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艺术导入对日语教育的必要性[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日语教育与日本艺术紧密相连,一直是日语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但该问题尚未得到一个明确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笔者结合日语教育实际和一线教育所遇到的问题,由艺术和语言的联系展开,提出了日语教育中导入日本艺术的必要性,阐述了艺术导入的内容,措施及注意事项。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教育;日本艺术;艺术导入
  一、语言与艺术的联系
  从广义来说,艺术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语言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作用。一方面,语言是艺术的基础,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另一方面,语言又反应艺术,对艺术产生作用。也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使用的一种工具,通过不同方式的使用该语言,反映出该民族的艺术。外语学习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而且还要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艺术。因此,语言和艺术密不可分。实际上,外语教育是一种跨艺术交际,应该理解语言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现象和观点,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艺术是分不开的,日语教育中应特别注意语言和艺术的内在联系,将二者灵活的结合在一起。
  二、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必要性
  日语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背景,不能脱离其传统与信念。中国人和日本人生活在不同的艺术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异同。所以,真正学习了解该语言,必须掌握其艺术和历史。就是说,无论发音多么正确,语法掌握的多么详尽,单词量多么大,如果不能把握该语言所使用的场合和背景,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例如:中国人对一位老先生说:“您最年长,所以经验最丰富。”这位老先生便表现出不高兴的表情,他可能回复“我还年轻。”其实,用“年长”这个词是中国人出于尊重对方,源于中国人的敬老情结,而日本人会感觉“我老了,不中用了”的不悦感。类似这种由艺术异同引发的语言交际障碍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要了解日语的特点和日本人的语言方式,日语论文,首先要探讨产生日语的艺术背景,深化对日本人的民族性即民族艺术的认识,只有按照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运用地道的日语才能理解对方,并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充分理解。否则,可能会产生误会、伤害感情,甚至造成经济合作和艺术交流工作的失败。因此,艺术导入对日语教育中很强的必要性。
  三、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内容
  1. 词汇。汉语和日语都有汉字,但部分汉字含义有所不同。所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对一个汉字的理解也会有异同。比如说,日本所谓的“饺子”一般指锅贴儿,和中国所说的饺子含义不同。中国的饼是用面粉烙的而日本的“饼”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捣成的黏性食品,类似中国的年糕。汉语艺术的饼一般是扁圆的,而日本的饼是白且圆润的,而且很黏。招呼朋友或熟人时,要在人名之后加“さん”,如“田中さん”,日语论文题目,“�木さん”。对不知道姓名的人,要是知道其职业或身份,可以在职务名称后面加“さん”,来称呼,如“看�o�Dさん”,“社�Lさん”,“�n�Lさん”。但也有例外,比如说,面对医生而称呼“ぉ医者さん”则是不礼貌的。对餐厅的女招待员一般也不会称呼“ウェトレスさん”。
  2. 语言习惯。中国人打招呼一般说“你去哪儿啊?”、“吃了吗?”其实并不是想问对方要去哪或者是否吃了饭,其实只是一种寒暄。日本人见面时多为“ぃぃぉ天�荬扦工汀薄挨绀�降りますね”等,一般是说有关天气状况或赞赏美好环境之类的话语。即使问“どちらへ”回答也只是简单地说句“ちょっとそこまで”。日语中的“すみません”可以代替“ぁりがとぅござぃます”作为答谢用语。比如,日本人见面时总说对上次会面致谢的话,“この前はぁりがとぅござぃました”。亲密的朋友之间则说,“この前はどぅも”。这个跟中国的习惯不同,所以提到“ぁりがとぅござぃます”这句话时,有必要讲解一下它背后的艺术背景知识。
  3.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语言不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注重孝道、团结亲友,乐于助人,注重人情。而日本人很注重礼节,讲礼貌,但缺乏深度,人情冷漠。
  日本人教学孩子从小要团结,要有集体意识,小学开始就有校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低年级要服从高年级,进入社会后更要严格遵守规律,即使不符合自己意愿,也要按照上级指示做,领导和下属之间使用严格的敬语,团体精神体现在上级对下级绝对的权威,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
  4. 非语言行为。日常交际中的手势、身势、表情等非语言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日本人对“鞠躬”这个动作非常注重,甚至连道歉或承认错误的最好方式也是鞠躬。另外,日本人彼此见面、道别时,除了不停地点头哈腰鞠躬外,嘴里还要不住地说一些表示礼貌和问候的寒暄语,目的是保持彼此间的和睦友好联系,并以此看作是有教养、懂礼貌的表现。
  四、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措施
  1. 比较法。比较法是在教育中通过以中日两种艺术的异同来导入艺术。相关于艺术共性来说,不同艺术间存在着的异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听日本人相互谈话,中间不断地说“はい”,习惯把它翻译成“是”。我们要提醒学生它不仅向对方表示同意和许诺,还可以用于应和对方的意思,含有“我听着呢”的意思。因此,对方虽然说了“はい”,但要注意这不一定是赞同的意思,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日艺术的异同。
  2. 解说法。解说就是教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艺术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说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得体的交际艺术。日本人常对着电视电影里的明星说“彼は二枚目だ”,“彼の役は三枚目だ”等。这里所说的“二枚目”,“三枚目”出自歌舞伎。“二枚目”指男主角。“三枚目”指逗乐的角色。歌舞伎剧场的演员牌子上,自右起第二块牌子写着扮演男主角的姓名,第三块写着演丑角的姓名,“二枚目”“三枚目”由此而得名。日常生活中也用“二枚目”和“三枚目”,分别指帅哥和有喜感的人。像这种有特定艺术含义的词或习惯用语需要加以解释。
  五、结语
  日语教师是日语知识和日本艺术的双重传播者。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广泛的知识。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日本艺术修养和进行艺术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举昆. 共同学习的原理与跨艺术交际能力的培养,日语学习与探讨,04期,2017
  [2] 陈岩. 谈日语教育的艺术导入,外语与外语教育,04期,199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