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语自学者的数量不在少数,他们在学习初衷,持续因素,日语论文,心理认知和实践方式等方面保持独立,也在自学过程中的认知与实践上存在矛盾,如迫切的学习愿望与科学的措施引导不统一,明确学习目的和盲目的学习方式相背离,一方面具备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客观阻碍。经过不断的自学认知、实践的更新,形成“知于其上,行于其中”这种丰富学习成果的实践认知。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 自学主体; 认知; 实践 自学一门语言无疑是一项浩大而系统的工程,自学主体将在这个过程中承受非同一般的考验和压力。相较于日语系或通过课堂培训的其他非自学主体而言,日语自学主体对语言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对学习措施的形成和应用完全依靠自身形成。那么,日语自学主体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着怎样的认知和实践特点,我们将整个自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以具体略论和说明。 一、方式选择 学习日语,首先需要认识这门语言。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有着历史悠久的政治、经济、艺术方面的交流,特别是恢复正常邦交以后,更多的艺术元素,如日本影视,漫画,音乐等在以我国广泛的人群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有一部分人会在学习日语的问题上驻留,在进行了一系列的主客观略论、判断后,选择学习日语。这就是初步的笼统认知后的首次实践。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诱导因素存在,如自身发展需要,外界要求等。姑且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一旦通过首次认知成为学习主体,那么就必定会面对今后的诸多新认知和新实践。另外,呈现在学习主体面前的有两种方式,自学和从师。选择的参考依据往往取决于学习主体的理性和经验。跨出了初次认识的步伐,学习主体选择成为自学主体的实践,对之后我们将着重略论的自学过程中的认知与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入门初始 已经选定利用自学方式进行学习的自学主体,在入门初始阶段往往对日语的概念、特点、系统等仅有朦胧认知,程度往往只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认识上。总体上表现为好感,持有进一步学习了解的欲望。虽然这种毫无系统概念的认知过程存在极大的隐晦性,但就如同种子的萌芽时期,内心的实践表示正在逐渐生成和扩大。在这个阶段,学习主体往往需要找到一个起助力影响的契机,如对日语相关事物的了解需要、爱好形成或者兴趣增长等,日语毕业论文,实践的内在推动机制才会积极地发挥其明朗化的提示和引导功能。虽说此时实践的内容还没有从根本意义上切合与围绕真正的学习客体,但这正是日语学习实践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三、起步迈开 自学主体在这个阶段将迎来第一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践性结合的自学欲望释放。也就是说,出于个人考虑的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带来了自学主体的首次意识明晰化过程。表现在对学习方案的初步谋划,对其他学习者使用何种措施进行学习的调查以及对使用教材或书籍的合理化甄选等方面。这其中虽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从认知与实践的观点来考虑,可以观察到自学主体这种自发的主体意识相较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自学起步阶段中,不同自学主体具象化的实践内容可能出现大相径庭的局面。部分自学者偏向于经验主义,表现为按照一般英语的学习措施来指导自己的日语自学实践行为。如从积累单词量开始,然后突破词汇、语法关,之后再通过大量阅读来掌握这种新的语言规律和实质。而更多的学习者则会出于理性略论,采用语言教材这种普遍的自学方式来开启自己的自学之路。这无疑体现了自学主体认知行为具有异同,并且分别指导不同实践的形成,同时这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还会决定自学效益的疏密和优劣。 四、量变积累 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相对来说较长,是自学主体对语言的认知逐渐由最初的感性认知向一般理性认知过渡的时期。大多数自学主体会根据最初确定的学习步骤按部就班地落实各个学习板块的习得实践。但作为其中最可能发生的的情况,部分自学者会在对语言难点有了明确地认知后选择中止自学实践。此后的动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重新整理以往认知内容的基础上改自学为从师学习。二是肯定自己此刻的判定性认知,得出无法适应继续日语学习实践的结论,即完全放弃。略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于日语本身的语言特性,体现在日语和汉语在诸多方面的异同。如简单的发音背后存在的却是汉语发音中没有的长音、促音拗音等现象;数量惊人的词汇中复杂的活用现象;由日语暧昧性引发的微妙语感异同现象。在自学实践中,如果对这些内容的认知不建立在大量适应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而仅仅是采取逻辑思维去进行解析理解,便极有可能使得持续的科学认知连贯性遭到破坏,从而导致量变积累活动的终止。那些得以实践继续的自学主体,量变积累延续不断,这让他们不仅能在语言范畴内收获理想的实践成果,更可以在措施上形成更为客观并能更好指导实践的认知力。 五、实践认知 自学主体的认知与实践标准在进入这一阶段后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从客观上讲,虽然自学主体在日语词汇量,语法知识水平和语言使用技能等方面已然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依然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去夯实和提高这些已经具备的语言能力。作为本阶段的特点,此时的自学主体往往对自身的水平档次会有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自我审视,明确不足之处和有待补充、加强的方面。这种认识态势较之以往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称之为“实践认识”。这是一种基于大量有效实践上的自明性认知,并且这种实践认知可以能动地指导自学主体今后的自学再实践。自学主体也因此达到了“知于其上,行于其中”学习境界。 人的认知视野总是伴随着实践的质与量而发生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由一维到多维的系列转变。归根究底这是哲学中扬弃的思想在认知与实践方面的落实。学习的过程,无论是自学还是从师都顺应这样的规律,我们把握规律,更新认知水平的目的是让其更加有效地指导并坚定今后的实践。可以说从日语自学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对于认知与实践相互依存,相互引导最终诱发质变的缩影。相信这对总结以往学习以及开辟新的认知实践过程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毅平.社会行为探讨:现代社会认知理论及实践[M].湖南教学出版社.1999. [2]牛保义.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实践[M].河南学院出版社.2017. [3]江潭瑜.学习•实践•认知[M].人民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