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自古以来,中日两国文化就有着密切交流,灿烂的中国文化曾经在日本历史进程和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重要的影响。研讨日本文化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探讨日本文化发掘中国文化的历史痕迹,据此探究和评价中国文化。此外,近代以来,日本继承传统文化和积极摄取外来文化,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从文化方面研讨这些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启示。本文结合日本文化的探讨措施,谈谈对日本文化探讨的理解及现今日本文化探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本文化 民俗学 历史探讨措施 比较探讨法
  日本文化探讨的对象是日本民族文化,一般文化探讨中的概念和规律都可以应用于日本文化探讨领域,但日本文化本身的历史发展有其特殊性,因此它又有别于一般的文化探讨。日本文化探讨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要探讨日本文化整个体系和其中的各个文化要素。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各集团共同生活中普遍具有的代代相习的社会世相。它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积淀,集中表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征,构成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原动力。中日两国有着相邻的地域联系和相似的人文传统,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而且中日两国文化存在源与流的联系,从现存的很多文化表象来看,日本和中国的民俗文化有很多共同点,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探讨,从民俗学的角度,揭示了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日本文化探讨措施和视角,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和探讨日本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资源。
  1.日本文化的探讨措施
  民俗学是探讨民间风俗、习惯等现象的一门社会科学。民俗学探讨涉及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广泛,今天在有些国家已经延伸到全部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民俗学既是一门现在之学,又是一门历史之学。它对任何一种民俗事象的探讨,都离不开对它的历史过程的考察。19世纪,民俗作为一个科学探讨对象,在世界现代人文科学中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在日本,柳田国男是日本民俗学的奠基人,日本民俗学是以柳田国男为中心形成的。
  1.1柳田民俗学
  日本民俗学界习惯于把柳田国男提倡、指导和实践的民俗学称为柳田民俗学。柳田民俗学的基本立场是阐明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历史文化变迁。柳田国男认为民俗学是产生于历史学,并从历史学中独立出来的学问。柳田民俗学的主要探讨措施是历史探讨措施,即重出立证法。重出立证法是通过对从全国各地采集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类和比较探讨,阐释日本历史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正如日本著名民俗学家关敬吾所评价的那样:“柳田国男把民俗学置于历史科学之中,一贯采用了历史探讨措施。”柳田国男认为民俗学是产生于历史学,并从历史学中独立出来的学问。他的《乡土生活探讨法》、《民间传承论》和《国史与民俗学》等主要民俗学论著中,贯穿着他对民俗学与史学联系的思考和历史探讨措施。柳田国男把民俗学放在历史科学范畴中,用历史探讨措施采集、整理、分类和探讨民俗学。柳田国男指出,民俗学是在历史学的作用下产生、发展和独立的学科。并且民俗学是为了弥补史学中存在的缺陷,解决历史学无法处理的问题而产生的学科。
  对于历史探讨法,就是要追溯民俗事象间纵横的历史关系。在民俗学探讨中,学者们经常采用历史文化残余略论措施。所谓历史文化残余,是指现代各民族中还以某种变形的形式保留的许多文化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略论探讨,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任何一类民俗事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表现为一定的历史过程,许多民俗学事象不仅现在仍在民间流传,而且在历史文献中早有记载,借助古籍文献资料,可以追溯某一民俗的原始形态和它以后的发展及今天的传承。
  1.2比较探讨法
  这是一种不管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可以采用的探讨措施。但是,如果要探讨日本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似乎更特殊地需要它。比较探讨,是日本文化探讨中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措施。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比较,才能准确地析出和把握日本文化的结构和特征等。
  比较探讨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探讨措施,在“五四”运动之后,随着我国民俗学探讨的开展,从国外介绍进来。近几年来,随着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探讨的深入,比较探讨法引起越来越多的探讨者的注意。而所谓民俗学的比较探讨法,是指在民俗学探讨中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民俗事象拿来作比较,从而找出各类民俗事象之间纵的和横的关系,研讨某一民族民俗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措施。
  由此看来,比较探讨法便可分为两种:历史比较法和类型比较法。历史比较法,就是对历史上有联系的民俗事象加以比较,找出某一民俗事象的历史关系和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变异与原因。它在探讨某一民族民俗的特征、分布及文化史方面被广泛采用。这种比较探讨法常常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比如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有时也可能是某一具体的民俗事象。类型比较法是将历史上没有关联的民俗事象,作横向的排列比较,研讨它们之间的交流和作用。这种措施重点在横向比较,所以它常常对众多的民俗事象进行分类比较,以研讨同一类民俗事象的传播和变化幅度。在民俗学探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孤立地看,某一民俗事象并不见得有什么特点,也似乎和别一地区的民俗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将不同地区的同一类民俗放在一起作比较,则不仅特点很快明显起来,而且这一类民俗互相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十分清楚,即使没有关系,我们也很容易找出这一民俗产生和流传的原因。民俗学中的“中心起源说”和“心理共同说”就是这样得出的。
  2.日本文化探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从近年来发表的作品和论文来看,可以说重视比较探讨是中国日本文化探讨的一大特色。从中日社会结构、家族的比较,到中日儒学、佛教、实学、书法、绘画、茶道的比较,以及中日启蒙思想、吸收外来文化、思维方式的比较,等等,领域相当广泛。而且不少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有的得到了中日两国学者的较高评价。中国的日本文化探讨能在短时期内出现如此众多的比较探讨成果,是由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有很深的渊源联系,日本文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曾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作用。因此,从比较的角度入手发掘日本文化的特质,在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中日文化的比较探讨,由于不同于以往的西欧对日本的比较模式,容易得出新颖和富有启示性的结论。但是,中国的中日文化比较探讨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其一,仍存在用先入为主的观念解释日本文化的倾向。比如有的日本文化探讨者虽然也承认儒教、佛教等中国大陆文化传到日本后,经过日本人的改造发生了日本化的现象,但不愿承认使中国文化日本化的是日本固有的文化。与此相关系,在中日文化的比较探讨中,自然存在一些用中国的概念解释日本文化,或有意无意地抬高中国文化而贬低日本文化的现象。虽然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渊源,但二者在结构上是不同的。因此必须破除那种先入为主的观念。
  其二,仅局限于对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东西与中国原产的东西,日语论文,或一看就有较大相似性的东西的比较,前者如儒教、佛教、书法、绘画、建筑等,后者如近代启蒙思想等,而没有直接对两国土生土长的异质文化进行比较,如儒教与神道等。也就是说,我们在比较中只采用同中求异的措施,但忽视了直接从异中求异的措施。这使我们的比较探讨往往带有先天的致命缺陷,即对两国文化的异同视而不见。
  其三,有意无意地忽视西方文化的视点。西方文化的视点之所以必要,不仅在于其在明确中日文化的类型特征时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还在于如果缺乏这样的视点,就无法对中日近现代文化进行比较,也不能对中日文化的未来发展做出切实的展望。因为不仅中国和日本在近现代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作用,甚至现在西方文化仍然作为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深刻作用。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在中日文化的比较中无论如何也不能无视西方文化的视点。
  3.结语
  日本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是不同于中国文化的一种模式。文化作为一种模式,有超阶层的东西,在探讨时必须冻结一些条件,这样才能达到对一种文化的理论抽象和本质把握。比较的措施对文化的宏观探讨,对一种文化模式的本质把握都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日本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各种文化的比较,才能明确其特征。
  应指出的是,中日两国民俗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民俗互润互补色彩至为浓厚。因此,通过对两国不同民俗文化现象,采取历史和比较略论的探讨措施,研讨彼此间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日语毕业论文,寻求民俗文化发展的横向借鉴,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探讨措施总是与探讨思路紧密关系在一起的,这些探讨成果正是因为应用了恰当的探讨手法,才能开发思路,独具一格,脱颖而出,言前人之未言,具有创造性。思路不开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各种不同的对象,比较略论,自然可以开阔视野,发现以前没有获得的收获,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创造出高质量的探讨成果。
  参考文献:
  [1]乌日古木勒.柳田国男民俗学与重出立证法[J].中国农业学院学报,2017(9).
  [2]马兴国.日本民俗学探讨概况[J].日语学刊,2017(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