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车看日本人的耻文化[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众所周知,日本的电车以高速和准时享誉全球,并成为这个国家的代名词之一。同时作为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所”,它也生动展示着日本人的国民性和日本的社会及文化等侧面。在此,笔者想就耻文化电车中的表现、它对日本人性格的作用等方面来研讨这一文化现象。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电车;电车文化;耻文化;国民性格
  日本,尤其是东京等大城市的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工作压力也很大。上下班高峰时段,电车站和电车内都无比拥挤,然而挤却不乱,排队候车井然有序,相对封闭的车厢内也始终处于异常安静的状态,日语毕业论文,笔者将其形容为“死ぬほど静かな状/B(死寂)”。其中,既充斥着千姿百态的睡姿,又不乏看书听音乐玩手机等沉浸于自我世界的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电车文化风景线,并被有此体验的外国人所津津乐道。笔者就曾有过在东京乘坐电车的经历,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打扰别人而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与周围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日本代表性文化――耻文化的内涵。而最早将日本的文化内核定义为耻文化的是美国的文化人类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她在作品《菊与刀》中首次提出“耻文化”的概念。到当前为止,对于耻文化的先行探讨不胜枚举,日臻全面,故笔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电车来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新的探讨探究。
  1 对于耻文化的先行探讨
  由于耻文化已成为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所以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探讨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向。就中国而言,笔者在知网上检索的结果显示[1],对于耻文化的探讨虽起步较晚,但从2017年起发展迅速,每年都有百篇以上的相关论文被收录知网。其中,有闫志章[2]、赵俣[3]等人针对其自身的专门探讨,也有从其表现入手的相关探究,还不乏中日、东西相关对比和对《菊与刀》中耻文化的重新解读,比如《罪与耻之间的国度――从〈菊与刀〉重新解析日本的文化类型》[4]。这些已有的探讨成果关于我们加深对耻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理解和认识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但也可以发现,将这一文化内核与电车这一文化场所结合的探讨还是一个空白,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2 日本的电车与其国民性格
  日本的公共交通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经历了人力车、马车铁路到真正意义上的路面电车的发展历程,明治初期进入到电车时代。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日本的电车相关技术也日趋完善,以其安全性、舒适性、高效性、经济性被冠以“电车大国”的美誉。
  电车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身处其中的陌生人以怎样的联系如何相处是需要每一个当事人思考的问题。长此以往,在不断的探究中,日本人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电车的行为方式,并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了自身的性格,被运用到了此外更多的场合中。下面,结合日本人在电车车厢内的行为方式,就这些表现跟日本人性格的关系进行论述。
  2.1 电车中的日本人
  乘坐电车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在电车中度过一定的时间。那么车厢内的日本人都在干什么呢?他们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呢?
  首选自然是睡觉。关于睡眼惺忪的上班族和下班后疲惫不堪的人来说,日语论文,电车无疑是一个绝好的休憩场所。由于乘客实在太多,有些人甚至练就达到了站着都能睡着的境界。当然并不是所有闭着眼睛的人都在睡觉,其中有些人是为了避免与周围的人对视而造成拘束尴尬的境况,以这种方式来放松自己或是考虑思索一些问题。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方便轻巧的电子产品的普及,在车厢内看视频、玩游戏、听音乐的人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不管男女老少,近七成的乘客都沉浸于拇指滑动的世界。尽管如此,乘电车时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以及在车厢两头的特定空间接打电话已经是日本人约定俗成的乘车惯例,也保证了车厢内的安静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对距离感。
  2.2 日本人性格中耻文化的表现
  一提到日本的耻文化,很多人脑海中都会自然浮现幕府时代武士横刀切腹、英勇赴死的场景。这就是日本代表性的“/uを知ってハラを切る(知耻而切腹)”的武士道精神。一句“この/u知らず!(这个不知羞耻的人!)”或“/uを知れ!(懂点儿羞耻吧!)”关于当时日本成年男性来说是极具侮辱性的骂人话。无法忍受这种压力而选择自杀的人也不在少数。而现在,由于自己的行为作用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而道歉甚至引咎辞职的思想在日本社会和日本人性格中扎根,成为一种行为原则。此时并不是以孰是孰非、而是以自己的行为是否作用到他人而作为判断的依据。由此看来,日本的耻文化也可以被理解为“体贴的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文化”。
  3 日本耻文化的由来变化
  如上所述,日本人性格中渗透着很多耻文化的因素,正如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所提到的,日本人将耻辱感作为其一切行为和思想的原动力[5]。因此,不能按照既定的道德标准来行事、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以及没能预见到本就应发生的偶然,这些都被视为一种耻辱。而人一旦没有了能够感到耻辱的感情和心境,那就可以说他的人生走向了终点。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首次将日本的文化归结为“耻文化”,并将它与西方的“罪文化”加以对比探讨。因为在对不同文化的人类学探讨中,分清以耻辱感为基调的文化和以罪恶感为基调的文化是一项重要前提。她强调,真正的罪恶感文化是依靠启发社会成员内在的良知来鼓励行善,而真正的耻辱感文化则是通过外在的强制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6]。《菊与刀》中作者就认为“日本的耻文化的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7]。由此“耻”被作为道德的根本,成为社会成员的行动指南。
  作为探讨日本耻文化的重要资料,《菊与刀》以其战时的敏锐探讨至今仍享有很高的评价。然而随着探讨的深入,也出现了质疑等不同的声音。首先其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本人并没有在日本生活过,也不懂日语。其次作者是奉美国政府之命,为略论、探讨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略论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因此有失客观性和公平性。尽管其中可能有丑化日本道德或理解存在偏差的地方,但其深刻的略论论证等还是会对我们探讨日本耻文化及其民族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4 结语
  本文笔者尝试以日本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电车作为一个全新而独特的视角,论述了电车中日本人的行为表现以及这其中蕴含的日本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即耻文化,又以相反的方向略论了耻文化的由来、它对日本人性格的作用以及其不断的发展变化。不可否认的是,直到现在,耻文化在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性格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以耻为重的日本人存在着自杀率高、“睚眦必报”等相对极端的处事措施,然而作为从古沿袭至今的传统,耻文化必然有其独特的美和优秀内核。因此,作为我们这些对日本及其社会、文化等方面感兴趣的异国人,可以通过了解耻文化来加深对日本人性格和行为思考方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作田//一.『/uの文化再考』[M]./|京:筑摩//房,1967.
  [2]ル/`ス・ベネディクト. /L谷川松治/U.『定/U菊と刀/D日本文化の型』[M]. /|京:社会思想社,1972.
  [3]鲁思・本尼迪克特. 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4]井上信彦.「//の中の平和な日本」[N]./|京:化学工/I日/螅/2017.
  [5]闫志章.浅谈日本“耻文化”[J].湖南: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7.
  [6]满鑫宇.罪与耻之间的国度――从〈菊与刀〉重新解读日本的文化类型[J].云南:民营科技,2017.
  [7]赵俣.试析日本的“耻”文化[J].黑龙江:牡丹江学院学报,2017.
  注释:
  ①截止到2017年10月16日的检索结果。
  ②闫志章.浅谈日本“耻文化”[J].湖南: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7.
  ③赵俣.试析日本的“耻”文化[J].黑龙江:牡丹江学院学报.2017.
  ④满鑫宇.罪与耻之间的国度――从《菊与刀》重新解读日本的文化类型[J].云南:民营科技.2017.
  ⑤ル/`ス・ベネディクト.定/U菊と刀/D日本文化の型〔M〕./L谷川松治/U./|京:社会思想社.1972.
  ⑥ル/`ス・ベネディクト.定/U菊と刀/D日本文化の型〔M〕./L谷川松治/U./|京:社会思想社.1972.
  ⑦〔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作者单位:吉林学院外国语大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