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日本的崛起与日本民族文化[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简要描述了日本的第一次、第二次崛起历史演绎进程,对其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环境进行了略论,阐述了日本在第一次、第二次崛起过程中日本民族文化所起的重要影响,日语毕业论文,从而得出了民族凝聚力、学习、教学等方面成为日本近现代两次崛起的重要资本的结论。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崛起;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D633;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7.06.2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7)06-71-03
  众所周知,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半殖民地的风险,该如何逃脱这一灾难,在于两国的对策。日本成功地规避了走向半殖民地的风险迅速崛起并超过了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跻身帝国主义俱乐部;而中国则步入了长达100多年的屈辱历史。
  机遇在近代时期关于中国和日本来说是平等的也是竞争的,只是日本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抓住了机会,而中国没有,从而导致了近代中日两国走向不同的命运,这也是因为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所引致的,如殖产兴业方面、对外来文化态度方面等等异同。但再追本溯源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意识形态的异同。在欧美还未进入亚洲的时候这些意识形态就已经隐性存在,只是在欧美侵入亚洲时,这种意识形态影响在两国的发展上得到了体现。可以说,日本在近代崛起和中国在近代衰败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有对教学的普及方面、对外来文化的引进吸收等方面,在这一点上日本与中国是不同的。
  一、日本的第一次崛起史
  日本第一次崛起,即日本的近代崛起,可以说是军事上的崛起,是与侵略扩张紧密地关系在一起的,有其外部因素跟内部因素。日本早在1853年黑船事件就已经客观地略论了当今世界的形势,他们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关于西方人的到来极力反抗,相反,他们是抱着欢迎的态度接受。他们起初也是被迫签订了很多跟中国类似的不平等条约,但他们不管是幕府,还是后来的明治政府都重视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也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前往西方各国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岩仓使节团出行。日本使节团在出国学习期间也跟欧洲列强商谈过修改不平等条约遭到了列强的否定。由此日本使节们认为要想修改不平等条约必须自己强大起来,而这就必须要自己尽快学习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来充实本国实力。由此他们认为富国强兵尤其是强兵至关重要。
  为了摆脱被列强掠夺的命运,他们积极像西方列强靠拢,学习他们的技术、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知识并吸收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首先从内部实行了改革,即所谓的明治维新,主要有“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项政策。由此便引发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也使它具备了充当欧美在远东地区扩张马前卒的实力。尤其是军事上,在天皇和他的大臣们看来,“强兵”其实高于一切。尽管明知政府的财源未辟,收入不多,却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用于军队费用。为了实现强兵,明治政府还推行了军事工业化优先的政策。此外,日本还大力进行军事制度改革。军事制度改革为日本走向扩张的道路奠定了基础。也由此,日本此时的崛起只能称之为军事上的崛起。
  另外,当时也存在有利于日本军事崛起的外部优势,即当时良好的国际环境,当时的西方列强都在加强对远东地区,尤其是中国的掠夺,西方列强采取的是通过向外扩张来促动经济发展及国力的增强。他们在亚洲毕竟不是轻车熟路,所以需要一个导航者,一个马前卒。此时的日本就自告奋勇的当上了西方列强侵略亚洲的马前卒,开始了对向亚洲其他国家的对外扩张。虽说西方列强都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取向,但总体来说,日本对外扩张的相关政策符合欧美列强在远东地区扩张的需要,得到列强的支持。此时西方列强激烈争夺着远东地区,无暇顾及日本,给日本向外扩张造成了可趁之机。美国为了同英、俄争夺中国和朝鲜,力图扶持日本。英国为了维护和扩大它在远东的殖民利益,对抗沙俄势力,也拉拢和支持日本。列强在东亚的利害冲突,使英美都感到扶持、利用日本来过牵制沙俄,为自己火中取粟是合算的。明治政府充分利用这种情况,一面对欧美屈从,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庇护;一面加紧准备,制造事端,对中国、朝鲜等邻国发动侵略。
  正是基于这些国内国际环境下,在对外联系上日本执行的是一条对欧美国家协调和“失之于欧美,取之于亚洲”的外交路线,从而在对外扩张中获得丰厚的利益。例如: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赔款,就给予了日本极大的财政收入,用于推动经济和军事的迅速发展,从而也坚定了他们的对外扩张道路。所以说,日本的崛起与战争两种过程一直在相互推动地演变着。
  二、第一次崛起的日本民族文化体现
  日本在近代的崛起虽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各项政策,政府的政策又依赖于当时当政的主要政府首脑人物,最主要依赖于政府首脑的思想。归根结底就是仰仗于日本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日本的民族文化。
  首先,体现在关于开放国门的态度。在日本看来,开放国门作为日本的一个出发点,也可以说是日本的转折点;而对中国的历史来说,开放国门意味着屈辱的开始,这是对开放国门的理解角度不同所造成的。
  其次,体现在学习外来文化上。总的看来,这个大和民族,不仅敢于学习外来文化,而且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即在虚心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善于根据本民族的具体实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精心改造,为己所用。日本是永远对别的国家和民族不信任却时刻能保持谦虚学习的心态;而中国则是仗着自己泱泱大国,五千年文化,将自己视为世界文化中心,对一切外来文化给予蔑视态度并予以排斥。
  再次,主要是日本民族的凝聚力很强大。日本民族的凝聚力与他们的天皇制有着莫大的联系。关于当时大多数日本民众来说,天皇就如同宗教,是日本传统之魂,如果没有这个宗教,日本就不是日本了。当时的明治政权也是充分利用这点,从而学习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并用德意志的法学精神组成日本帝国宪法,奠定日本近代天皇的法学基础。其实日本当时也有很大势头的自由民权运动,但是最终伊藤博文为首的明治政权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众做了让步,但是依然没有撼动日本天皇制,因为他们需要协调好政府与人民的联系。伊藤博文自己也感慨日本没有基督教那样的宗教使人心归一,“没有机轴而听任人民妄议政治,则政治将丧失纲纪,国家亦随之废亡。”“在我国,可以成为机轴者,惟有皇室。”   日本正是在天皇制的体制下增强凝聚力,明治政府在颁布宪法前后分别颁布了“军人敕语”、“教学敕语”使军事和教学这两个作用所有日本国民生活的重要方面,都处于天皇的超越宪法的直接控制之下。它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也改变了日本的思维方式,使得天皇制深入人心,也使得日本的忠君爱国思想深入骨髓。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方面,多数是物质层面而非思想层面的,日本依然保持了大和民族传统的精神。这种忠君爱国的精神超越了利益诉求的层面,上升到光荣与忠诚的高度,是大和民族民族性的体现。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日语毕业论文,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跟日俄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日本的这种忠君爱国思想更得到了深化,更使得日本国民形成了日本民族优越于其他民族的心态,从而更加强化了日本的忠君爱国思想,增强了日本民族的凝聚力。
  然后是日本的教学。日本对教学的热情比较高,很重视教学。正如依田熹家认为,日本早期实现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从很早开始日本就普及了教学。近代日本教学是日本民众自己开始普及的,不是由政府主导。日本没有科举制度,日本的一般民众认为学问是一个谁都能用的上的东西,不是像中国一样是官僚阶层所特有的。从日本的教学来看,是人民大众推动了历史。在当时,日本是一个在教学上非常舍得投入的国家。重视教学也许是日本当时的必然选择。就像东京学院校长所说:“关于日本来说,也只有教学了。日本是一个没有能源、没有资源的国家,除了提高人的能力之外,没有其他的途径。”
  三、日本战后第二次崛起史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无条件投降收场。战后,美国开始了对日本的一系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这次战后改革委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成为现代日本的全新起点。日本经济在这个基础上迅速起飞,很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在此时的崛起受到国际环境的很大作用,可以说,日本当时是处在一个很利于它重新崛起的国际环境。在日本投降后的几年,国际局势骤然变化,西方和苏联已经处于冷战状态, 中国革命迅猛发展。美国战略家乔治凯南认为,美国对压制中国革命已经无能为力,在东方只能扶持日本。美国对日政策自此开始发生转变,开始改变赔偿的方针,进行对日援助,把日本纳入美国经济的轨道,发挥日本作为“远东工厂”的和“共产主义运动防波堤”的影响。紧接着后来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给日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从天而降的大繁荣”的特殊时代,这些阶段的特需经济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动力。机会是摆在面前,但是能否抓住并利用,则事在人为了。日本抓住了机会,自从战败后日本政府就改变了原来的军事扩张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变为在美国的翅膀下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策略,先后开展了技术革命和消费革命,这两项也正是日本经济在1965-1970年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第二次崛起日本民族文化的影响
  在学习上,日本还是一样,对国外的物质和文明成果,只要觉得好就积极引进,然后将之“本土化”,改造成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例如日本的技术引进,他们有明确的技术引进路线,是为了出口而引进。几乎在日本的所有机械工业中都采用了后来被形象地称为“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的模式。日本采用这种方式,把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在很短时间内吸收、改进,并生产出与国外产品相匹敌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汽车和电子产品表现更为明显,其中体现出日本产业界和技术人员的学习精神和顽强的创造力。
  日本具有民族凝聚力以及不甘落后的精神。日本战后虽然一片狼藉,但是社会依然井然有序,社会大众对天皇还是一如既往的尊崇。他们也欣然接受了美国对其所进行的改革,因为在他们看来,关于此时日本这样的一个弱者来说,依附强者,一味忍耐并在沉默中培植实力,实在是重新崛起的不二法门。
  日本即使在战败后惨淡的社会环境下,对教学的重视依然不减。日本的文化是在战前就得到普及的,所以其他的被战火烧掉,不易恢复,但是文化还是能够迅速恢复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把有限的一点粮食集中起来,首先尽量保证小学的孩子们一天中能够在学校吃上一顿饱饭。由此可以充分体现日本对教学的重视。正是因为对教学的重视由来已久,日本的国民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日本的教学普及率为世界之最。日本的第一次崛起过程中,军事跟教学是两大关键,日本的第二次崛起教学也是一大关键点,而且在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教学显得更为重要。
  日本在崛起过程中,日本的民族文化显然起到了重要影响。日本是一旦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立马会想法解决,向强者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的民族。学习、教学、民族凝聚力等这些方面或许正是日本近现代两次崛起的资本。哪怕至今,日本的民族文化还深深作用一代又一代,并发挥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以强者的身份出现在世界大舞台上的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CCTV:《大国崛起》系列丛书——日本[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
  [2] 纪立新.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探寻[J].南京广播电视学院学报,2017,(01).
  [3] 李秀石.日本崛起成败综论[J].社会科学,2017,(12).
  [4] 李宏.日本的民族文化观[J].华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5,(05).
  [5] 陈会颖.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对日本外交联系的作用[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9).
  [6] 李建权.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及特点[J].日本探讨,2017,(01).
  [7] 姜超.从忠君爱国思想和民族主义建构的异同,论近代中国衰落和日本崛起的原因[J].江苏社会科学,2017,(S2).
  [8] 杨民军.大国羽翼下的日本崛起[J].当代军事文摘,2017,(08).
  [9] 周兴旺.从国民性看战后日本的崛起[J].国际论坛,2017,(08).
  [10]陈奉林.日本的崛起及其对大国联系的利用[J].当代世界和社会主义(双月刊),2017,(02).
  [11]朱建荣.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J].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10).
  [12](美)露丝·本尼狄克特.菊与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7.
  [13]贾根良.美国学派:推进美国经济崛起的国民经济学说(1865-1894)[J].经济史(双月刊),2017,(06).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