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系能力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和实践[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当今社会需要有日语语言能力和多项能力的高素质的日语人才,这就需要转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措施,设置恰当的课程安排,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具备的新型人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措施
  
  根据近年来辽宁工业学院日语系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后的反馈信息,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到社会对日语系毕业学生的需求,主要是日企工作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可否认就业已经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四年的学生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一重要因素,日语论文,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就业素质的日语人才。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就日语系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讨,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达到符合社会的需求。
  一、培养模式
  当前,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通常采用以下4种模式。第一,外语专业加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的运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如我校日语系加国际商务。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力求不仅仅是懂得日语,还要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为社会输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运用型外语人才。第二,外语专业加外语专业(双语),比如我校现有的英日双语。日英双语专业。这种双语教育的模式在中国越来越普遍。这种模式是致力于培养具备多门语言知识的学生,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输出一人多能的运用型人才。第三,外语专业加非外语专业,例如日语系加计算机专业。这类培养模式也在一些大专院校有所设置,有的还采用两校联合培养的方式。这种模式是致力于培养以日语语言专业能力为交流手段,具备其他专业技能的复合型、运用型人才。第四,双学位模式,这种模式不单单是设置日语语言课程和非语言类课程,而且是以两个专业同时学习的方式进行的。
  所谓的素质型外语人才指的是现在的日企大多要求学生具备日语的综合素质包括听解、会话、阅读、写作、翻译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交际能力、艺术素质、道德素质、自身修养等多项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旧有的思想观念,努力培养复合型/素质型外语人才,准确把握社会人才需求,使学生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个人素质。
  二、课程设置改革
  在社会需求要求下,日语系课程的设置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力争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素质型日语人才。所谓的素质型日语人才不仅需要较好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还应该具备经贸、外交、旅游、教学、法学等非外语专业知识。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相统一。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日语教育不仅在基础阶段要抓好听、说、读、译、写等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在高年级开设外语专业课程,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此外,在注重语言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还应加强非语言方向的课程建设,应选择“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的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与日语系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相关的运用性知识课程,如商贸、旅游、计算机、教学、法学等。加强素质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跨艺术交际的能力。
  我校日语系从日语系一年级开始就设置听力、会话的课程,重视在学生一开始接触日语时,就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此外在前两年的日语课程中主要注重日语学习,课程主要涵盖听、说、读、写、基础日语和语音、语法等基础课程,在基础阶段通过这些课程给学生打下良好的日语语言基础。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交流性日语课程,主要包括:报刊阅读、商务函电、运用文写作、跨艺术交际等。此外在开设听、说、读、写相关课程的同时,开设高级日语课、高级商务日语、论文写作等高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日语知识水平。还要开设日本社会与艺术、日本文学、日语概论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另外国际商务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等非日语系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提前具备就业相关知识,满足社会需要,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真正提高日语运用能力。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应该开设商务礼仪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培养交际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更应该提高日语人才的礼仪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素质型的日语人才,使学生在毕业就业面试中,可以脱颖而出,经受用人单位的选择。
  三、增加实践机会
  日语教育不应该仅仅限于课堂教育,还应该让学生适当适时地参加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关于培养素质型日语人才来说就事半功倍了。加强实践可以通过增加第二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可以举办日语辩论赛、日语演讲大赛、日语讲课大赛、日语歌曲演唱比赛、经典日剧配音大赛、日语书法大赛、日语模拟招聘等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走出课堂,将日语运用于生活和学习。
  除了第二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外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校在学生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集中参加口、笔译实习,便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实习时间为4周,并且在4周的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定期回校撰写毕业论文,这样一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特别是发现自己知识欠缺的部分,可以在回校时向教师请教并弥补。社会实践活动检验了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增长了相关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某些不足,激励了学生搞好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日语毕业论文,学校还应该为外语专业学生创造条件,与日本的学院进行学生交流或访学,体验语言国的艺术,开阔视野,提高日语水平。还可以与公司沟通合作,在学生学习期间就提供实习机会,学习与运用并进。
  总之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日语人才,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和许多有价值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外语能力离现实工作还有较大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贺小华.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J].湖北函授学院学报,2017,(2).
  [2] 叶尔苓,周萍萍.日语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7.
  [3] 保定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对加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探讨[J].金融教育与探讨,2017,(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