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文学史课堂教育模式探究[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日本文学史作为学院日语系高年级的重要课程,其课堂教育模式急需改革。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传统做法,确立团队合作、教师主讲、学生课堂发言、讨论及总结的课堂教育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有利于整合师生的智慧,展现团队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略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文学史;课堂教育模式;学生参与;创新思维
  日本文学史是高校日语系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各学校都很重视。但很少有学者归纳总结教育措施,绝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略论能力。
  笔者在学院教授日本文学史,一直以来应用的也是单纯讲授的教育模式,学生很少参与其中。笔者把自己准备的讲义教案和平时积累的知识拷贝进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只顾做笔记,没有人提出异议。然而,期末考试的结果并不理想,面对需要自由发挥的小论文题型,学生不知从何处下笔,很多人仅能列举文学事件,个别学生能够围绕题目展开论述评价,但基本上都是在默写课堂笔记,缺乏独特的见解,更不用说创新思维了。这种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通过给1990年后出生的学生上课,笔者深感必须要改革传统教育模式,而且时间非常紧迫。
  90后学院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沉迷电脑网络,关心新事物,热衷于挑战新领域,有常人看来另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不愿意走寻常路,并且极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因此他们在学术领域的创新是极有可能的,也是值得期待的。作为任课教师就应该尽快帮助学生启动创新思维,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成为课堂教育的核心。
  此外,未来在日企工作决定了学生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现阶段以及未来日语系的毕业生在日企长期从事专职翻译的越来越少,多数人被要求兼做行政、企划、人事、总务等工作。这就要求毕业生成为一名既懂外语又具备创新思维且能单独负责一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能够独立策划,关键时刻还能充当翻译的职员会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公司的领导层会及时放权,给职员施展才能的空间。课堂教育可以借鉴公司管理的经验,不能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日本文学史正是这样一门可以自由发挥的课程,学生可以充分展示想象力,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
  日本学院的国语系同样开设日本文学史课程,其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由导师带领探讨生按照研究会的方式授课,或将讲义内容分为若干章节,由学生讲解评述,导师补充点评。这就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总结前人的探讨成果,撰写提纲等。导师的职责是推荐参考文献,主持研究会,对学生发表的内容进行指导和评价。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由课堂教育的“配角”变身为“主角”,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略论能力以及口才。
  笔者所在的廊坊师范大学日语专业是一支重视教育并且能兼顾科研的优秀青年团队,包括笔者在内,专门探讨日本文学的教师有两名,其他教师对日本文学也很精通。所以由笔者担任项目负责人,同几位同事组成课题组来进行日本文学史课程的教改。首先课题组重新修订教育大纲,然后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专题分类,接下来分配各自的工作:项目负责人承担每一章概况部分的讲授任务,并负责课堂录像,主持研究会和总结评价,课题组成员每人负责指导几名学生,纠正他们的发音,指导他们查阅资料,组织小规模的发表讨论练习,让学生找感觉,尽快适应新的教育模式。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近代文学以小说创作为核心,出现了夏目漱石、森鸥外、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家,所以小说部分的专题讲解是日本近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任务。把讲台交给学生是本次教改的关键,按学生学号顺序分配工作,每位学生负责一两位作家的讲解。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发生误会,有的教师总是给成绩好的学生更多机会,日语毕业论文,而成绩差的学生常被边缘化,日语毕业论文,时间久了他们会自暴自弃,对该课程和任课教师产生排斥心理。笔者只是建议学生要擅于应用自己的强项,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对讲解方式不做要求和限制。笔者对日本近代文学的概况进行了讲解和论述后,正式开始以学生为主讲人的专题课程,并为他们录像(录像既为了保存教改资料,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看回放来纠正自己的仪态和发音)。第一位学生的表现就超出了笔者预想:她负责讲解两位写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坪内逍遥和二叶亭四迷,幻灯片制作的非常精致,还从网上找到了作家的照片(插入图片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内容很丰富且有条理,主次分明,将重点放在了对二叶亭四迷的介绍上(二叶亭四迷的《浮云》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出发点),分为简介、生活经历、著作介绍等几部分来讲解,然后着重介绍了《浮云》。讲解结束后其他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些学生还指出了主讲人的优点和缺点。接下来笔者提出一个问题:“浮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她回答说,女主人公阿势思想左右摇摆,就像游弋在其他人物之间的一朵浮云。这是她通过精读著作得出的结论。笔者提示说,如果再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在明治初期的社会背景下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都像是浮云,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异同。随后笔者从《浮云》中选出一些精彩的篇章段落给学生朗读,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品味日本文学的特色,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有意尝试将日本文学史课和日本文学选读课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探讨不脱离著作,有助于将来毕业论文的撰写。几位学生还谈了对《浮云》的看法,有的人欣赏二叶亭四迷的创作风格,觉得写实性强,但也有人表示著作读起来很压抑,不如中国小说看起来爽快。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可见大家课前都做了准备,最后笔者对整堂课进行了总结。之后的几位学生发言各具特色,而且在笔者的引导下,他们越来越重视对作家代表作的略论。其中一个学生在讲解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时,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个美少女伴随着动听的音乐讲述小说的精彩片段。由此可见90后学生对新媒体的热衷,这种创新式的做法值得发扬和推广。学生在论述作家著作时,能够不循规蹈矩,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有些想法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虽然一些观点缺乏足够的依据,但是这种创新思维应该受到鼓励。该学期的日本文学史课程进行得非常成功,学生普遍认可这种教育模式,评教成绩很高。
  课题组将这种教育模式命名为“TJXT”,即T团队合作、J教师主讲、X学生课堂发表、T讨论及总结。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整合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展现团队精神,培育创新思维。授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时间有限,名作赏析内容所占比例较少;大学图书馆日文版日本近代文学图书资料偏少;多媒体教室电脑病毒多;学生的词汇量、语法水平以及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另外“TJXT”教育模式简单可行,实用性强,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可以作为今后全校公选课的授课模式。日本的文学著作是我们了解日本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学包罗万象,学习日本文学不仅可以了解日本的文化,而且可以了解日本的政治、经济、历史、国民的心理和性格,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如意.日本文学史[M].保定:河北学院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