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语系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日语听力是以综合日语水平为基础的语言实践活动。伴随着中日经济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对日语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关于大部分的日语系学生而言,恰恰是最为困难和吃力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日语系学生的听力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日语听力教育实践,就如何培养提高学生日语听力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听力 语言技能 语言类因素 非语言类因素 对策
  一、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国际政治的多极化、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外语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跨艺术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中日两国联系正常化,官方和民间交流日益增多,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和商务活动也迅速开展起来。社会急需一批具有熟练掌握和应用日语的跨艺术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然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其中,听力是获取各种信息、知识及进行交际的最基本的手段,是在日语学习中最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具备日语听力能力就不可能利用日语进行交际活动。
  “听”作为五种语言技能之一,在外语学习和跨艺术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听力是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听力水平直接作用到语言知识的接受,以及有效的交流和成功的交际。高等院校日语系基础阶段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基础阶段教育应重视听、说训练,只有有较高的听说水平,才可能有接受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基础阶段的听说训练也将直接联系到高年级阶段语言水平的提高。”[1]并对听力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听力作为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必须在具备相应的日语语言基础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措施和技巧,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尽管听力能力的培养已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是实际语言运用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日语语言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日语听力教育中应略论作用听力理解的有关因素,寻找相关解决对策,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日语听力水平,最终达到跨艺术交际的目的。
  二、作用日语听力理解的因素
  1.语言类因素。
  所谓语言类因素,是指起因于日语自身语言特点而作用日语听力理解的因素。日语作为黏着语,具有与汉语不同的很多特点,这些都作用着听解能力的提高。
  (1)语音、声调、语调。
  在日语学习中,学生本身没有掌握好日语的特殊发音,即拨音、长音、促音、拗音等发音措施,从而作用日语听力理解。分不清长短音、不送气音和浊音,缺乏拗音与非拗音、促音与非促音的辨音能力。尤其是南方的学生受到方言作用,常常出现语言上的方言化,较难区分“な行”和“ら行”的假名。日语的简体会话中经常出现语音的变化,如缩略形、同化现象较多,学生知其音,却不知其意。日语单词和单词结合在一起时,原来的单词的声调在语流中往往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一规律,就会作用对词汇含义的理解。
  (2)生词、语法。
  在日语听力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生词和语法问题。学生自身掌握的词汇量少,使大脑不能产生联想,因纠缠于生词而思维跟不上语速,进而作用对听力内容的理解。日语词汇从词的来源看,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固有词适合表达日本人丰富的心理情感和对外界的感受,在日常生活语言当中,使用频率相当高。对学生而言,这类与民族心理特点相关的地道的日语词,往往最不容易记忆。所以,当这些词在听力材料中出现时,学生很难将这些词的意思快速地复现出来。[2]汉字词中有很多一音多词或一词多音现象,这些导致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很难分辨词义,不能迅速地反映出在文章或对话中相应的词汇。外来词,特别是“和式外来词”随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量日趋增多,也成了日语听力理解的一个难题。
  有些学生对日语的语法结构掌握得不透彻,不熟悉命令形、假定形等大量的用言变形规则及助词、助动词的语法影响,导致不能迅速准确地理解语意,甚至还会产生歧义。
  (3)关键词。
  有些学生不善于捕捉关键词。由于句子中出现的信息较多,容易形成干扰。因没有掌握好听力的技巧和措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生词和句子上,耽误后面的听音,破坏听力材料的连贯性,从而导致无从把握文章大意。
  2.非语言类因素。
  所谓非语言类因素,是指起因于日语自身特点以外的因素。
  (1)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习语言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日语系的学生是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日语,缺少实际语言交际环境,只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听到一点日语。并且由于日语教师自身口语能力有限等因素,难以达到培养日语听力习惯的需要,从而造成对听力材料的语言、语调不适应,作用日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2)心理因素。
  心理素质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解码后的声音信号被转换成短时记忆储存起来。短时记忆不具有稳定性,容易受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出现遗漏、误记等现象。由于听力理解的瞬时性,要求听者具有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和储存信息的能力。听者在听力过程中,将处于高度集中、紧张的状态下。而长时间处于此种消极的情绪中,容易出现听觉障碍、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情况。学生平时听练的机会越少,在遇到生词或跟不上语速时,越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消极情绪。[2]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听力产生畏难心理,不愿意主动接受训练,作用掌握听力技巧和措施,无法真正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
  (3)艺术异同。
  语言是艺术的代码,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艺术背景,语言与艺术互相依存,密切相关。如果只有语言知识,而缺乏相应的艺术背景知识,就会作用学生对听力内容的全面理解。由于接受的艺术教学不同,在审美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中国人和日本人存在着较大异同,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艺术异同而导致的语言障碍。
  三、日语听力教育中的对策
  1.打好语音基础。
  当原始信息输入时,听力理解的第一步是根据语音、词汇、句法识别选择声音信号,以便进行短期记忆和预测补充联想。[3]语音是听力最重要的基本功。准确地掌握日语语音、语调是日语听力理解的前提条件。语音基础的好坏直接作用到日语听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日语听力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准确的日语语音、语调,让学生多听录音,模仿真实语境中的有声材料跟读,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揣摩句子的语调、语气等特点,从而了解日本人的发音习惯。要让学生透彻地掌握日语的长短音、拨音、浊音与不送气音、促音与非促音、拗音与非拗音、元音脱落、缩约形式等规则,增强辨音能力,减少听懂的困难。还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通过朗读让学生逐渐适应并熟悉日语语流,形成日语语感,更深刻地理解说话的内容和意图,从而促进听力技能的提高。在日常生活当中,并非每个日本人都能说标准的东京口音。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真实的自然语言材料,感受日本人说话时的不同风格特点,要增多声源类型,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2.扩大词汇量,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
  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没有掌握大量的词汇,就不可能听得懂对方的说话。因此,在教育中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措施记忆单词,采用联想记忆法、扩展法、趣味记忆法、整体记忆法、对比法等,准确识记大量词汇,打下深厚的功底。如学到“行く”这一新词时,对比地记忆固有词“行う、行(ゆ)く”,顺便扩展一步掌握由“行”构成的汉字词:�行、行�、逆行、行政、航行等。在听力过程遇到生词时,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应用逻辑思维推理判断的措施,从上下文内容上结合艺术背景知识来推测生词的含义。这种措施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大量的词汇也不能有效地提高日语听力水平。词汇只有接受语法规则的支配,才能使语言表达人类的思想。听力理解具有短暂性、瞬时性、连续性特点,这要求学生对日语语法结构非常熟悉、敏感。可采用句素添入法,让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反复练习和记忆,培养语言感知能力,进而促进听力能力的提高。日语书面语和口语有很大不同,听力材料中大多以日常语言对话形式出现,这类语体素材结构松散,甚至不符合语法规则。所以在听力教育中教师有必要对这类语体素材结构进行讲解。重点放在学生容易搞错的问题上,如谓语动词的时体态、敬语、授受动词、委婉表达及省略现象等,减少错误率。
  3.抓住关键词,提高听力技能。
  听力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综合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应从总体上把握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注意关键词和句子,它们是从整体上理解听力材料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快速综合理解语言材料的能力和找出主次,抓住关键,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全文大意的良好习惯。抓住关键词,就可以根据已提供的信息对所听材料的内容进行预测,掌握其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听力理解的速度。
  通过大量的听力实践,让学生掌握听力理解的技巧和措施。引导学生不能停留在某个生词和句子上,及时指出并纠正有碍于提高听力的各种不良习惯,根据上下文联系、不同的语言特点、各种语言线索及语境等多进行对听力材料的略论、联想、预测、推理、判断、归纳、综合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掌握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改善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4.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好的语言环境是提高外语水平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有关日本政治、经济、艺术、历史、风土人情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各种影像资料,使学生大量接触实际生活交际中的日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全方位地感知、理解、接受、学习这些生动的日语语言材料和日本艺术,在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日语听说能力。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日语口语水平。用标准的语音、语调、语速授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为学生积极创造一个生动而全面的日语学习环境。
  5.激发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多数日语听力教育中采取“听录音―对答案―再听录音”的三部曲教育模式。这样一来,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上课不积极,精力不集中,最后失去兴趣。在选择听力素材时,力求做到题材的广泛性和体裁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能够体现日本社会、艺术特色的生动的听力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克拉申认为作用二语习得的情感变量主要有以下三类: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在外语学习中,自信心是取得学习效果的内在因素,焦虑感是自信心不足的表征。在听力理解中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才能克服焦虑感。因此学生在平时就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克服和减少胆怯、自卑、畏难和应付的心理。[4]
  6.拓宽艺术背景知识。
  中日艺术在社会制度、生活习惯、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异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日语语言艺术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语言交际中的暧昧表达。这既反映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又反映整个日本民族艺术的个性特征。[5]在日常交往中日本人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语言表达上尽量避免与他人冲突,用词上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明确的表达,喜欢在暧昧、朦胧中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日本的传统艺术是“体察”艺术,是尽量减少语言交流的艺术,是根据对方的心理来探讨自己行为标准的艺术。[5]说话人通常采用省略形式,讲究点到为止,听者通过推测和经验体察到说话人想什么或讲话的真正含义,在无言和暧昧的语言表达中达到交流。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艺术背景、风土人情,扩大知识面。结合有关日本历史、艺术、风情的有声视频材料,向学生传授有关日本的艺术背景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积累日本的艺术背景知识,减少听力理解上的障碍,有效地提高听力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听力材料应注重其涵盖信息的广泛性、新颖性、趣味性、实效性、真实性等特点。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就容易抓住听力材料的内容,扫除因艺术异同而引起的听力理解障碍。
  日语听力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一种语言技能,是以综合日语水平为基础的语言实践活动。掌握听力能力需要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丰富的词汇量、熟练的技巧和措施、广泛的艺术背景知识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听力教育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究更好的教育措施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教学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高等院校日语系基础阶段教育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学院出版社,2017:6-7.
  [2]桑凤平,李金玻.浅析作用日语听力理解的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育,2017,(5):32.
  [3]马黎华.作用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因素[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10(2):69.
  [4]刘艳芳.英语系学习者的听力问题及教育改革策略[J].时代教学,2017,(1):79.
  [5]祝大鸣.强调“以心传心”的暧昧语言艺术[J].外语学刊,1999,(1):89.

日语毕业论文日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