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选修课作为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均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针对作为公共选修课的日本文化课程的需求,研讨了日本文化课程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教育的实施。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日本文化;教育措施 学院教学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四部分组成。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重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之具有一技之长,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设的,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使学生一专多能。 本学期,笔者根据湖北经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增开各类公选课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要求和拓宽学生知识面这一要求,开设了“日本文化概况”这一公选课。笔者结合本课程备课、讲课中的亲身体验,就作为公选课的日本文化课程在教材和话题的选择、课堂教育的实施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材的选择和处理 “日本文化概况”一般是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到了这个阶段,日语系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曰语,对曰语和日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有“日本文化概况”的教材几乎都是为曰语专业学生开发设计的。作为公选课的“日本文化概况”则不同,由于我校并未开设日语系,选课的学生全都来自全校各个院系,选课理由是似乎对日本文化有点兴趣。这些面向专业学生的教材虽然内容系统,体系严密,但由于大部分教材图片太少,关于非日语系的公选课学生来说很难听懂。经过权衡,最终笔者并未在公选课上让学生统一购买某一教材,而是列出一个推荐阅读书目,让感兴趣的学生自行去图书馆借阅。每次上课的提纲上传到为公选课准备的邮箱,学生课后复习时自行下载即可。 二、话题的选择 “日本文化概况”作为日语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一般会开设一学年。公选课只能开设一个学期,学时仅为32学时,非常有限。而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通常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短短的32个学时内要想将所有方面的内容囊括是不现实的。所以备课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就是话题的选择――到底该讲些什么? 通过翻阅教材,笔者认为日本文化课程的教育内容首先还是应涵盖日本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使学生对日本有基本了解。因此选择了两讲一“图说日本简史”及“跟着照片去日本旅行”。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铃木孝夫指出:普通人觉察到的所谓文化的异同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多停留在具体的现象中,称其为“显在文化”,主要指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宗教等。笔者通过“日本料理”“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及“日本的传统节日”等专题为学生介绍这些“显在文化”。铃木孝夫同时也指出:与“显在文化”相对,把眼睛看不到的,仅从表面很难发现的文化称为“潜在文化”,主要指思维方式、价值观、行动样式等。“潜在文化”才是理解跨文化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日本文化课程也应重视“潜在文化”的教育,通过“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人的国民性”及“日本人的礼仪”等专题为学生介绍这些“潜在文化”。 此外,笔者和选修“曰语”公选课的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选择了一些他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如“日本动漫的发展史与近况”“日本的爱猫情结”等。最终,确定了15个话题,每次课即2个学时讲一个话题,共30学时。最后2学时作为复习及答疑时间。考核方式采取提交课程论文这一形式。 三、课堂教育的实施 首先,在教育手段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除了PPT的讲解外,色彩鲜明的图片更具说服力,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弥补文字的缺憾。通过节选日本纪录片和电视剧的片段制成的小视频,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日本生活场景,让学生对日本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宫崎骏动漫著作的同时,让学生倾听一些经典配乐,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其次,在教育措施方面,应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 1.横向启发法 在地理教育中可以采用横向启发法。即一方面着重于地理知识的介绍,另一方面注意适当地把课堂教育内容引申开来,结合日本社会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组织有关内容的最新资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 2.纵向排列法 在日本历史这部分教育中可以采用纵向排列法。由于日本概况课中关于日本历史的授课时间极为有限,所以抓重点就成为最主要的课题。有关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资料非常丰富,日语论文,为了避免单纯灌输给学生过于支离破碎的表象知识,就必须要求教师在大量阅读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取舍,着重于沿时间轴顺序对各个时期的历史变迁进行连续性的整体归纳。 3.对比法 上文提过的“潜在文化”是跨文化理解的关键,而属于“潜在文化”的思考方式、行动意识、价值观念等很难用图片、文字描绘。只有放在两个民族的对比中才能凸显。如果只是单纯地介绍日本文化的某些特点,而不把其与中国文化的特点进行对比性的讲解,或者是仅仅停留在讲解阶段,会导致学生忽略掉冲突背后可能蕴含的民族心理的异同,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日本文化。 四、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由于日本文化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师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教育中需要引用大量的案例,对教师而言就不仅仅是照本宣科的知识讲解,更是教师日本文化理解的熟练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对日本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此外,前面已经谈过了中日文化异同讲解的重要性。关于文化异同的认识,要建立在对祖国文化探讨的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日本文化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对日本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应该具备较深刻的中国文化底蕴。为了具备这些能力,就要求教师平时大量阅读各类相关书籍,日语论文,进行知识积累和沉淀。 日本文化课程的教育内容必须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显性文化”,还应重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潜在文化”的教育。在教育手段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和实物的展示来弥补文字的缺憾。在教育措施方面,应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读书充电是每一位教师胜任文化课程的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