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日本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从明治维新到现在,日本的汉字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假名文字论”,“罗马文字论”,“汉字限制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要删除汉字的。战后,日本人则更多地立足于现实,汉字限制论成为日本文字政策的基本论调。直到现在也偶尔听到有主张废除汉字的言论,偶尔听到汉字无用的声音。本文就我理解的各个方面阐述一下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及其独特的表现力。 从书法的角度说汉字是男性的阳刚美的表现,而假名是女性阴柔美的表现。日语不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完美结合么?汉字在表达上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两个字就可以组成一个新词。其他语言是做不到的。近代日语中汉字词汇占47�5%,几乎到一半了,如果这么多的词汇都用假名或者罗马字来表达的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日语用书法写出来本身就是带有阳刚和阴柔的中和美,如果删除了汉字,就只剩下纤细委婉的阴性美了,并且汉字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内涵美也会消失,到那时候会写汉字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少,最终消失。 3.一种语言不是要说,更要写,也就是说主要由视觉和听觉两种因素构成。去掉了汉字,听觉上是没有变化,但是视觉美却没有了。 日语有着鲜明的节奏,是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之一。实际上一般人是不注意语言文字所具有的视觉美的,但是假名文字大部分都是圆的,而汉字的大部分都是方的。假名的圆和汉字的方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节奏。在读的时候减少了视觉疲劳,让人感到很舒畅。这是中国汉字和西欧的文字都不具有的优点。废除了汉字,日语就变成了视觉上单调的语言。在阅读的时候看到了汉字就会立刻明白含义,比如阅读新闻看见了标题就什么都明白了。废除了汉字这种快速的阅读感给人的畅快也消失了。所有这些去掉汉字的想法都和人们对美的追求是矛盾的。 四、从大众心理和日本国民的自身特点看,去掉汉字是一种盲目的想法 1.日本人有着举世闻名的好学风气,并且很会学以致用,有很强的创造力,但是一个民族的利益不能简单地相时而动。 历史证明,哪一个国家强大,他们就学习哪一个国家的东西。昔日唐朝大盛,他们就派遣遣唐使和留学僧来学习唐朝艺术。如今美国在世界上称霸,他们就在政治和军事等重大问题上走亲美路线,并有人主张用罗马字代替汉字和假名。“以越南为战场的中法战争中,清正规军在与法军之间的角逐中遭到了败绩,这一件事与日本内部废除汉字的言论是同时发生的”[7]。而到了现在,汉字还是没有被废除,这一点就证明了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是不因外部力量而动摇的。我们不能否定日本人的好学精神,但是我们也必须批评一切不合实际的言论和做法。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艺术各个方面都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即将崭露头角,难道这样主张的人又回过头来重新主张学习汉字不成?跟风走是一种没有立场的行为,没有立足于日语的实际和国际发展的形势两个方面,所以要去掉汉字的想法是很错误的。 2.文字的改革相对是滞后的,不是哪个权威的人说了明天就改了,也不是突然就发现语言的弱点了马上就能改正。更何况是致命的弱点呢? 字典的修正往往是因为大家先那么用了,用的习惯了,才被文字学家总结,才能做出很小的局部改动。很有可能在这个改动中只是简单地增加或者减少一个词汇或者一个旧的词汇衍生出新的含义。语言是人们在长期交流中形成的共识,不是说改就改的。从根本上去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字不像是简单的修改一项规则,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民族的心理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是困难的,也是不可能的。 3.从公共舆论学和大众心理的角度看,变革的惯性规律告诉我们只有深入民心的改革才能被民众所接受。 “任何一项制度的推行必须以舆论为开路先锋,从而取得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观念一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它就具有作用和约束事件或事态发展的功能和力量。历史的社会革命、社会变革都是通过舆论传播来获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的。”[8]207而只有争取的舆论才会被民众和历史所接受,现代日语已经深入民心,因而改革日本文字只能从很小的范围或在很小的程度上进行,从根本上取消汉字是不可能的。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种消除汉字的言论的失败证明了这种言论的错误性 1.现在日语中的汉字仍然发挥着它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影响。“1866年前岛密上书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建议废除汉字。”[7]103此外,日本交通部曾不只一次地废除汉字改用拼音地名,但后来经常出错,在不得已之下恢复了汉字的地位。历来出现的“假名文字论”、“罗马文字论”和各地废弃的汉字的言论等今天都没有得到应验,这都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日语是日本人学习性的汉字语言创造。 无论在经济贸易还是在艺术交流上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作为中国人,感情上我也赞成日语里的汉字多一些好,这将为两国人民的交流提供莫大的便利;但是不会因为我是中国人就谈汉字多么好,对日语多么有用,我们关于学术必须没有偏见,客观地进行探讨才可以对学术起促进影响,才有利于人类的进步。从日本的角度上来说,更不能以敌对的激进的极端的民族情绪来看待汉字。我们不能因为两国的语言联系很密切就对汉字进行大力提倡,也不能因为西欧的科技发达就提倡学习罗马字或拉丁文字。日语是基于汉字发展起来的,日语论文,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不能忽视,但是从日本方面讲,也不能因为这个就认为没有自己的文字,正如前文所例举的,日语不正是日本人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的独一无二的创造么? 六、对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的驳论 1.有人说日语在口语中汉字并没有写出来,为什么能够理解呢。汉字还是没有用!但是哪一种国家的语言在说时还要写出来呢?听觉和视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怎么可以这样比较呢?在一种语言在我们的头脑里形成系统之前,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一种反应,把听觉的记忆和语言本身以及生活关系起来。熟练成自然,这也是不会写字的人能用语言口语的原因。 2.有人说日语中间有假名,假名对限制汉字数量起到了影响,那么假名就可以完全取代汉字。这一言论实际上是夸大了假名的影响。在日语中假名起着标记汉字读音、连接词语和表示语法构成的影响。而汉字正是日语表示含义的最小单元,是日语的语素。如果语素没了又怎么完整地表达含义呢? 3.有人说汉字是日语里同音异义语的罪魁祸首,是日语难理解的根源,消除汉字就能消除同音词语的迷茫。日语里同音异义语、同音词多的真正原因是日语发音造成的,并非是汉字的弱点。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过。去掉汉字没有了义符,只是空空的假名,同音词那么多能不迷惑么?去掉汉字反而更难理解日语了。 4.日语课本中有“文言一致”的说法,有人因此把文言文不一致的原因归结给文字,我想问,哪一个国家的口语和书面语是完全一致的呢?既然一致,为什么还叫口语和书面语呢? 5.有人说输入汉字很难,打字机和电脑、文字处理器都很难对汉字进行联想输入,这都是汉字的弱点。我想问一问,汉字才多少个?《康熙字典》中不过几千个,日语毕业论文,而现在英文词汇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万!输入词汇句子相对有难点,自然有同音字多的原因,但是有没有人想过是软件不够先进呢。 6.有人说日语里没有日本自己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国语,应该把汉字去掉,或者用罗马字比用汉字好。难道罗马字就是日本的东西?假名难道就和汉字没有联系?汉字被日本化创造了假名,创造了和式汉字,创造了日语。这不正是日本色彩的内容么?总之,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全面地、客观地去略论和论证学术,不能带有感情色彩,也不能片面看问题。即使有缺点我么也应该正眼去面对,不能掩盖缺点而忽视或错过更有价值的东西。“现代日语里的常用汉字虽然受到限定只有1945个,加上人名不过才2111个,然而汉字肩负着记录日语,记录日本艺术的重要职责,尽管现在西方的外来语的片假名词汇越来越多,但浸透日本社会深层次的汉字艺术仍然发挥着文字中的最重要影响,就连片假名也是由汉字变化成的。日本社会与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离开汉字,仅以假名或罗马文字是无法完善表现日语的,这一点历史事实可以证明”[2]96。日语里汉字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日本》上册,大森和夫等著,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2]刘元满《汉字在日本的艺术意义的探讨》,北京学院出版社,2017 [3]赵宏《学书津梁》,高等教学出版社,2017 [4]成春友《日语汉字音读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学院出版社,2017 [5]李先瑞《日语汉字入门》,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 [6]徐一平《日本语言》,高等教学出版社,1999 [7]小森阳一《日本近代国语批判》,陈多友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 [8]程世寿《公共舆论学》,华中科技学院出版社,2017 (通讯地址:100048首都师范学院中国书法艺术探讨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