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独立大学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延伸和深化,我国在艺术、经济、贸易等领域与国外的交流日益加强。特别是与作为东亚的邻国,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里的往来十分密切,前来国内投资的日企数量众多,市场日语人才的需要随之不断增加。当前,国内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江苏省包括独立大学在内的日语毕业生,一方面受地域优势的良性作用,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就业率,但另一方面在人才供需联系上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学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公司“人才难求”的失衡现象。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运用复合型日语人才,对独立大学来说,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中国论文网
  本文借鉴利用苏州学院运用技术大学具体实施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为蓝本,通过探讨略论,在此基础上指出江苏省独立大学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力所能及地提出对应的对策,使日语运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根据日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地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相应的改革,为建立日语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一、独立大学日语人才培养的近况及问题
  首先,独立大学日语系的课程设置承袭母体院校定制,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有待改进,对学生的培养定位比较模糊。现实地来看,大多数独立大学日语系设置的依据,一是母体高校的日语系的自然延伸,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导向。苏州学院运用技术大学的日语系设置亦是如此:苏州地处江苏省内经济发展保持快速稳定态势的苏锡常地区,东西城区分别有国家级的科技发展示范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日企数量多,规模大,因此对日语毕业生的需求旺盛;细看该校日语课程的设置,不难发现,就是母体院校――苏州学院日语系的翻版,日语论文,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易地而授,只有少数几门课程不同。
  再者,日语系教材方面,不少教材过于陈旧,内容显得枯燥单调,结构编排上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鲜事物,陈旧的教材和枯燥的内容阻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日语资料和图书。外语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课外时间和精力的花费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充足的外语学习资料,也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育方面,单纯的语言理论知识讲授所占比重过大,多数情况下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一支粉笔一杯水,一本教材教到尾”,师生互动不多,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也容易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的缺乏,学生容易出现“高分低能、哑巴日语”现象。日语语言环境的建设,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包括独立大学在内的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道难题。独立大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欠缺,应该说受此作用更大。
  独立大学学生的特点是:艺术基础较薄弱,基础不太扎实,学习习惯性较差,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在学习措施、学习能力上,尤其是在接受高深知识的能力上有所欠缺;眼界和思维开阔,追求个性独立,兴趣比较广泛,求新立异意识比较强;学生进入学院后转为学习日语,外语学习的突然性转变,加上零基础和语言异同性大,关于学生来说,在转变和适应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失去学习日语的兴趣。
  充分关注到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并让他们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了解日本艺术,重视跨艺术交际、计算机运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以后就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工作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运用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的路径
  在我国高等教学中,和其他外语专业一样,日语也一直被定位于文学学科门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而外语类专业肩负的使命则是“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和艺术等课程,培养从事翻译、教育、探讨、管理工作的外语高级专门人才”。这样的学科分类和专业界定明显将日语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从而直接导致日语系人才培养的单科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日语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更新观念,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克服过去专业口径过窄、知识结构单一、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措施过死等问题,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
  当前日语人才供需联系上存在的学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公司“人才难求”的失衡现象,也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死板的教育措施,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转而定位为培养运用复合型的人才模式。
  培养复合型日语系人才,就要明确日语系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各种基本素质的培养,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等三个方面来有效地进行素质教学,注重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
  第一,基础知识方面,要具有宽厚性、系统性。宽厚的、系统的知识基础,包括日语系知识、人文学科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等,不仅能使日语人才具有更宽泛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也更有利于其创造性的培养。
  第二,学习能力方面,要具有能动性、持续性。鉴于传统的日语教育中主要应用大量的机械思维,较少应用辩证思维,学习方式单一刻板,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日语系的学生尤其重要。
  第三,道德品质方面,要具有全面性、发展性。对日语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国际意识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这是他们未来在纷繁复杂的际交往中做出创新贡献的保证,这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还需要进一步更新拓宽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要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指导,以学校现实基础为起点,遵循逐步建设、注重质量、巩固升级的方针,在原有日语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适度拓宽专业领域,逐步实现文理渗透、方向交叉、突出素质的目的。在优化课程体系上要把加强日语语言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减少部分语言理论性课程基础上,增加运用型知识课程,达到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的目的。
  具体来讲,独立大学可以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着手进行,例如组织日语晨读、日本艺术知识竞赛、日语原版电影或日语原版书籍赏析等各种学习活动,提醒学生听日语广播,浏览日语网站,看日文报纸杂志,增添校园学习氛围,日语论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语学习习惯;还可以充分发挥外教的影响,外教凭借自身的母语优势,在发音、听说、阅读以及日本艺术等方面具有权威性,同时外教对日语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外教的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多与其接触、交流,有疑问向其请教,在生活上尽量与其接近,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学到地道的日语。
  三、小结
  综上所述,要解决当前独立大学日语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克服过去专业知识结构单一、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措施过死等问题。为此,独立大学需要进行教学教育改革,确立运用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与公司间的沟通与合作,构筑起“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实践教育等重点环节,实施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等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质量和素质,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应用日语学习的氛围,千方百计地解决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培养成大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运用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独立大学、用人单位、毕业生等三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杨月琴. 高职商务日语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校外教学,2017(22).
  [2]陈 焕. 高职院校日语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考试周刊,2017(54).
  [3]高淑娟. 对于日语运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电力教学,2017(35).
  [4]王越,郭楠. 试析日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长春教学大学学报,2017(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