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日语教育的启示[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引言
中国论文网
  
  第二语言习得主要探讨人们在掌握母语后获得二语的过程和规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标志为中介语理论的提出,迄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二语习得探讨的领域不断拓宽,各种理论和学说不断更新,探讨措施和手段日益科学化和多样化。自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二语习得探讨领域在中国开始起步,国内在这个领域的探讨也已经历20余年的发展历程。二语习得探讨对日语学习的实践有着多维的指导意义,本文仅从日语教师的角度出发,浅析该理论中几个关于教育有启发的理论,并研讨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的可能性,以期改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日语学习的水平和效果。在本文中主要就“i/1”理论和中介语石化理论对日语教育的启示进行论述。
  
  二、二语习得理论对日语教育的启示
  
  (一)“i/1”理论
  美国著名运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输入假说解释了习得是如何进行的:只有当我们理解的语言结构“能稍微超出我们现有知识的时候”,习得才会发生。换言之,如果输入仅仅相当于习得者现有水平,或者超出他们现有水平太多,都算不上是合理的输入。这一假说可以用“i/1”来表示。其中“i”代表二语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代表稍微超出的部分。输入假说关于学习材料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该理论当前也成为各大高校进行分级教育的理论支撑。
  作为日语教师,对即将教授的材料要精挑细选,确保达到最佳的输入效果。如果所选材料过于简单,那么输入就是“i”,等同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材料过于简单,学生不会从中学到新知识,上课时不会产生新的兴奋点,不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并有可能产生对学习的懈怠情绪。反之,如果所选择的材料过难,即输入为“i/2”甚至“i/3”,学生又会觉得所学知识超出了自己现有的理解能力范围,上课时不知所云,无法进行消化吸收,从而也会给日语学习带来负面的效果。
  根据“i/1”理论,日语教师应该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全面了解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结构,对所选教育材料的难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和评价。但是在实际教育当中,教育材料主要是统一选取的教材。教师的任务就是对给定的材料进行讲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确保输入的效果,关于超出学生可接受范围的课文,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多做功课,对过难的课文可以给已有的教育材料添加必要的注释,或者干脆进行一些删减。也可以通过介绍背景资料、添加专业术语的讲解等手段来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并吸收所学知识。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于学生自身接受能力的不同,日语水平参差不齐,日语论文题目,课堂教育中实际上是不可能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学生的“i”值的。笔者认为,课堂教育中的“i”值应是对一个班级学生整体日语水平介乎其中的定位。就当前我国学院日语系学习仍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情况下,日语习得应持灵活态度,即可分为完全习得、指导性习得和自学性习得。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自学性习得,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日语水平,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做到拾遗补缺、各有所得。
  
  (二)中介语的石化
  中介语这一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是英国的语言学家Selinker正式提出来的。Selinker于1972年发表了著名的Inter-language一文,文中提到中介语的概念,他认为,二语习得者在某一特定时期所掌握的语言体系既有别于其母语,也有别于二语,而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日语论文,即中介语系统。简单地说中介语就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语言,也就是学习者的语言,因此也被称为过渡语。石化是中介语的一个重要特征。石化也称为僵化,是指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停滞状态或者错误反复重复出现的状况。绝大多数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石化的现象,而且可能永远也达不到母语使用者的水平。据统计只有不超过5%~--语习得者最终能够达到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大多数人都是在向母语使用者的水平无限靠近。中介语石化具有渗透性及动态性的特征,而且石化可能出现在语言习得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阶段。
  作为日语教师,首先要了解中介语石化的特征,即学生的日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石化,但即使出现了石化,也可能是阶段石化不是永久石化。就日语系的学习而言,学生一般都是零起点开始学习日语的,因此在大一、大二打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每天都有至少两学时的基础日语课程,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日语水平迅速提高并有大量的词汇积累。但是上了大三、大四之后,精读课不是天天都有,同时增加了许多专业课的学习,这其中也不乏学生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很多同学对自己的日语学习放松了要求,开始“啃大一、大二的老本”,感觉自己虽然是高年级的学生但日语水平没有太大的进步,也就是说学生的自我诊断符合中介语石化的特征。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了解学生的状态,明确的告诉学生,这不是停止进步了,不是石化,最多算得上是稳定化,即石化的前兆。如果学习者有机会接触最优化输入或接触目的语环境,其日语水平就会达到另外一个高峰。学生感觉自己没有进步是因为“高原期”的出现。二语习得者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进步缓慢的状态,甚至自我感觉没有进步,这是高原期的表现。语言学习不是一个直线上升或下降的过程,而是呈现U型的,坚持度过U型底部这个阶段,语言能力水平就会继续得到提高。
  教师还要区分个体石化和集体石化。不同生源地学生的语言带有群体性特征,特定区域的学生有着群体的发音石化,比如一些南方的学生母语中n、l不分,在学习日语的时候他就会关于行音和ラ行音的单同发音混淆不清。这时候就需要集体正音以解除石化。同时,教师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防止学生的中介语过早出现石化现象。主要方法包括:加大正确的输入,即上文提及的“i/1”输入,尽量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而拖延心理高原期出现的时间;尽量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同时积极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既然二语习得无法摆脱母语的作用,那么就充分利用其中有利的方面,比如汉语中的某些词汇、惯用句型等等都可以对日语学习起到正面的作用。同时尽量避免母语中语序对日语学习的干扰,避免汉语式日语的出现。
  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的培训石化,日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保障最佳输入,教师授课时犯的错误可能会被学生当作正确的输入,如果这种错误一直没有纠正,就会引起培训石化。教师应该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尽量使用规范、地道的日语,防止由于自己的语言失误给学生带来的负面作用。
  
  三、结语
  
  二语习得探讨所涉及的学科广泛,提出的理论众多,本文仅仅涉及了其中两个比较有作用的理论来管中窥豹。两个看似孤立的理论之间其实有着很多内在的有机关系和制约。“i/1”理论是保证最优输入的前提,防止中介语石化是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教师应该把握教育材料的难易程度,做到最佳输入和最大输入相结合;另外还要采取多种方法防止学生的中介语石化。
  学习语言学知识尤其是二语习得的理论知识,不但有助于提高日语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根据语言学习的自身规律,根据学生的不同语言能力水平来制订合适的教育计划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学习日语,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目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