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言与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要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艺术交际能力,在二外教育中也应该强化艺术导入的准则。本文鉴于英语系二外日语教育中艺术要素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重研讨了艺术要素导入策略问题。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二外日语 艺术要素 导入策略 外语教育中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更要重视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外语学界,特别是专业外语教学的共识。这里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四个层面:①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②谈话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③应用策略的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④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这其中语法能力是指语言结构方面的语法知识,谈话能力则是在具体环境中对语言的应用能力①。众所周知,语言是交流的手段,学习语言在于应用。由此可见,谈话能力比语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谈话能力,达到跨艺术交际(�艺术コミュニケ�ション)的目的,教师在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艺术要素的导入必不可少。本文主要就英语系学生的第二外语――日语教育中艺术要素导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二外日语教育中艺术要素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学家R.Lado说过:“我们不掌握艺术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艺术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艺术的模式和原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语言是艺术的基石,同样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艺术特征。作为日本艺术的载体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日语同样反映日本的民族艺术特征。日语教育中导入艺术要素,既有利于加深对日语的理解,也有助于加深对日本国民性格、日本民族艺术特征的认知。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掌握并熟练应用一门外语是跨艺术交际的前提,这就要求外语学习者不仅要语言流利,还要了解对方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还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要求学院毕业生不仅要掌握一门过硬的专业外语,还要对第二外语有所掌握。 简言之,外语教育中导入艺术要素是掌握语言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求。 二、二外日语教育中艺术要素导入的必要性 日语二外教育中艺术要素的导入不仅意义重大,还有其特定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由日语的特点决定的。日语的特点之一在于它的“暧昧性”。彭飞(1990)在『中国人を�ませる?日本人の言���に�する探讨』(《困扰中国人的日本人的语言习惯之探讨》)一书中举了下面的例子: 大阪国�空港に着いて、私が始めて日本�で「大阪市内に行くにはどう行けばいいのですか?」と、中年の男性に�ねたとき、彼は「あっ、ちょっと」と、笑�で答えて、そのまま行ってしまった。私はその、「ちょっと」は、てっきり「ちょっと待ってください」という意味だと思い、ずっと待っていたが、その人はそれっきり�れなかった。② 的确这是由于不理解日语表达习惯造成的误解。如上例中所示,日本人在表达时经常出现一些省略现象,特别是在拒绝别人的请求时。因为在他们看来直接拒绝别人是不礼貌的,这与日本人主张“和”的思想密不可分。如果学习者对这一习惯不了解的话,很容易进入交际误区,产生交际困难。这就要求教育中要导入诸如此类的艺术要素。此外,日本人尊卑观念强烈,这一点在语言中也有体现,日语中敬语体系比较发达便是最好的证明。日语中的「~てください」翻译成中文是“请……”,在中国学生看来这已是比较尊敬的说法,而在日语中请求长辈或者上司做某事时则不能使用。教育过程中应对此进行明确的说明。 其次,纵观目前日语教材,受长期以来结构语法的作用,其中不少教材仍存在着重视句型操练、忽略语用、不重视艺术要素导入的倾向。尽管这一问题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着艺术要素导入不足的弊病。比方说日语中的人称代词「わたし」、「あなた」等,大多数教材仅将其列在单词表中,而对如何使用则并未涉及。事实上,如果在会话中频繁使用「わたし」的话,会给人一种过于强调自我、以我为中心的感觉。而「あなた」则更为少用,一般是夫妻之间的称呼,或者上对下时才使用。如果在教材中仅列出这两个词条,学生还是很难达到正确使用的程度。因为在英语系学生看来如果不使用人称代词的话是缺少主语的,句子是不完整的。诸如此类问题,单靠教材是无法彻底改变的。 再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第二外语不够重视的问题,他们或者只重视语言知识、语法,而轻视语言背后的艺术因素的学习;或者缺乏对日语的认识,相当然地认为日语中汉字众多,稍微一看便能掌握。这一近况也要求教师高效利用课堂,通过多种途径讲授知识,传播与语言相关的艺术。 三、艺术要素导入策略 语言学家张占一把语言教育中的艺术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知识艺术和交际艺术③。知识艺术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学、宗教、法学、艺术文化等艺术知识;交际艺术是指两个艺术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作用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是语言的教授者,更是艺术的传播者。其中,在讲解词语部分时,要始终贯穿知识艺术要素,讲解词语背后的不同艺术内涵。比如日语中的「先生」一词,虽然敬意程度较高,但并不是用来称呼所有的人,一般仅限于教师、医生、律师、国会议员等。交际艺术则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注重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异同,其中包括:与词语有关的艺术、与篇章有关的艺术、与交际环境有关的艺术、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艺术。 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艺术要素的导入: 第一,讲解法。在教育活动中,无疑老师和学生的知识量是不对等的。要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影响,选择一些词汇重点讲解,重点讲解词汇背后隐含的深层次艺术内涵。比如日语中的授受动词「もらう」、「くれる」、「あげる」等,它的使用更多地表现出说话人的感情。「花�」表面意思是赏花,但更多的是指赏樱花,从而也体现出日本人对樱花的情有独钟,日语毕业论文,引出日本人的国民性格――集团性。 第二,对比法。英语系的学生对英语已经掌握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也导致他们在学习日语时不仅要受到母语汉语的作用,同时还有来自第一外语英语的干扰。教育中要尽量利用英语与汉语的正迁移影响,减少负迁移的作用。根据情况可以采用中英日对比的措施,加深学生对日语的理解。比如日语中的称谓词和汉语不同,即使是上了年纪的陌生老妇人,一般也不称其为「おばあさん」,因为在日语中这一词的语感与「老人」相似,给人一种“老了什么都不能干”的感觉。所以尽管说话人出于尊重的心理,却很容易给人带来不快。这种习惯似乎与英语更为接近,通过借助与英语的比较,则更能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另外日语中的「は」与「が」也是学习的难点,可以借助与英语中定冠词“the”、不定冠词“a/an”的对比来讲解。 通过这种对比,学生对「が」表示未知信息,「は」表示已知信息的功能一目了然。 第三,多媒体教育法。当今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利用计算机辅助教育的CAI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二外日语教育中也应该利用已经普及的计算机,将CAI引入课堂中。CAI教育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容量大、共享性的特点。多媒体的应用能有效地弥补单纯讲解的弊端,将视听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讲解日本流行的游戏机「パチンコ」,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等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歌舞伎」是日本的「国技」,仅仅通过讲解学生还是很难了解它,通过短暂的视频播放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通过多媒体,将音、形、图画、短片融为一体,形成更为立体化的教育课堂。
第四,发现法。日本人的礼仪与中国和欧美不同,可以通过播放短片让学生找出他们的不同。通过短片学生发现,与欧美人的拥抱、中国人的握手不同,日本人鲜有身体上的接触,初次见面一般是鞠躬;而且交往过程中不断伴随着频繁的点头等肢体语言以及「はい」、「そうですね」、「そうですか」等话语。在这里不仅纠正了学生们认为“はい=yes”的错误认识,而且深化了对日本人的「あいづち」(随声附和)的理解,使学生了解这种行为是由于日本人的特定交往心理造成的④。 第五,实践法。以上几种策略关于提高学生对日语的理解、认知水平,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外语不仅仅是要吸收、理解、听懂对方的话,还要能够根据对方的话语作出适当的反应,即产出、应用、表达。在教育中要根据需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准则,设定合适的场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影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例如,可以设定一个问路的场景:这里首先就会牵涉到第一句话怎么开口的问题。日语和汉语不同,一般不会称呼陌生的对方为「おじいさん」、「おばあさん」,而是采用「あのう、すみませんが……」的形式。 以上,就二外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策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讨。当然,所谓教无定法,我们还可以尝试更多的措施,具体哪种措施合适,则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教育内容、结合教育目标作出适当的安排与调整。切不可为了追求教育措施的多样化,而忽视教育内容,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同时在艺术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避免对不同艺术的厚此薄彼。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二外教育也必须从跨艺术交际的角度出发,把不同国家间、不同艺术间、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对待不同艺术的科学态度、对不同艺术的适应能力和处理技巧;通过艺术要素的导入,尽量减少学生的语用错误。教育中将语言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使艺术教育贯彻语言教育过程的始终,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同时,强化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跨艺术交际的能力。 注释: ①迫田久美子.日本�教学に生かす第二言��得探讨.アルク,2017:65. ②彭�.中国人を�ませる・日本人の言���に�する探讨.和泉�院,1990:70. ③熊子量.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 ④日语中如果对对方所说的话没有反应的话,会使对方产生一种错觉:对方是不是在听我讲活呢?因此交往中这种随声附和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俊森,樊葳葳.外国艺术与跨艺术交际日语教育法[M].武汉:华中理工学院出版社,日语毕业论文,2017. [2]陈岩.谈中日跨艺术交流中摩擦的主要原因[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1,26. [3]陈云周.论艺术导入在日语学习中的必要性[J].广西教学大学学报,2017.3,56. [4]崔美玉.跨艺术交际与日语课堂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175. [5]管秀兰.日语教育中的艺术导入问题[J].中国成人教学,2017.1,184. [6]黄燕青,吴志虹.二外日语教育新探[J].集美学院学报,2017.1,80. [7]霍良,冯国禄.对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思考[J].陕西教学,2017.3,24. [8]李妲莉,何涛.论计算机在日语教育中的运用[J].湖南学院学报,1998.1,62. [9]肖霞.论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重要性[J].山东外语教育,2017.3,72. [10]熊子量.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 [11]迫田久美子.日本�教学に生かす第二言��得探讨[M].日本:アルク,2017:65. [12]彭�.中国人を�ませる・日本人の言���に�する探讨[M].日本:和泉�院,199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