关系不够紧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社会对日语系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作为一种工具,只有同社会各个领域紧密关系,日语才有广阔的用武之地。然而,日语论文,当前的高师日语课程普遍以语言文学为主,即使涉及到其它专业领域如经贸、商务、旅游等,由于日语教师不能用日语讲授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课程,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师又不能用日语授课,其它专业课程与日语课程形成两个孤零零的知识领域,缺乏有效整合,严重作用了学生用日语提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很多学生虽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但关于在一些专业领域的交流却无能为力。
  4、课程实施以接受式学习主导
  课堂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不仅必须把握教师的教学影响,同时必须把握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周遭的社会艺术系统之类的外部变量。在高师的日语课堂,教师的主体地位仍非常明显,学生参与、合作、动手动脑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非常有限。由于忽视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下的语言训练和实践,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严重作用,使得日语教育和日语学习成为一个单调乏味的程序,语言的交际性大大削弱。
  5、课程评价忽略语言应用
  近年来,日语能力等级考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很多高校将其视为评估日语系教育质量的一把标尺。以此为导向,课程评价强调对日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工具。然而,日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艺术素质,日语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日语的语言体系和语法知识。只有建立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语言应用能力为导向,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课程改革策略
  1、注重个体异同,实施分层教育
  由于先天语言素质和接受能力的不同,不同学生之间的异同不可避免地存在。即便对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也表现出不同的潜能。日语教学就是要善于察觉学生的天赋,确定使其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针对市场对日语系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态势,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双学位、主辅修等多种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师日语正掀起考研热潮。针对学生的考研需求,教育中应因势利导,实施分层次目标教育。通过有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增加课堂密度,既保证有困难的学生能夯实日语基础,又使好的学生能对日语语言和艺术有更多的了解。
  2、淡化课程界限,开展合作教育
  日语系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日语毕业论文,要让很多日语零基础的学生具备熟练的语言应用能力是一个艰巨的教育实践。为了满足社会对日语系人才语言应用能力的高要求,就要淡化课程界限,在不同的教师间开展合作教育。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高。一个初步具备日语语言能力的人,只要在日本生活、学习、工作两年后,日语交流基本没有任何障碍,而在国内,四年本科的专业训练可能还达不到同样的效果,这就表明语言环境是多么重要。日语教育不能将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分开培养,只有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教育,协调配合,营造语言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兴趣,增强自主学习
  语言心理学探讨表明,作用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中,动力约占三分之一。兴趣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对智力发展起着启动、调控、提高的影响。教育中,让学生保持对课程的新鲜度无疑是很重要的。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首先要让他们对课堂充满兴趣。因此,在教育中应注意对节奏的掌控,快慢结合,难易交替,以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教育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日语短片和经典剧目,让学生切身感受日本的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等。通过灵活设置语境,鼓励学生“动”起来,将课堂变成交际的舞台。
  4、注重艺术导入,培养跨艺术交际意识
  语言是艺术的载体,对日本艺术了解得越多,日语的使用就越准确,与日本人的沟通障碍就越少。在教育中,应注重导入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知识艺术和交际艺术,培养学生的跨艺术交际意识。在生涩的语法、词汇、修辞等语言知识的背后是与之紧密关系的日本艺术、社会现象和风土人情,通过深度挖掘语言形成的内在艺术内容,能使学生对日本艺术及各种社会现象有很好的审视。加强“日本生活艺术与交际”、“日本社会艺术解读”等专业理论课的建设,可以为学生增强社会适应性,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知识准备。让学生通过日语了解日本艺术,并在日本艺术的基础上加深对日语的理解。
  四、结束语
  作为一种更加社会化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素质教学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是素质教学的主阵地,高师日语的教育成效直接作用未来日语师资实施素质教学的能力。要提高日语教育水平,首先教师要做好一个有效地学习者,不读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加有效地指导。同时,还要我们在课程中体现改革精神,在教育理念和实践中不断求索,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成效有最直接的感悟,能更准确的把握问题的症结并做出行之有效的改进行动。
  
  【参考文献】
  [1] 宿久高. 中国日语教学的近况与未来[J]. 日语学习与探讨, 2017,(2).
  [2] 李义清. 学院日语教育改革探究[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17,(7).
  [3] 曹洁, 马晶, 等. 河北省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日本问题探讨, 2017,(1).
  [4] 修刚. 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学的近况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育为中心[J]. 日语学习与探讨, 2017,(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