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日本文化形成过程是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发现、接纳和最终的融合。本文通过略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略论了形成多元文化的地理原因、历史上复合过程和选择机制,以及复合文化的利弊。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本文化 复合性 演变 在日本文化的多个发展时期,都不难找到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化异为己的日本文化的形迹。对海外的文明之物,日本人始终抱着至为热情的态度欢迎、接纳。拿来之后,他们往往会以更大的热情对其师法、效仿。一般来讲,文化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异质文化的交融是极为困难的外来文化的涌入,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被征服,其原生文化主体地位的丧失。日本的文化又是如何的呢?日本人并不视外来文化为怪物,日本民族认为,外来文化总有可借鉴之处,对外来文化的摄取,会使日本文化的内涵变得丰富。因此,先拿来再对其进行重塑和再造。 一、地理原因 日本西面与中国仅隔日本海,西北接近西伯利亚,西南是印度,这种地理优势,使日本具有了吸收中国、印度、西伯利亚这三个亚洲古代文化圈东方文明的可能。日本作为岛国,有自然的防线,成功地保证了日本文化的独立发展。尽管日本受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作用,但不像朝鲜那样,直接受过中国的统治,日本保证了其文化的独立发展。 二、从历史上看日本文化的复合性 一万年以前,西伯利亚、中国北部、亚洲南部不同的原始人进入日本,日语论文题目,直至后来陆桥沉降,日本成了列岛。这三种原始人就在日本列岛上逐渐融合,成为最早的日本人并创造了日本的绳文文化,日本文化在其源头就是复合而成的。 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中国大陆的移民进入日本,带去了先进的稻作文化,日本人开始使用铁器和青铜器,过上了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并逐步进入了阶级社会。这个时期的文化被称为弥生文化,弥生文化是日本摄取外部文化的开端。 从公元60年至公元894年,日本向中国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共18次。这期间进行了推古朝改革、大化改新,从政治、土地制度、哲学、宗教、文学、书法、美术、医药、历法、建筑、衣食等方面全面学习中国,形成了日本的唐风文化。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理率船叩关,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从此日本掀起了“欧化”的浪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更加系统地吸取西方的文明,特别是科学技术,从而一跃进入世界五强。 二战后,日本开始全面学习美国,着重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并与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东西文化结合的日本式文明,从而变军事帝国主义为现代西方民主主义,变战败国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三、日本文化的演变过程中的选择机理 1.日本文化从未丧失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律令制时代,佛教在日本可谓盛极一时,但民族宗教传承下来的神道教,作为护国神教依然保持至尊的地位。神道教并没有因佛教的兴隆而式微,相反受到佛教的启发,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逐渐形成了宗教体系。 日本文化的产物,尽管从中能寻见丝丝缕缕外来文化的痕迹,但同样无法不承认,它们都是富于创造性的,从日本茶道到枯山庭园建筑,从和服到绘画艺术,无一不是如此。 2.日本文化总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摄取的外来文化进行消化改良。日本文化是在与外来文化的杂交过程中发展和成长过来的,表现为对其所摄取的外来文化的改良,而不是被其同化。每一种外来文化,当它被移植到日本土壤之后,其枝叶都经过这个民族匠心独具的修剪,使之能按日本社会的意愿开花结果。5世纪,儒学经朝鲜传入日本,后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天皇制国家的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维护起着重要影响。儒家的伦理被当做实用的道德标准成为为日本文化的核心,但在日本文化中,这个伦理范畴受到了很大改造。中国人认为儒家伦理的最高范畴是“仁”,但在日本的伦理系统中,“忠”则被认为是更重要的。儒家伦理中的另一个重要范畴是“礼”,在日本则被“耻”取代。可见,日本在接受、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以其固有的世界观为根基,吸收外来的文化,在接纳、融合的过程中将其变形,最终改造为“日本的”。 四、日本复合文化的利弊 日本文化史,是一个不断将外来文化“日本化”的过程。随着发现、接纳和最终的融合,不但外来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固有的传统的日本文化也发生了创造性的转变,而变化和转化的主体力量是日本固有的“和”精神。发现、接纳、融合这一演变机制的核心是日本特有的“和”精神,但这种“和”精神,却没能形成独立的文化体系。日本文化具有重学习、模仿和综合再创造的倾向,而且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消化和吸收都比较迅速,这注定了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化将力量倾注于搜寻先进文化,并模仿和学习。 这种文化吸收虽然可以快速成长,但发展方向并不是自主的,是由当时最优秀的文化,或对日本发展有利的文化决定的。这种发展方式纵然可以带来文化的快速跃迁,但也蕴藏着危险,例如,日本用相当短的时间完成了近代化。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往往沦于支零破碎的表面,没能深入地了解各种文化中的哲学内涵,而当发展遇到困惑时,日本大多选择向外眺望,却很少自我审视,日本文化在发展的原生性方面是有所缺失的。日本近代著名学者吉田精一认为,日本从未创造具有任何独创性的哲学和宗教。日本文化的优势在于学习的选择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而缺失在于由此导致的重他人经验、轻思辨的文化发展定势。 参考文献: [1]王毓.外来文化作用与日本文化的演变机制[J].淮海工大学学报,2017(12). [2]郭强.浅谈日本文化的复合性[J].云南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 [3]接培柱.日本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J].齐鲁学刊,日语论文,19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