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二外日语教育中需要导入的日本文化[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高职二外日语教育中存在着诸如重视外语技能中的听说读写译而忽视跨文化交流的诸多现象。造成的结果是学完高职二外日语课程的学生仅会一些日语语言,却很难进行简单的对外交流与沟通。鉴于此,本文重点讨论高职二外日语学习者要达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对外交流和沟通所必须掌握的相关日本文化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职;二外日语教育日本文化
  一、高职二外日语教育近况
  (一)二外日语课时方面
  高职二外日语的课时有限,一般总课时在100学时左右。而一般作为二外日语教材的《新版标准日本语》上册的建议课时是150学时左右。按照高职二外日语教育的课程要求必须达到的日语水平课时上根本不能保障。还有,因为是二外,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相关的专业,从学校到学生普遍不重视,也是造成二外日语教育当前效果不太好的一个方面。
  (二)二外日语教师方面
  高职二外日语教师方面,出现了教师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缺失而导致的失落感和职业倦怠。教师每次提醒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授课,但课堂上学生精神不振的近况,很快会令他们因为成就感的缺失而产生力不从心的焦虑感。
  (三)二外日语学生方面
  高职二外日语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抱着修个学分,考试及格不挂科的心理来上课,所以对他们来讲上课只是被动来听老师上课,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而完全失去了他们受教学的主动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对二外日语课程积极学习,努力创新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对二外日语学习越来越机械越来越麻木。
  (四)二外日语授课内容方面
  高职二外日语授课内容方面,因为课时的有限,二外日语课程内容一般围绕着教材来授课,再加上在有限的学时内需要完成一定的教育量,使的课程的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让学生了解相关对外交流的日本文化方面的内容。
  面对此番二外日语教育的环境,要改变学时,增加学时量,因为要涉及的相关情况复杂,可能性不大。因此高职二外日语教育效果要想在此种景况下得到些许的提高,日语论文题目,那二外日语教师就不得不多动心思,把有限的课堂教育时间发挥到及至,提高学生学习二外日语的积极性。要发挥学生学习二外日语的积极性就要在课程内容上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日本文化方面的内容。时间有限,因此要在二外日语教育中导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又必须了解的日本文化。
  二、高职二外日语教育中需要导入的日本文化
  (一) “ 和”文化
  1.“和”精神的原因探析
  日本是一个岛国,由四个大岛和六千多个小岛组成。日本自称“大和民族”与它是一个岛国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中到处有“和”:和食,和风,和服,和歌。“和”字也就成为了解日本的一把钥匙。日本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四面全是海,大家都住在岛上,即使不喜欢也无法去别的地方。大家如果有分歧,有斗争,结果就是共同灭亡,所以和平共处是生存的唯一途径。这样一来,日本人就有了危机感,他们觉得如果要在这个岛上生存下去,大家最好和睦共处。因此日本人在这样的土地上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喜欢和睦的性格。还有,日本的“和”精神与大米也息息相关。“和”字是由“禾”与“口”组成的,在日本“禾”一般指的就是大米。日本人的主食为大米。也可以说大米也是促成“和”精神的因素之一。
  2.“和”的由来
  圣德太子在从中国传入的儒教,佛教和法家等思想的探讨中提炼出“和”的概念。即就是反对私己私利的独断,提出基于互相协商的政治思想。圣德太子所说的“和为贵”并非是单纯的朋友之间的联系融洽。而是:以“和”之心来商讨事情,自然就会通达明理,就不会有办不成的事情。“人之和”与“宇宙之和”是相通的,这就是圣德太子的想法。并且他把这一思想写进了宪法之中。圣德太子“宪法十七条” 第一条原文“上和らぎ、下睦びて事を/(あげつら)ふに/(かな)ひぬるときは、/ち事理自ら通ふ。何事か成らざらむ”表达的就是这一“和”的思想。
  古代的日本人就非常注意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调和。圣德太子将“和”写在宪法中,明文规定后,这种思想得到了正式的确立,日本人的“和”的精神由此发展起来。
  3.日常生活中的“和”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和”的精神无处不在。运动竞技中,团队精神就是“和”精神的重要表现。如果团队不和谐,成员就算个个出色,也很难发挥出好的功效。日本的高中,每年都会举行甲子园棒球大赛,也许日本的小孩从学校开始,在比赛中,就能领会到队员与队员的和谐非常重要。这就是源自“和”的精神。
  在日本,互赠礼物是普遍的生活习惯。每年的年中,年末都会赠送礼物给亲朋好友。年中7月15日的“中元”通常会赠送夏季的清凉饮料、水果等。年末的“/暮”会赠送做菜用的调味品等表达这一年承蒙照顾的感谢之意。这种风俗习惯和日本的“和”精神密切相关。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日本人处处按照“和”的理念来作为自己的准则,由此求得和睦和谐的境界。比如日本人搬家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一般都会在安顿好之后,拿着荞麦面、肥皂之类的小礼品去拜访邻居,表达“以后请多多关照,今后要麻烦你了。”这样的意思,求得和谐共存。
  4.日语中的“和”
  日语会话中经常听到或说“そうですね。”“はい、そうです。”这样的句子。“そうですね。”和“はい。”的出现频率一般都很高。这是“和”精神在日语当中的体现。主要目的是和谈话对象保持心情一致。因此,日本人谈话的时候,态度亲切和蔼,很少明确表达“不”;“不对”这样的句子,即 日本人很少直接说“いいえ”。也就是说和西方人相比,日本人很少直接说“NO”。在日本社会,人们都习惯避免直接拒绝或者反对,尽可能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日语被称为“暧昧的日语”。如果要拒绝下班后上司喝酒的邀请,不会说成“いいえ、行きません。”而会说成“すみません、今日は ちょっと┅┅”这样的形式。之所以用如此暧昧的表达与他们追求联系的“和”精神是分不开的。   (二)耻文化
  本尼迪克提出“耻”文化的命题。并认为“耻”文化是决定日本人思想和行动的主要精神动力。日本的“耻”文化源于中国,又不同于于中国。主要强调自己的行为是否被周围人所接受,让自己感到羞耻。如果周围的人不接受,多正义的行为也不去做,如果周围的人接受,多残忍的行为也不犹豫。武士道便是这种“耻”文化的极端表现。
  在集体当中,日本人害怕被排挤在集体之外,常常不愿意表现自我,而是遵循和周围人保持同步的处世准则,也就是与其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引人注目倒不如赞同别人的意见,随波逐流。尤其是在众人面前,如果遭受愚弄或者拒绝,就会认为是一种耻辱。
  由于耻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日本人的自律意识非常强。在行动中常常存在“远虑”的观念。“远虑”就是为了避免无限制的追求一己私利而给周围的或者相关的其他人增添麻烦的意思。有人认为这样的自律方式有利于解决犯罪困境。假设在法学许可的范围内如果两人只为自己打算,谋求利益的最大化,日语毕业论文,如果遇到利益冲突就会出现犯罪困境。假如遇到此种情况两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作用,那么两人就会有所克制,共同谋求双赢的合作方式。这也是我们在3.11大地震当中看到日本人面对灾难井然有序的根本原因――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的表现,从大处来说,比如不违法乱纪,不恶意伤人,不贪占别人的功劳和便宜,不张狂傲气等等,这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常识。从小处讲,比如一些生活细节,在办公室中不拿别人的东西,哪怕是一块小小的橡皮也要有借有还,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这些事看似微小,却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教养。
  (三) “礼忠”文化
  日本社会的礼和忠源于中国文化,经过日本的改造最终形成为颇具日本特色的“礼忠”文化。所谓的“礼”指的是与日本社会等级结构紧密关系的“礼治”也就是依照礼制,礼仪,礼俗而治理。“忠”是指个人对主君和整体集团的忠贞与忠诚。礼和忠也就成了日本国民道德最基本的内容。也就是日本社会价值观的核心。这样的“礼忠”文化使的人们具有很强的报恩意识。并且对人际交往中还礼规范十分之讲究。以懂礼为荣,以受他人之礼无法报答而为耻。其中“义理”便是此文化的突出表现。
  “义理”是维系“亲子”,“兄弟”,“夫妇”,“友人”,“主徒”等人际联系中最重要,最被重视的人际交往行为规范。重点突现的是“宁可牺牲个人的幸福,也要保全他人的幸福,当对方陷入困境麻烦时,应该鼎立相助”的一种精神。所谓“义理”从字面上说就是正义的道理,也就是社会舆论期待下的社会义务感。还有相关学者把它理解为一种在缺乏爱的动机下,强迫人们不得不去做的一种道德约束。出现义理这个词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下的社会事实。比如对待我们自己的双亲,唯一的动机应该说是爱。但在缺乏爱的情况下,就必须有某种权威来命令履行相关的孝道。“义理”便构成了这种正当的权威。如果爱不能强烈地刺激人的德行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寻求理智,也就是说必须教导人们用理性来规范自己的正确行动。换句话说,当人们感受到义务的沉重压力的时候,“义理”便马上介入近来,防止人们逃避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义理”俨然如一位监督者,随时手拿皮鞭来鞭策懈怠者克尽本分,尽到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日本社会的“礼忠”文化还表现在强调按上下级联系来将人们排序,从而形成了别具日式特色的“序列”意识,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有恩必报的思维,严格的序列意识,强列的礼治理念构成了日本特色的“礼忠”文化。
  三、结语
  以上的“和”文化 ,“耻”文化,“礼忠”文化普遍存在于日语表达和交流当中。本文认为二外日语授课的过程当中,应当加入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解析并在具体的语言对话情景中加以具体的讲解,这样一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同时也能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日本的文化传统风俗,实现语言和文化的融合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实现顺畅对外交流与沟通的目的。二外日语教育的效果也会逐渐提高,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或者将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帮助影响,同时也开拓了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增添了课堂教育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喜欢学习二外日语,在喜欢的情感支配下发挥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的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井/元彦 著.『逆/の日本史① 古代黎明篇』(角川文/)[M],2017 .
  [2]李元馥 著, 朴惠园译.《漫画日本》.中信出版社[M],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