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的比较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出发,以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为探讨对象,应用比较文化的探讨措施,从历史背景、宗教作用及思想体系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进行对比探讨,以说明这两种茶文化所体现的不同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影响。从而加深两国人民对茶文化及民族文化的理解、促进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流。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茶  文化  茶道  茶艺
  一、引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制茶、喝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中国也是最早种植和饮用茶叶的国家。茶渐渐成为中国人喜爱的常用饮品。茶是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至今已成为包含艺术、哲学、宗教、礼仪的综合文化体系。茶文化已经变成中日文化交流的羁绊。
  二、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饮茶一直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在不知不觉间扎根于人们心中,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可以说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中心。
  (一)茶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饮茶的历史已有5千年以上,被称为茶的故乡。据世界上最古老的茶神陆羽的作品《茶经》记载,人们熟知茶要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神农氏尝百草,偶然发现了以茶解毒之法。
  一般认为,茶的发祥地在中国南方的四川省到云南省之间的亚热带地区。茶最初是煎来做药用或茶粥这样的食物的,汉代著成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留下了对于饮茶的最早叙述。
   茶在中国历史上渐渐普及到寻常百姓家。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茶叶日渐衰微。进入改革开放的90年代,中国茶又开始复兴,现今在一般家庭中也兴起了饮茶之风。而且不只是中国大陆,茶的栽培措施还传到了台湾,并在台湾培育出了优质茶叶。
  (二)中国茶的种类
  虽说中国茶的种类有1000种以上,但根据发酵的程度大体分为6种。绿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每种茶都以颜色命名,给人很美好的印象。
  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茶的品种、饮茶的措施也大相径庭。从地理上来看,长江以北的人们爱喝茉莉花茶,以南的人们则爱饮绿茶。另外,西南、西北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喜好。这些各色的饮茶、煎茶措施象征着各地人民与茶的关联。
  (三)与中国茶相关的文化内容
  之所以说茶是风雅的爱好,是因为制茶的工艺中,包含着很多的学问。茶树的栽培和茶叶的加工就不必说,茶具、水以及冲泡的水温都必须要精心考虑。
  1.茶具
  茶的专用器具的制作是从唐代开始的。在《茶经》中记载,除了金银的茶具,最后还发展到青瓷、陶器、玻璃、金属等大约20种的茶具。
  不同的茶,使用的茶具也不同。乌龙茶要用玻璃杯,而功夫茶则要使用白瓷杯。
  2.茶的作法
  唐朝的茶以固体的“茶饼”为主,分为粗茶、散茶、抹茶和茶饼4种。宋代,新的制茶措施接连出现,茶的种类暴增。茶从固体的“茶饼”到“团茶”成为主流。元代出现了花茶。明朝时,各地的花茶贸易已经普及开来了。这时候的饮茶法,已从煎茶逐渐变成了泡茶。饮茶之处也从室内转到室外。
  3.中国的茶艺
  在中国,茶的泡制措施叫做“茶艺”。如今日本实行的中国茶艺就是在福建、广东发祥的“功夫茶”。功夫茶为了可以享受茶的香气,大多使用沸腾的水。但是,出来气泡的热水由于氧气不足而不适宜泡制茶叶。功夫茶是当今中国茶艺的主流。
  泡茶的工序中作法和形式成为了中国茶艺的重心。据说客人们都被这种周到的招待和茶的香味所感动。
  三、日本的茶道
  在日本有很多诸如茶道、花道、弓道、剑道等的“道”。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茶道。
  日本的茶道虽是产生于中国的,日语毕业论文,但传到日本之后,和日本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开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日本,茶道依然盛行。
  (一)茶道的历史
  把茶从中国带到日本的是平安时代作为遣唐使派到唐留学的僧侣们。当时的中国茶是类似于现在乌龙茶的半发酵茶。那时茶的颜色就是现在日本所说的茶色。当时的日本人很喜欢茶,把茶叶作为药服用,只泡制必要剂量的茶叶。
  到了镰仓时期,名叫荣西(1145-1215)的日本禅师数度到中国留学,从南宋归国之际,把茶的种子作为消除僧侣困神的药物带回了日本。在日本,同禅一起发展起来。
  室町时代,在村田珠光和武野绍鸥的主张下,完成了“闲寂茶”,茶之汤也升华成了“道”。
  安土桃山时代,受到了秀吉重用的千利休,将至今为止的游戏性质很强的茶之汤提高到了艺术的境界,也因为这个功绩而被尊为日本的茶圣。
  (二)与茶道有关的文化内容
  茶道的灵魂是“一期一会”。在这里的意思是,“同客人的相会,一生中可能仅有一次,主人为了这可能仅有一次的相会,妆点鲜花,备上好茶,用最真诚的心思对待客人。”客人作为被招待的一方,如果关于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谢”的话,自然就能实践茶的作法。用茶招待客人的过程是复杂的,特别是有种种的“行礼”。品完茶后,也要尽量保持茶碗干净的状态,用手指拭去喝茶的痕迹。
  (三)茶道的思想
  日本的茶道,并非区分味道的浓淡、鉴别茶品质的优劣,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饮茶形式,追求闲寂,加强和睦,陶冶情操。
  日本的茶圣千利休大师将禅学调和到茶道中,提倡“和、敬、清、寂”,创造了今天的茶道。在与禅学结合的过程中茶道被不断地深化。“茶禅一味”已成为追求茶道的日本人的思想境界。
  四、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历史背景
  1.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文人阶层
  中国最初饮茶的人,一般认为是神农氏。魏晋以来,天下大乱,文人中盛行“清淡”的风气。陶渊明和竹林七贤等文人们用茶平静心情,提高了清淡的氛围。就这样,茶成了文人生活的必需品。清淡的风习中产生了玄学。玄学是儒、佛、道三教的思想融合后的学说。这时候开始,热衷玄学的文人们开始喜欢茶,创作了描写茶事的诗文。   到了唐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中国的茶文化业已成熟。唐中,饮茶之风普及到全国。这与唐代的诗作繁荣息息相关。明清时期,茶人们将茶艺推到了最高境地。
  从历史上看,中国文人隐逸生活给茶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作用。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国的文人阶层有着很深的联系。
  2.日本茶道的形成和社会阶层
  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奈良时代,从中国传来的茶叶首先是在贵族和僧侣间作为药用的。平安时代以后日本开始进行茶树的栽培,茶渗透到了武士中间,室町时代身份高的人相互之间用豪华的茶具开茶会。那个时代的茶道关于平民来说是闻所未闻的。战国时代,茶之汤被视作武士的乐趣。静静地点茶,可以安慰生于乱世的心灵。足利幕府的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能阿弥、村田珠光的结合拉开了茶和权力相结合的幕布。丰臣时代由绍鸥的弟子千利休完成了闲寂茶道,茶道成了上流阶级社交的手段。
  也就是说茶道,即 “茶之汤”在日本的历史上,是由当权者和统治者形成的,是在武士阶层传播开来的。
  (二)宗教信仰的作用
  1.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作用下的中国茶文化
  有三千年以上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是由儒、道、佛三教的精神形成的。儒家修茶的德,道家修茶的心灵,佛家修的是茶的性。三教一体化对中国的茶文化有很大的作用。
  茶在儒教,成为了践行社会伦理,感化社会精神,明确社会礼教的工具。关于佛教的僧侣来说,茶支持着来世净土的信念,是到达彼岸的手段。茶在道教里也是享受自然,到达自然世界的桥梁。三个教在茶文化中用茶的品性调和人类。
  2.禅和日本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主要反映的是禅宗的思想。日本文化、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也融入其中。荣西第二次去宋留学的时候学习了临济禅,在日本的禅寺把抹茶法发扬光大。而且可以说这是“茶与禅”的联系的开始。禅中最根本的精神是“对一切有形物的否定”。所以,禅既否定文化,又否定生命性、主体性的人类,甚至连佛祖都否定。但是,禅思想本来的目的并不是“否定”。这种否定是为了指向“真实的人类存在”的手段。所谓真实人类的存在是自己感觉“无相的自己”。这里就产生了与茶的联系。茶道的精神也是“无我”。也就是解放精神,真正地自由。在四张半席的空间里,把身份、地位全部舍弃,从生活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无限地解放自己。这些种种就是茶道和禅无法断绝的联系。
  (三)思想体系
  1.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是,饮茶时的道德,这便是所谓的“茶德”。中国自古就有茶道,但是没有受到宗教的作用。随后,中国的茶艺和儒教、佛教、道教的思想一体化,各阶层的人们也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爱好选择不同形式和思想的茶艺,并将其展开。因此,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规则。二十世纪以后,茶文化受到热捧,为了理解中国的茶道精神,更多人认为有必要总结“茶德”。现今,中国茶艺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清”“敬”“和”“美”。
  这其中,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和”是天和、地和、人和的意思,日语毕业论文,代表着宇宙万物的统一后,从中生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静等。而且,中国人说的茶德(清、敬、和、美)是通过茶艺饮茶时,将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和中庸、协和的精神贯彻起来的品德。
  2.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在日本学术界说明日本茶道思想的时候,常常使用“和敬清寂”、“一期一会”这两个概念。其中,“和敬清寂”是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此理念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千利休把“和敬清寂”当做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另外,江户末期的茶人井伊直弼在《茶汤一会集》中说到了“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是指关于一生中仅此一次的邂逅,要珍惜对待。这是茶人在做茶事时候的心情。主人会对壁龛里装饰的挂轴、花以及茶碗等用心准备。另一方面,客人对主人的招待怀着感谢的心情。双方都可通过茶事感受生命的充实。
  如果说“和敬清寂”表现出日本茶道的禅学思想;那么“一期一会”便可称为日本茶道的人文理念。
  以上从历史背景、宗教作用和思想体系三个方面,试着探索了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不同点。此外,在其他方面,两国的茶文化也有诸多不同。比如,中国的功夫茶看重的是赏茶色、品茶香,因此关于茶的品质和口感更加重视。而关于饮茶的措施、顺序等没有日本那么繁琐和精细。另一方面,日本的茶道,更加重视喝茶的时间、空间及同席人之间的联系。通过严谨的饮茶顺序和形式,来追求幽玄,加强和睦,陶冶情操。
  五、结语
  本文以中日两国茶文化的探讨近况为依据,站在比较文化的立场,从历史背景、宗教思想和思想体系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进行了对照探讨,试着探究了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不同点。另一方面,通过略论不同,推动加深两者的关系。正如仓泽行洋氏(日本茶道学会会长)所说,“日本的茶道是中国茶道之子”,意思就是没有中国茶文化的基础,就没有今天日本的茶道。另外,关于日本的茶道,仓泽氏说到“茶道生于中国,在日本开花、结果,是卓越的生活文化。茶道从单纯的饮茶习俗的领域脱离出来,成为了高度的精神文化。陆羽的《茶经》证明了这一点。茶道传到日本后,与日本文化传统相结合,实现了新的发展,终成具有深远的哲理和丰富的艺术表现的综合文化体系。”也就是说,茶道文化是中日两国相互补充创建完成的。
  可见,茶文化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大的影响。那么,茶文化是怎样将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心理结合起来的?原因何在?这些问题还不是十分明了。因此,结合两国人民不同的文化心理,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中日两国的茶文化进行更深的探讨将成为我的下一个探讨课题。
  参考文献
  [1] 仓泽行洋.艺道的哲学[M].东方出版社,1983.
  [2] 川胜平太.茶的文化和文明[M].小学馆,1987.
  [3] 芳贺四郎.闲寂的探讨[M].淡交社,1978.
  [4] 谷川/厝/.茶的美学[M].淡交社, 1984.
  [5] 郭孟良.中国茶史[M].山西古籍出版社,2017.
  [6] 吉村亨.日本的茶[M].淡交社,1984.
  [7] 久松真一.茶道的哲学[M].淡交社,1984.
  [8] 棚桥簧峰.新版中国茶文化[M].紫翠会出版社,2017.
  [9] 千宗室.<茶经>与我国茶道的历史意义[M].淡交社,1983
  [10] 水宫秦彦.日华文化交流史[M].富山房,1987.
  [11] 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12] 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7.
  [13] 永岛福太郎.详说初期茶道史淡交社[M].2017.
  [14] 余悦.日本茶韵[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17.
  [15] 张婷婷.从茶道形成的历史看日本人的本土化创新意识[J].东北亚外语探讨,2017(3):91-96.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