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研讨日本长寿公司[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日本及其他国家的探讨者们总结日本长寿公司的秘诀时,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不离开本行、迎合社会需要、不断改进。但本文认为日本社会构造中的相互依存心理、集体主义精神、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务实精神,对日本长寿公司的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精神层面的因素,乃日本长寿公司长盛不衰的文化根源。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长寿公司 相互依存心理 集体主义精神 忧患意识 务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界有一个通行说法:自创业起延续百年而不衰的公司称为长寿公司。世界上持续了200年以上的长寿公司有40%在日本。在日本,延续了100年的长寿公司据说已上万家。故日本被称为“长寿公司大国”。此现象引起了世界相关学者的关注,并已有人就此展开相关探讨。一些探讨者通过调查,认为日本公司长寿的秘诀有这样一些共同点:1、决不离开本行;2、在外界发生变化时,在不离开本行的前提下,迎合社会需求;3、在10年经济危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不退却,而对公司进行改革。
  然而,为何如此众多的长寿公司集中在日本呢?除了他们的运作模式正确、具体方法合理之外,我认为和日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长寿公司的存在,与公司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思维模式、价值取向、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一 集体主义精神与“甘え”的社会构造
  
  美国著名的日本探讨者罗纳德・多尔在提到日本长寿公司的秘诀时,谈到了日本公司的凝聚力、纯共同体、高度的团队精神等。探讨日本人行为模式的探讨者们,也常提及日本人的集体模式。同时认为集体主义倾向是日本人最显著的特征。在当今国际社会,“日本论”颇为流行,而且几乎形成了一种探讨潮流。而在这潮流中,日本的集体主义是被重点提及的内容之一。
  集体主义精神不仅是公司探讨人士重点提及的内容,在日本文化探讨领域也被学界人士广泛认同。集体主义精神的理念是:构成该团体的成员没有私心,勇于为团队目标献身。而该团体的领导者也是富有人情味且有宽容胸怀的人。即使自己有所损失,也要援助、支持、保护自己的部下。
  2017年,NHK制作了一档对于日本长寿公司的特别节目。该节目对三个长寿公司进行了专题介绍。介绍的第一个公司创始于战国时代,是一个已有450年历史的“锅屋”公司。该公司从制造煮饭锅起家,而今天则专门从废旧电脑中提取白金,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渐渐发展为具有现代化规模的大公司。然而,它在发展中也曾遭遇挫折。该公司的领导者――社长为了大幅度提高生产率,曾投资41亿日元将生产线改成全自动化生产线。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顺利。全自动化生产线不但没有提高生产效率,反而故障频出,常常被迫停产,公司出现赤字,并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总经理不耻下问,虚心向一个进厂50余年、被称为“番主”(相当于中国的掌柜)的老职员请教,并对他委以调查事故、扭转局面的重任。与此同时,该社长还坦诚地听取工厂所有人的意见。这个“番主”为扭转公司局面,每天5点就来到工厂,不辞辛苦地调查探讨,最终找出了故障原因,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措施,为公司挽回了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面临危机、出现亏损、工资近两年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员工们并未离开该公司。这其中也折射出了日本公司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或国民性特征,是在与其他异质文化的比较下凸显出来的。作为国民性特征,日本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已被普遍认同。
  那么,日本社会为何能出现集体主义精神呢?或者说日本社会为何能出现这种集体模式呢?土居健朗在《甘えの构造》一书中指出:“‘甘え’不仅仅是理解日本人精神构造的关键概念,也是理解日本社会构造的关键概念”。日语里的“甘え”一词,是一个具有日本文化概念的词,无论英文,还是中文,都难找到准确涵盖该词的译语,笔者认为将其译成“相互依存心理”较为合适。
  土居健朗所论“相互依存”的社会构造,归纳起来是指:一个集体像一个大家族一样,这个家族的领导者满足家族成员在物质和情绪上的需要,大家族的成员对家族领导者抱有依赖依存心理。同样,领导者对家族成员也抱有依存感。笔者认为,集体主义精神之所以在日本社会中得以形成和延续,之所以表现得如此突出,正是这种“甘え”心理影响的结果。
  日语里的“甘え”一词最原始的意思是指婴幼儿对母亲的依赖,愿意和母亲贴在一起。这种求得一体感的心理在哪个民族中都存在,在动物中也存在。但就日本人来说,即使到了成年,这种“甘え”心理也依然存在,每个成年人依然希望在家庭内部、公司内部、团体内部求得精神上的依赖与情绪上的安宁。而且,这种对内部的心理依赖又渐次扩大到了社会,从而形成了整个日本民族、日本社会的文化心理。比如,学校的老师、公司里的上司或前辈都是被依赖的对象,这些被依赖的对象,也有确保下属情绪安定的意识和义务。但反过来,这些被依赖者也因为学生、下属、晚辈的存在,而感到精神上的安适与情绪上的稳定。所以,日本人的“甘え”心理是双向互通、互动的。正是这种双向互通与互动,保证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延续与发扬,也正因为这种团队精神的延续与发扬,才使得日本的长寿公司长生不老。
  日本人、日本社会、日本民族的这种“甘え”心理,可追溯到母子联系之中。对孩子而言,母亲是精神安定的保证,也是安全保障的象征。虽然某团体、某公司中并不存在真正的母亲,但在该团体、该公司中,处于上位的领导者往往起着母亲的影响,他要像母亲那样满足下属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同时,这位母亲式人物也会因为下属的满足,而感到恬适与安然。在日本,这种心理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同时也形成了中根千枝所述的“纵式社会”。日本每五年进行一次有关国民性的问卷调查。在回答“你喜欢何种上司”的问题时,80%的人仍回答“喜欢那种关心我的上司――即使他让我多干活。”这种回答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对上司的依存心理。
  日语里有“义理”一词,是反映日本社会规范的概念性词语。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恩”是有借有还的。所以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称日本的“义理”是义务性质的。若将其解释为社会联系,便是:居上位者关心、照顾下属之后,若下属能尽相应义务,便是对上位者及自己所在集体尽忠献身。在日本社会里,这种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就是,集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把相互合作与统一步调视为最高道德标准。相反,纠纷、对立、竞争则是人所忌讳的。
  金田一春彦曾对日本社会作过这样的比喻:日本社会就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舰艇,舰艇上的人只要不离开它,就是安全的。这个比喻也是相互依存心理的一个真实写照。
  
  二 日本人的谨慎与忧患意识
  
  日本也有“吃亏也是福”一说,而此说也是日本人谨慎心态的客观反应。日本对600家长寿公司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在扩大本行以外业务上该持谨慎态度的占到了87.8%。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日本公司在经营上的审慎。他们宁可在利润、收益上吃点亏,也不盲目拓展业务,更不跨行业、跨领域地“做大做强”。
  日本是一个岛国,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风土。日本气候变化显著,大自然每年都为它提供丰富的水资源,繁茂了大地的植物,也培养了日本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同时,火山、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也不时光顾日本。而且,日本国土窄小,资源有限。在这种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在土地资源有限的自然环境中,日本人的观念形态中,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宿命论与无常观,而这种观念形态给他们带来的结果,无疑是忧患意识。

  樱花被认为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对樱花的感觉,并不只是把它看作众多花卉的品种之一。在日本人心中,它已成为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日本人认为樱花的最佳观赏时机恰是开始凋谢的时刻。于是,人们在感叹“惜春常怕花开早”、“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同时,又享受到了其中的美感。这种现象恰好与日本人心中的悲怆、苍凉、无常以及由此而生的忧患意识高度吻合。在他们看来,任何事物都是无常的,不断变化的,就像怒放的樱花瞬间凋零一样。这说明,日本人的美意识始终与忧患意识交织在一起。
  不过,日本人的无常观与危机感并不仅仅表现为消极的一面,它还从另一个侧面使日本人居安思危,谋求发展,使日本人力避松懈,枕戈待旦。这一点也反映到了日本长寿公司的经营理念之中。公司家认为,用不断的改进和变革来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增加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也就增加了公司的寿命。
  
  三 小公司之魅力与务实主义
  
  战后,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许多学者究其原因时,都极力强调是日本的家族主义或温情家族主义发挥了重要影响。日本公司所采用的终身雇佣制可以说是这种温情家族主义的一大特征。同时,下属也希望领导富有同情心,关照下属。同样,下属对公司也要有奉献精神和爱社精神。日本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是众所周知的。再例举前文所提的那家锅屋公司,那位进厂50余年的老员工在公司遭遇困境时无私相助,全体员工也同心协力,与公司共度难关。这样的事例在日本举不胜举。
  但笔者想研讨的是:以家族主义作为集体精神支柱的公司所表现出的务实主义,也同样给长寿公司注入了生命力。这一点似乎也与家族主义密切相关。笔者曾作为翻译随团参观过一些中国公司。如某市的探矿机械厂、某市的煤炭机械制造厂等等。面对规模宏大的工厂和一个个宽敞的车间,日本人不断发出赞叹。在我们看来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稀奇,但如果你参观一些日本的公司就会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惊叹。日本的公司即便是一些大公司,从外表的气势看,很难感到一个大字。就拿前文提及的“锅屋”来说,尽管他们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有上千名员工和相当的生产规模,但仍让我们感到很小。首先是它的公司名字就小,更重要的是几百年来,虽然公司规模有所扩大,技术大有改进,但他们并没有扩大公司的业种,也就是说他们还在干着老本行――金属铸造。正如该公司的前任领导所说:那种孤注一掷的冒险措施他们是不会尝试的。他们始终坚持着不求大的理念。此处需强调的是,这不是他们一家的理念,而是大多数长寿公司一直坚守的理念。
  这种不求大的理念背后,其实就是务实主义。如果参观日本公司,会发现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罢,从它们的门脸上看都不是很大,或者说不很起眼。即便大公司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壮观。那些中小企业就更是如此。从外观上看,他们的很多公司就像我们的乡镇公司,但生命力却十分旺盛。这种不求大而求稳的理念,似乎也离不开家族主义。可以想象,像管理自己的家族一样去打理公司,自然是最务实的。只要是跟家族的生存没有直接联系的,都不会特意花费不必要的财力、物力。
  
  四 结语
  
  以上,从文化的视角研讨了日本长寿公司长盛不衰的原因。笔者认为,日本社会构造中的相互依存心理、集体主义精神、务实主义等等,都是决定日本长寿公司持续发展的文化因素。但这些因素毕竟是在日本这块特定风土上形成的,它是否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验证。同时,相互依存心理、集体主义精神、务实主义等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比如,一些学者认为在当今日本社会里,相互依存心理正在丧失,集体主义也正衍化成一种纯粹的精神理念,支撑集体主义精神的终身雇佣制正在崩溃。尽管如此,世界上的长寿公司仍集中在日本。这一现象的存在,就说明它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在目前世界金融海啸汹涌、公司亏损连连、工厂纷纷倒闭之际,研讨上述文化因素对公司的影响与作用,或许是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土居健朗:《甘えの构造》,日本弘文堂,2017年版。
   [2] 小泉八云,湖山源译:《日本与日本人》,九州出版社,2017年版。
   [3] 鲁思・本妮迪克特,南星越译:《菊与刀》,南海出版企业,2017年版。
   [4] Harumi Befu:《イデオロギ一としての日本文化论》,思想科学社,1997年版。
   [5] 中根千枝:《タテ社会の人间联系》,讲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王南,女,1956―,江西省九江市人,本科,副教授,探讨方向:日语语言和文化,工作单位:烟台学院外国语大学。

日语毕业论文日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