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も”和“也”强调功能的差异及其对日语教育的启示――基于关联理论的解析[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
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日语特提助词「も」和汉语副词“也”在统语特征上虽有不同之处,但在其强调功能上也有极其相似之处。因此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很容易混淆两者的意思和用法。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两者的强调功能进行了比较,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并研讨了对日语教育的启示。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も 也 强调功能 关联理论 语境 本文所提及的日语特提助词“も”和副词“也”的强调功能是指通过在说话人认为事态实现可能性相对小的要素附加“も”和“也”含意与其相比事态实现可能性相对高的要素的存在,以此来突显特提对象之异常的效果。 (1)先生もこの���}が答えられなかった。 (老师也没能回答这个问题。) (2)这件事最知心的朋友也没告诉。 在话语(1)中日语特提助词“も”具有强调功能。一道很难的题“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是相对来说容易预想到的。但“老师没有回答上来”则是相对难以预想到的。在 “先生(老师)”后附加“也”,从而暗示说话人预想到的可能性相对高的“学生”没有回答上来,突显出“老师也没能回答上来”这一命题的异常。在话语(2)中,在说话人认为作为没有告诉的对象可能性较低的“最知心的朋友”这一要素通过附加“也”,暗含没有告诉的可能性�^高的对象“联系一般的人”,从而突出出乎意料的命题“没告诉最知心的朋友”,这样的效果在本文中视为强调功能。 那么,我们怎么可以从话语(1)和(2)中推断出字面里没有的信息呢?本文聚焦“も”和“也”的强调功能,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回答。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由法国语言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 Deirdre Wilson提出,是有关交际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听话人才能正确地识别和认知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交际意图。当话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某种语境效果的时候,这一话语就具有关联性,而关联性是由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这两个因素决定的。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大;关联性越大,需要处理的努力就越小。当处理努力最小而语境效果最大的时候,话语便达到了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Sperber & Wilson(1986 )认为,说话人必须使听话人以适当的处理努力获得适当的语境效果。 在交际中,日语毕业论文,说话人并不一定需要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完完整整地表达出来。话语(1)中,我们可以更具体告诉听话人“この���}は学生も答えられなかったし、先生も答えられなかった(这道题学生没能回答上来,老师也没能回答上来)”,也可以简单地说“先生もこの���}が答えられなかった”,暗示“学生も答えられなかった(学生也没能回答上来)”。西山(1995)指出,即使语言本身不够完整,但如果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可以推断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很多时候会选择不完整的语言来表达。不但如此,不够完整的语言表达有时交际会进行得更加顺利。 在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词汇在很多时候不过是提供给听话人的一种线索,听话人若要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则需要以说话人所使用的语言词汇为线索,获得语言词汇所表达的意思之外的说话人想要传递的信息。话语(1)中,并没有提及学生没能回答,日语论文,但根据说话人所使用的语言词汇,听话人可以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交际意图。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有时说话人所使用的句子本身各个组成部分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所表达的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并非就是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因此只是理解句子意义有时是无法正确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话语意义的。ブレイクモア(1994)认为,听话人所具有的有关单词和句子等知识只能提供给听话人一个理解话语的线索。脱离了语境,单纯看句子意义有时并不能理解说活人的交际意图。句子意义是理解的线索和依据,而语境才是关键因素。因此听话人除了要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去获得句子意义之外,还必须依据语境进行推理建构话语意义,从而获得说话人真正意图传达的信息。 二、语境 人类的言语交际必须遵守关联准则,关联准则是一切言语交际的基础。根据关联准则,每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关联性,而信息的关联性传递是受语境因素制约的。关联理论认为,听话人认知话语的过程是一个获取语境效果、寻求最佳关联的语用推理过程。因此听话人理解话语时语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ブレイクモア(1994)认为,语境不仅只限定于言语交际进行的客观环境或者之前的先行语篇等,还包括对某事的记忆,对某个人物的记忆,或者可以是对一般艺术的假设、宗教信念、有关科学法则的知识等等。 虽然“も”和“也”具有若干个语用功能,但本文认为其最基本的语用功能是类似功能,其他语用功能是由类似功能派生出来的。根据不同的语境,“も” 和“也”有时可能只具有类似功能,有时也可能以类似功能附加其他语用功能的形式出现。在交际中听话人究竟是如何根据语境正确判断出“も” 和“也”的话语意义的呢?下面将通过具体的案例略论“も”和“也”的强调功能。 三、案例略论 接下来借助几个有关“も” 和“也”的案例,从关联理论出发略论听话人是如何正确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的“も” 和“也”的强调功能的。 (3)彼女はノックもしないで、突然入ってきた。 (她门也没敲就突然进来了。) 案例(3)中的“も”也具有强调功能。在进入房间之前,一般情况下作为最起码的礼节需要敲门,然后在得到允许之后打声招呼才可以进入。但是,非但没有打招呼,就连门也没有敲就突然进入房间,这在谁看来都是一种极为失礼的行为。在这里,听话人之所以觉得“她”的行为是非常失礼的并非是从案例中的词汇推论出来的,而是根据语境――在进入他人的房间之前所要遵守的礼节作为依据推论得来的。案例(3)中的“も”并非单纯地表示类似,让听话人感到意外,来达到了强调影响的。 (4)あの子は�Hの言うことも�かない。 (那个孩子父母的话也不听。) 案例(4)中,听话人会想“这个孩子非但不听别人的话,就连父母的话也不听(真过分)”,让听话人联想到别人的话也不听是因为“も”具有类似功能。一般来说,孩子应该听父母的话,因此听话人会觉得意外,为什么那个孩子连父母的话也不听呢?帮助听话人理解 “も”的类似功能的是一般的伦理道德。案例中,社会伦理道德成为了语境。听话人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も”的类似功能,而是更进一步理解�榍康鞴δ埽�是因为听话人总是寻求最佳关联。 案例(3)和案例(4)是有关“も”的案例,下面来看看有关“也”的案例。 (5)明天期末考试,现在哪怕一秒也不能浪费。 案例(5)和案例(3)、案例(4)很相似,在这里“也”并不是单纯地起到了类似功能,也起到了强调功能。在这个案例中使用了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被人们忽略不计的一秒这样一个极其短的时间单位,暗示其他更长的时间例如一小时或者一天就更不能浪费了。 像这样的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在瞬间完成的,所以我们往往察觉不到,但是听话人在理解以上几个案例时都在遵循着关联理论而有条不紊地推论,一直到正确理解想要表达的交际意图。从以上三个案例中也不难看出,日语特提助词“も” 和汉语副词“也”在统语论上虽有区别,但在听话人理解案例当中两者的强调功能是遵循着相同的一个原理。 四、结束语 日语特提助词“も”和汉语副词“也”的使用措施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从统语论上来看,虽然“も”在句中的位置和“也”的位置有所不同,但关于我们来说这并不很难。但是在理解“も”的强调功能时,时有错误的理解。这并不能单纯依靠语法来解决。如果不能理解日本所特有的艺术常识是不能正确理解日本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的。因此在教授语法点的时候,不能单单教给学生中文意思,到了高年级更应该详细说明在不同语境下语法点所具有的不同意思。 参考文献 [1] 西山佑司(1995)「言外の意味を捉える」『月刊 言�Z』Vol.24.no.4.大修�^店. [2] Blakemore, Diane(1992)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 Oxford ,Blackwell.(日本�Z�U:武内道子・山崎�岩唬ㄔU)(1994)『人は�k�をどう理解するか�D�v�B性理�入�T』ひつじ��房.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