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教材选取”“授课流程(导入→讲解/课后练习→讨论/整理→作业/课下积累/实践运用)”“测试”三个主要方面对日语中上级阅读实践教育模式进行研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教材选取 授课流程 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的类型包括:精读、速读、泛读、观赏阅读、略读、批判阅读、探究阅读、多读等。在外语教育中的常设课程中,精读、泛读多为常见。阅读课的教育目的除了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法语义词汇等语言知识,提高学生把握语言脉络的读解能力,增强理解力等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结合已经积累的语言艺术背景,通过文章,达到能够解释日本社会艺术现象等复数情报源的能力。 基于阅读课的实践教育,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首先,对于阅读课的教材选取方面:(1)教师及学生需要订购一本正规出版的阅读教材,将其作为主教材进行教育及课上使用。专业性分类明确、有系统规划的教材为首选。(2)教师需要根据主教材的专业性分类,进行辅助教材的选取。辅助教材在日文中指的是“なま教材”、“加工教材”。 例如,主教材的“日本艺术”相关内容的一个单元的类别中,教师根据主教材的题目给学生选取相关时事新闻文本(可用新闻视频加以辅助),网页内容下载等,对课程使用的书本内容做以补充。如此,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容涉及的广泛性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选择辅助性材料时,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的水平,尽量选择超越学习者现有水平的文章(i/1),依据所选材料的难度,可将所选材料进行排序。 其次,对于阅读课的授课流程方面,建议以以下方式进行:导入→讲解/课后练习→讨论/整理→作业/课下积累/实践运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无论是授课过程的哪个环节,都必须注重师生的互动。社团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包含许多新人文主义思想,如语言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语言体现的是人的交往;人的交往是双向互动的,教育也应如此,不应把教育看成是信息的简单传递等等。在阅读课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是必然的现象,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究竟什么方面存在着不足,也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1)“导入”环节:在讲解某一单元的某一具体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先介绍本课相关的背景知识,此环节,可以以“教师提问→学生说明→教师补充、总结”的方式进行。如,讲“时事政治”单元,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简单说说日本的政治结构、当下日本的时势格局等,找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纠正、补充、总结性讲解,而后,导入与文章相关的背景艺术知识。Nunun说过,背景知识比语法知识起的影响更大。背景知识内容的介绍,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动影响。再如,日语毕业论文,讲解“日本文学”单元,如本课的内容是“川端康成”,那教师在正式进入文章讲解及略论前,会询问学生有没有谁读过川端的著作,有什么感想,对川端了解多少等等,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地介绍川端康成及其著作等。接着,再带领学生阅读正文。 (2)“讲解/课后练习”环节:阅读可以根据由上而下(top—down)和由下而上(bottom—up)两种加工过程加以描述。读者的工作是解码,他们建构意义和信息;而写作者则应用语言资源进行编码、表达意义和信息。这些意义和信息是在篇章上发生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用很短的时间(根据文章长短及难度而定)对文章进行速读、略读,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之后要求学生用日文概括文章的大意(まとめ)。速读和略读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日语功底和基础,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需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才能完成好教师要求的日文概括。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独自完成阅读文章后的几道选择题目。 接下来,教师对学生的日文概括进行纠正和总结,再对学生讲述本文的中心思想,之后带领大家进行阅读内容的具体讲解。阅读的教育方式不同于精读,所以不用刻意过度地对单词、句型、语法等进行细节描述,因为阅读课程要培养的是学生阅读技巧的掌握,学生积累了阅读技巧后,还可以通过课下多读等方式掌握更多的日本相关的知识等。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主要采取翻译法的形式进行教育,需将文中重点的单词及句型及常用表达方式罗列在黑板上。虽然现在多媒体使用非常普遍,但是板书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如同上述“导入”环节一样,也同样注重教师的讲解和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对学生基于文章的理解的正确与否做以指导,需提醒学生在理解文章时须把握:作者的发话意图、涉及对象,且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章的表面理解,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现有的知识,活跃思维,拓展自己对文章相关话题的理解,以使自己的理解达到升华;即使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词汇或表达,也要利用语境和语句搭配关系进行猜测、联想,在脑中搜寻与文章话题相关的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预测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由此,平时的积累就变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等不断充实艺术知识,扩大知识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是需要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养成对文章所提供的相关信息的解释能力,日语论文,以及对信息是否重要的筛选能力,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地整合文章的内容或是单纯地逐字逐句翻译的话,很难开发学生自身对文章的意义构成的理解的判断能力。 教师讲解完阅读文及选择练习后,需于黑板上采用图式方式将本篇阅读文章再次总结概括、进行重点提示,结合练习部分归纳出阅读和做题技巧,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3)“讨论/整理”环节:按照“内容理解→表达意见→提出想法→解决方案→将读与听说写相结合、提升”的顺序进行展开。这是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模式,是团体学习的过程,教师起指导影响。此环节并不是每一次课上都进行。可以一学期进行一到两次,或是放在实践课程教育环节进行开展。可以采取比如开展读书介绍会、辩论会之类的方式进行。旨在通过此项实践训练提升学生日语综合能力。冉永平在《语用学:现象与略论》书中指出:在外语教育与学习过程中增加对学习者的语用信息输入,以培养外语使用的语用意识,发展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我们所拥有的多种知识或能力的一部分,它包含语法能力、心理语言学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也包括跨艺术、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4)“作业/课下积累/实践运用”环节:除了课下整理、总结、巩固以及新内容的预习之外,教师也要结合日语能力测试的阅读题型,给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的级别的试题,因为毕竟能力测试等日本多种国际性官方考试的试题中,阅读所占的比例大。教师可以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做阅读题练习的“自我提升本子”,根据自己的选择,把课上所学阅读文及课下做题的阅读文中,将一些很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将每篇阅读中的生词及自己不熟悉的句型、语法点列在本子中,时常翻出来看看,记忆。如此一来,可以通过自己的总结,使自己在语义词汇、句型、文法、写作等多方面得到提高。 最后,“测试”环节:需要通过多种题型的设计,检测学生的日语的全面能力。笔者将题型设计如下:单词题、阅读文章选择题、听读解文章选择及判断题、根据文章总结文章大意题、翻译题。 现对听读解文章选择及判断题、补充填空题(完成表、完成句子或短文)两个题型的设计做以简单说明。阅读文章选择题,是外语考试题型中必备的题型,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性考查的方式。听读解文章选择及判断题,这一题型的设计,在于考查学生非书面阅读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将日语听力能力一并考查,此题型的出现,关于听力基础不是十分理想的同学来说,比较有难度和挑战性。这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必须也注重听力能力的培养。毕竟在日语的官方考试中,听力的分值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诸如此类听读解题目的练习,对学生在日语官方考试中听力的高分取得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教师在选择听读解考查的内容时,必须结合学生现有的水平,如果难度过大,可能会引起反效果。 完成表,句子或短文的补充填空题,是从阅读能力到简单书写能力的一个提升,是适应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J.TEST的一种考试方略。现在中国国内出现的日语官方考试中,除了日语能力测试JLPT之外,关于赴日留学及在日企工作的人员来说,J.TEST考试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日本有的学校及中国的部分日企,已经用J.TEST考试作为考查学生及员工的日语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此题型的设计及课上教师的引导,可以培养及提高学生应对J.TEST考试主观题部分的能力与技巧。 通过以上“教材选取方式”、“具体授课流程(导入→讲解/课后练习→讨论/整理→作业/课下积累/实践运用)”、“测试”,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日语中上级阅读实践教育,可以带领学生在短时期内,不仅仅是日语阅读能力,而且日语各方面综合能力,如听、说、写、译的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近松陽子『米国におけるコンテント?コミュニティーベース授業の試み』『世界日本語教学』19,2017,3 [2] 熊谷由理,深井美由紀『日本語学習における批判性?創造性の育成への試み』.『世界日本語教学』19,2017,3 [3] 第二语言教与学.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1. [4] 外语教育法.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5. [5] 交互式语言教育.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8. [6] 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北京学院出版社,2017.4. [7]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学院出版社,2017.4. [8] 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略论.北京学院出版社,2017.8. [9] 『便利なトピック』. [10] Norbert Schmitt编.运用语言学入门.徐晶宁,译.世界图书出版企业,2017.8. [11] 長崎政浩.『外国語教学におけるReading Workshop導入の試み』.2017.4.28. [12] 三牧陽子.『日本語教授法を理解する本実践編』.2017.5.20バベル プレス. [13] 姫野昌子.『ここからはじまる 日本語教学』1998.10.15ひつじ書房. [14] 『日本語教学ガイドブック上.川口義一﹠横溝紳一郎2017.5.21ひつじ書房. [15] 能登恵一.『外国語教授法——テキスト理解に関する一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