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及中日艺术的不断交流,近年来,大量日源新词通过互联网、游戏、动漫等载体源源不断地注入汉语中。其中,“萌”字以其生动到位的表达效果广受中日两国民众的热烈追捧。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研讨“萌”的词源、词义、词性和艺术生态。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萌” “萌え”词义 词性 艺术生态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日本动漫——ACG(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艺术大量涌入中国,其携带的日源新词也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其中,“萌”字频频出现在各大电视节目、论坛、小说、报纸新闻中,备受民众喜爱,成为日常口语及媒体用语的新宠。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主要通过略论“萌”字的词源、词义、词性等来比较探讨中日两国“萌”的艺术生态。 一、“萌”的词义流变 《说文解字》中把“萌”字解释为“草木芽也”。《古代汉语词典》中的“萌”字有以下含义:①植物的芽。如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记载:“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②草木发芽。后常比喻事情刚刚显露的发展趋势或情况开端。如《礼记·月令》中的记载:“是月也,安萌牙。”③开始,产生。如《战国策·赵策》的记载:“愚者暗于成事,日语毕业论文,知者见于未萌。”④古同“氓”,表平民。如《后汉书·黄琼传》中的记载:“故必躬郊庙之礼,亲籍田之勤,以先群氓,率劝农功。”⑤除草。如《周礼·秋官·薙氏》中的记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现代汉语中的“萌”义为“萌芽、萌生、发端”。由此可知,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在日语新词“萌え”传入中国之前,汉语中的“萌”没有太大的词义演变。 在古日语中,“萌え”“萌え出づ”的词义也是“植物发芽”,与汉语“萌”的词义基本相同。这在《万叶集》(成书于8世纪后半叶)第1418首志贵皇子的诗歌中的诗句“石ばしる垂水の上のさわらびの萌え出づる春になりにけるかも”(清澈瀑布泻岩壁,嫩蕨吐芽瀑布边,应是春来访)中得到了证实。新词“萌”是何时、何故发生语义演变的呢? 日语新词“萌え”与古日语的“萌え”、汉语的“萌”具有不同的含义,形成了新的词义。“萌え”的词义演变大约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武井信也(2017)在其作品中提及了“萌え”新义的起源,但由于客观根据无法统一认证,如今对“萌え”的起源仍众说纷纭。其中,得到较多认同的是“御宅族”评论家冈田斗司夫(1996,1999)的观点,他认为“萌え”来自于NHK教学频道1983年4月开播的科幻动画片《恐龙行星》(恐竜惑星)中的女主角“鹭泽萌(鷺沢萌)”。斋藤环(2017)认为“萌”的起源应追溯到“宅艺术”,其词义是“由虚构的对象唤起的拟似恋爱的感情”该词源于1993年下半年开始放映的动漫《美少女战士水兵月》中的主人公“土萌萤(土萌ほたる)”。当然,也有人认为新词“萌え”来源于谐音词“燃え”,动漫爱好者认为“萌え”更能形容他们对事物喜爱的状态,因此后来都使用了“萌え”。 “萌え~”入选日语“2017年十大新词流行语”,入选理由是:“萌え”指对某事物怀有深情,2017年已不仅仅是“御宅族”的通用语,而是成为广为人知的新词,有“萌え業界、萌え銘柄、もえたん、萌え株本、萌え属性”等各种用法。2017年三省堂出版社将“萌え”正式收录进《大辞林》(第三版),并将其定位为年轻人用语,表示对某种人或某事物产生极为强烈深刻的情感,包括喜欢、恋慕、为之倾倒、执着、兴奋等感情。其对象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构的事物。 “萌え”在日本已流行20年左右,最初是属于“御宅族”的年轻人用语。随着该词在网络上的频繁使用,以及其恰当的表达效果和人关于新颖事物的猎奇和从众心理,它开始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但是,“萌”的新义传入中国则是近几年的事,它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动漫传入中国的。传入后,日语“萌え”的送假名“え”脱落。该词已被收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商务印书馆,2017),其释义是:“可爱。在日本动漫中,用这个字表达看到某物时,那种从脑海里一闪而过的,不夹带任何杂质的美好的感情:喜爱,欣赏,使人感到愉快等”。汉语造词能力强,“萌”作为词素可构成“萌点”“萌物”“萌魂”等未见于日语的新词,意为“可爱”;而日语中的“萌え”表示比可爱更强烈的喜好。 二、日、汉语中“萌”的词性和用法比较 (一)日语中“萌え”的词性和用法 在日语中,“萌え”本来是动词“萌える”的活用形,属于“萌える”的名词化用法。自从“萌え”一词流行之后,它的词性由动词扩大到名词、感叹词、形容动词。 1.“萌える”的动词用法 “萌える”是一段动词,后续不同的助动词、助词、名词等时,其活用形和词义也不同。如: (1)今ごろ、綾波レイに萌えてしまった。 (2)眼鏡っ娘に萌える今日この頃、いかがお過ごしですか。 (3)愛ちゃんを萌えるなんて。 (4)佐藤さんがニュース政治を萌える。 (5)初音のゲームが萌えます。 例句(1)、(2)的用法最为常见,“对象语/に/萌える”句式中“に”表示感情、行为的对象,多用于表达执迷于某事物,含有情爱色彩。例句(3)、(4)“宾语/を/萌える”句式中“を”表示动作的对象,动作的承载体,通常在强调给予对方深刻作用的场合下使用。例句(5)“主语/が/萌える”句式中“が”表示动作、性质或状态的主体,多用于陈述句中。 2.“萌え”的名词用法 日语动词有一种叫「ます形」的活用形,也叫连用形,可作为动词的名词用法。“萌え”是“萌える”的名词用法,可单独使用,表示各种萌元素的总称。如: (6)「ツンデレ」にあまり萌えがなかった私は、ようやくこれでストンと胸に落ちたよ(『朝日新聞』「愛の深さは膝くらい」(依田沙江美)2017年4月25日) 此外,“萌え”可作复合名词的前后缀使用。如: 第一类:萌え成分、萌え要素、萌え旅、萌えドリル 第二类:ツンデレ娘萌え、綾波萌え、委員長萌え、所萌え、魂萌え 仅从结构上来看,我们会误以为第一类词中“萌え”是前缀,第二类词中“萌え”是后缀。但是根据《新明解国语词典》(三省堂)中的记载,前缀是指日语中冠于独立词前的,以添加词义调整语调的词,不能单独使用。如“お庭、ま正面、か弱い”中的“お、ま、か”等等。后缀是指日语中冠于独立词后的添加词义和改变性质的词,亦不能单独使用。如表示复数的“たち、ども、ら、など”等,表示名词的“さ、み”,表示形容动词的“げ、的”。但是“萌え”具有可以单独使用的名词、动词性质和“~萌え!”的感叹词用法,所以不能称之为接头词与接尾词。那么“萌え”到底是什么词性呢?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以上词语都是由两个可以单独使用的单词或词干结合而成,这里的“萌え”是作为复合词前后缀出现的。 3.“萌え”的感叹词、形容动词、拟态词用法 “萌え”当感叹词用时可抒发认为某人或某事物“可爱、漂亮、有魅力、帅”等心情。如: ①“あっ、これモエ。”②“ロッテ、萌えー。”③“萌え!”④“萌え~!” 此外,“萌え”还可当形容动词、拟态词用。如:“萌えな人”“萌え萌え”。 (二)汉语中“萌”的词性和用法 汉语中的“萌”字原来已经形成一种系统化的使用框架,而在日语新词“萌”传入中国后,这种系统化被打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变化状态。网民们在这样一种变化状态中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其内涵。如今,“萌”在汉语中可作名词、形容词、动词及副词使用。 1.“萌”的名词用法 作为名词的“萌”多用于表达某人或者某物具有的让人喜欢,使人感到热血沸腾的特质,包含“可爱、娇小、肉感”等多种萌元素、萌艺术。如: (11)摄影师镜头潜入水底,拍下了宝宝的泳姿,各种萌啊!(爆米花网,2017年7月15日) 2.“萌”的形容词用法 “萌”作为形容词,表示人或物很可爱,能引人喜爱,让人愉悦。“萌”与“可爱”的意思相近,但又比“可爱”的程度高。“萌”的概念抽象,适用范围广,多用于形容天真可爱的少男少女。如:超萌、最萌、萌妆、萌汉子。 3.“萌”的动词用法 “萌”作动词时,日语论文题目,表示某事物或某人使人喜爱、欣赏、狂热、沉迷。它具有现代汉语动词的一般用法,还可以用于“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如: (12)我被他无辜的眼神萌到了。 (13)那只可爱的兔子把我萌到了。 4.“萌”的副词用法 作为副词的“萌”字因为构词能力弱,所以使用频率不高。常用的有“萌击,萌爱”等词。如: (14)2017年萌爱秋日动漫季。 (15)泰式优质小生萌击各路熟女。 综上所述,日语新词“萌”被汉语吸收后,保留了动词和名词的词性,而且根据汉语语法规则增加了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词性的增多使其使用范围扩大,灵活性增强。 三、新词“萌”的语言艺术生态 在古汉语、古日语中,“萌”字的词义变化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汉字艺术赖以生存的艺术生态没有大的变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人类社会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各种媒体的存在为网络用语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日本动漫是日本战后代表性的产业和大众艺术,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消费者。中日两国同为汉字艺术圈的国家,动漫中的新词极易成为年轻人中间的流行词,“萌”字就是典型例子。 早在日本的“萌艺术”盛行之时,日本的经济学家们便已发觉了其中潜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和市场能量。滨银综合探讨所的调查显示,仅仅2017年度动漫游戏、影像等与“萌”相关的商品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888亿日元。这说明在日本“萌艺术”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产业艺术,它被日本的时代艺术接受,成了一种审美取向,并运用于经济领域。关于“萌艺术”,日本人已经不再仅仅简单地旁观感受,而是以一种具象化的方式将其商品化,使其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产业经济能带动相应的产业艺术的发展,如好莱坞电影业的发展带来了世界范围的好莱坞电影艺术;而“萌艺术”恰恰相反,它是以一种艺术带动了相应的产业经济,给我们展示了艺术的巨大经济力量。 日本人一直以“可爱(かわいい)”(中文音译“卡哇伊”)来评价女孩,这是日本人的审美观,在这种美学观念的指导下,机器猫、凯蒂猫、猴子蒙奇奇、宫崎骏笔下的小女孩都是“卡哇伊”的。“萌”的流行与日本的“御宅族”有很大的联系,“御宅族”狂热地迷恋ACG,是“萌”的创造者。 在中国,自“萌艺术”传入后,“萌”仍然停留在一种口头的语言或是网络的表象上,人们还处于一种自满的状态,只懂得模仿跟风,虽然掀起一股“嘟嘴萌妆”的卖萌热潮,但却是短暂而无实质意义的。如今,虽然有不少公司已经学会从“萌”的角度进行营销来吸引顾客,与顾客交流,但毕竟还是流于表面,未得到多大的发展。其实,从社会艺术的受容度来看,中国的接受能力很强,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国民关于外来艺术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导致我们无法深入地“萌艺术”进行接触,使“萌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肤浅的状态。 四、结语 通过以上略论可知,“萌”字首先由中国传到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汉日语言中的“萌”字含义基本相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日本ACG中加入了新词义的“萌”字回流到中国,成为“御宅族”的网络通用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大众媒体广为使用的新词。新词“萌”的词义在汉日语言中略有异同,日语中的“萌え”可作名词、动词、形容动词、感叹词、拟态词使用,而汉语中的“萌”除名词、动词用法外,还有副词、形容词的用法。汉语中的“萌”主要表示“可爱”义,构词功能比日语的“萌え”更强,用法更自由;而日语中的“萌え”表示比“喜欢”更强烈的“极端喜好”。 日本的动漫是个巨大的产业,“萌艺术”也被公司利用、开发,“萌”在日本的流行与这种动漫产业、“宅经济”“卡哇伊”的美学观相关联,这是“萌”赖以存在的艺术生态。汉语中的“萌”在经济市场方面未像在日本那样得到根本性的利用,但在社会亚艺术方面,从如今全民的高使用频率来看,新词“萌”已扎根存在,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不仅能够表达汉语原有语言无法表达的某种情感,满足了人们在高速社会发展环境下的求异猎奇心理,其很强的造词功能更是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宁波学院外语大学张正军教授的指导,特表谢忱。) 参考文献: [1]张佳慧.网络新词“萌”的语言学略论[J].晋城职业技术大学学 报,2017,(4). [2]王建英.说「萌え」[J].日语知识.2017,(2):7~8. [3]蒋兆雷,叶兵.对于都市“萌艺术”的现象探讨[J].中国青年研 究,2017,(3):75~77. [4]白琳.浅析网络流行语——萌[J].武夷大学学报,2017, (3):28~30. [5]何欢.日本大众艺术背景下的“萌”[J].神州艺术,2017, (20):21. [6]黄宇雁.“萌”与“萌え”——分析中国流行艺术对日本艺术的 受容[J].浙江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3):15~19. [7]武井信也.世界を変える·ITクリエイターの力[M].東京:幻冬 舎,2017. [8]岡田斗司夫.オタク学入門[M].東京:太田出版,1996. [9]岡田斗司夫.オタクの迷い道[M].東京:文藝春秋,1999. [10]斎藤環.戦闘美少女の精神略论[M].東京:太田出版,2017. (杨娟 浙江宁波 宁波学院外国语大学 315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