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背景下高职日语教育的设计与策略[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日语课程的教育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教育措施应紧紧围绕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艺术素养和情感态度这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职日语;教育策略;教育评价;教育资源
  教学部于2017年颁布了《高等院校日语系基础阶段教育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提出了日语系本、专科基础阶段的教学理念应该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即:把“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近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略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以《大纲》为着眼点,从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教育评价和教育资源四个方面进行了研讨,旨在为日语教师进行日语课程教育设计提供参考。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
  1.注重素质教学,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日语课程的教育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日语课程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形成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打下基础;有利于增进国际理解,提高沟通能力,树立合作意识,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联系;有利于磨砺意志,养成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重视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实践性
  日语课程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内容,努力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在语境中体验和感知日语,鼓励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积极应用日语。
  3.重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日语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建构知识、发展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日语课程帮助学生在观察、体验、模仿、探索等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异同
  日语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在性格取向、兴趣爱好、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从课程内容、教育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5.强调评价的激励影响,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
  日语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课程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过程;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艺术素质,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策略和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6.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
  日语课程需要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注重开发课程物力资源和课程人力资源,鼓励在充分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课程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合理开发教育用具,促进教育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
  二、建立能体现现代教学教育理念的教育策略
  日语课程的教育策略应紧紧围绕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艺术素养和情感态度这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育,做到与教育内容相适应、与教育过程相同步、与教育情境相协调、与教育对象相沟通。
  1.语言知识
  日语语言知识的教育应努力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实物、图画、动画等多种教育手段,创设必要的语境,开展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日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
  语音教育应注意引导学生区别日语与母语不同的语音、音拍和音调特点,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在交际性活动中感知、模仿,日语毕业论文,使学生逐渐掌握比较正确的语音语调。
  词汇教育要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搭配和使用条件,引导学生在句子、段落、语境中理解和应用词语,还可围绕话题介绍相关联的词语,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自动词、他动词等配套练习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语法教育着重让学生正确掌握用言活用变化规则和助词的使用规则,尽量结合实际的交际情境,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和归纳语法规律,结合交际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使用措施。
  2.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的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坚持全面发展、各有侧重的准则,合理分配听、说、读、写各项技能操练的比例。
  听:应先指导学生辨音、听懂词语和简单的句子,然后再逐渐发展到听懂一段会话或短文。泛听时,注意指导学生捕捉重要的语音信息;精听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材料中的语音、词汇、句型、语气等,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边听边记的措施。
  说:应以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围绕话题展开,可采取问答、复述、会话等形式。在“说”的活动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采取小组练习等形式,为每个学生创造“说”的机会;纠正学生的错误时,以鼓励为主;当学生遇到语言障碍时,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完成表达。
  读:主要包括认读、朗读和阅读。认读日语假名、汉字和罗马字母是“读”的初始阶段,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别容易混淆的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朗读应以课文朗读为主,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句子及句子成分之间的停顿、语音和语调;阅读教育中,可以介绍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指导学生掌握捕捉重要信息的措施,培养学生掌握预测、快读、视读、猜测词义等阅读策略。
  写:主要包括书写、写作。书写教育要强调书写的规范,指导学生区分中文汉字与日文汉字在书写上的差异,可采用抄写、听写、默写等形式;写作教育可采取先造句、后写短文的形式,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把握写作的顺序,注意格式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学习和使用日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决策思路,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和交际策略。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组织和理解所学知识;调控策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资源策略有益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时间、有效设置环境和积极寻求支持;交际策略为学生在学习、应用日语,开展日语活动时排除困难,为顺利完成交际性任务提供有力保证。由于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在使用上也会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所以,在日语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日语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
  4.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的教育应贯穿日语教育的始终,日语论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跨艺术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录像及日语网站等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不断积累对日本艺术和中日艺术差异的认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艺术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形成跨艺术交际意识。
  5.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作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日语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始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日语的乐趣;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树立学好日语的信心并将这种信息转换为更强的学习动力。
  三、创设多样化的考评方式
  考核评价是日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育质量、考核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促进教育工作以及检查大纲执行情况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既关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避免过于追求鉴定和筛选功能的倾向。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测验结果等情况做出的评价,教师应关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影响。评价的表达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评级、评分式的。描述性的评价要亲切、具体,把握好评价性语言的准确性和使用时机,提倡多以正面鼓励的方式促进学生日语学习;评级、评分式的评价要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的评价,一般采用期末考试等定量评价方式,也可采用评语式的定性评价方式,评价形式包括口试、听力和笔试。口试侧重检测学生的表达能力,适当把握语音规范;听力测试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该增加具有语境的运用型试题的比例,减少单纯考查词汇或语法知识的试题。
  四、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的选编。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选用或编写合适的教材是搞好教育的前提,教材是否合适,联系到日语教育的成败。在使用以语法为主的教材进行教育时,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听说练习,各种教育措施也无法有效地实施,不得不“填鸭式”地授课。而在使用以听说为主或围绕话题展开的教材进行教育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进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听说练习,灵活地应用不同的教育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也表现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应精选基础性和趣味性较强、能反映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际运用的教材,并适当选编包括日本社会、艺术、风俗习惯以及科普常识方面的文章。
  (2)对现有教材的再开发。“有效教育”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材。然而,教科书无论多么“完美”和“精致”,教师仍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因为教师授课的理想状况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因此,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在对教材内容深入略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梳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其转化为学生易于学习、便于理解的教育内容。第二,充分利用课内资源,比如,练习题、词语之泉、实用场景会话、专栏、日本风情、阅读文等。适当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广度和提高应用能力,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丰满。第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恰当选用课外资源。挖掘非智力因素就是要找出教育内容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的切入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有机地渗透到教育中去,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此外,生活中也蕴藏着大量的课外教学资源,教师如果能将生活中的课外教学资源巧妙地穿插到教育中去,就可能会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影响,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增强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样,学习就不再是枯燥无味却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活动。
  2.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开发与利用
  实践证明,听觉、视觉与言语活动三者配合,可以加强教育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设备,例如,录音、录像、电视、电影、计算机、多媒体、因特网等。
  (1)硬件设备的利用。硬件设备指计算机、视听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利用上述硬件设备和设施,提高教育效果,从而丰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多媒体教育的过程是将教育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形式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加工、传输和呈现的过程,它能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育情境,为传统的课堂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教师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手段。日语课程要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利用,比如,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用文、图、声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诱导、启发学生等等。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善于应用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17.
  [2]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学出版社,2017.
  编辑 张珍珍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