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汇储备形成流程及作用比较[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受目前世界金融危机作用,国际外汇市场剧烈波动,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危险。中日两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但由于外汇储备形成流程的异同,相比日本,我国在外汇储备管理和化解外汇储备风险方面的难度更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外汇储备;形成流程;汇率制度;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7)04-0025-04
  
  伴随着国际贸易顺差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外汇储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由2017年的165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9460亿美元, 增长了10.75倍。这笔庞大的财富,在有力体现我国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 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作用, 主要包括: 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增加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危机下,美国、欧洲、日本经济下滑,我国的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威胁。中日两国是当前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本文将中日外汇储备形成流程进行比较, 旨在揭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不合理因素, 为有效缓解外汇储备压力提供参考。
  
  一、中日外汇储备的形成流程异同
  
  国际收支顺差仅仅是外汇储备增加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不论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于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增加,还是国际投机资本流入,都会直接形成国内居民的外汇存款, 并不能直接形成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因此,从国际收支顺差到外汇储备增加,必须经历一系列环节,略论中日两国外汇储备形成流程,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巨额外汇储备数字背后的真正含义。
  长期以来, 中国外汇储备形成流程一直没有多大改变,即使在2017年汇改后,也只是稍做变动。简单地说,中国外汇储备流程由三个层次组成:国际收支顺差,中国居民外汇净收入增加(主要有出口收入和引资收入);强制结售汇下(2017年后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 外汇收入由居民和公司转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外汇头寸增加;头寸限额管理下,商业银行卖出净买入的外汇,银行间外汇市场供大于求,央行在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动机下, 买入商业银行外汇, 形成央行的外汇储备。 日本外汇储备形成流程与中国相似,只是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小,因此相对简单一些,大致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国际收支顺差,国内居民外汇净收入增加;居民自主持汇、结售汇,商业银行外汇净买入; 商业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自主买卖外汇,在阻止日元升值动机下,财政部指导央行买入外汇,外汇储备增加。通过略论中日外汇储备形成流程,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一)外汇管理政策异同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执行“藏汇于国”的政策,即通过限制微观主体如公司等的外汇持有量, 将外汇资源集中到国家, 以实现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汇率稳定的功效。但近年来,在外汇储备超速增长的压力下,我国政府力图改变“宽进严出”的政策取向,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但与“藏汇于国”政策的强制性不同,“藏汇于民”主要是创造政策环境,居民意愿执行,政策效果主要取决于“民”的“藏汇”需求。但“藏汇”需求是有条件的,要受外部因素的制约。要想让老百姓们愿意藏汇,必须要有活跃的外汇市场、畅通的投资渠道、丰富的金融工具和极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国际市场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外汇交易及时调整。但中国当前外汇交易品种少、交易时间短,不能做到有效避险。在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下,居民持汇实际上意味着承担汇率损失,理性选择就是继续结汇,因此“藏汇于民”效果并不明显,外汇资源依然向国家大范围转移,外汇储备继续增长。
  日本一直执行“藏汇于民”的政策,并为国内居民创建了愿意“藏汇”的外部环境,使个人、公司、银行愿意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持汇、结汇、售汇。(1)日本拥有相对发达的外汇市场。 日本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就开始实行管理浮动汇率, 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全球第二大外汇市场――东京外汇市场。虽然与伦敦外汇市场相比, 东京外汇市场还不够发达, 但市场体系相对完善, 基本符合日本居民保值、投机需要。(2)日元是全世界汇率波动最大的币种之一,持有外汇并不一定意味着承担汇率风险。受日本经济状况、美国汇率政策、国际事件的作用,日元汇率一直处于升、贬值的交错变化中,日本居民也因此练就了汇率深水区的“水性”, 掌握了一些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获利的技巧,持汇动机增强。(3)日本放松资本管制,资金可以自由流出流入,关于有外汇供给和需求的公司来说,持汇可以减少转换风险。在具备了上述“藏汇”的外部因素后,日本居民的持汇意愿一直较强。据报道,日本民间持有3万亿美元。在“藏汇于民”、“民”愿“藏汇”的氛围下,日本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不大。
  (二)汇率制度异同
  我国在2017年汇率体制改革之前, 实行的是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即相对固定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在1994年1月1日实行汇率并轨时, 我国政府就明确要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除1994年至1997年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从1美元兑人民币8.7元升至8.28元,此后就变化很小,表现出超稳定状态。由于在此期间美国经济状况大起大落,而我国经济实力稳步提高。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这种变化很小的状态与汇率变动取决于两国经济实力之比的理论相矛盾, 所以世界银行早已把人民币汇率归于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 在国际收支常年顺差的情况下, 为维持相对固定的汇率水平, 中央银行只有通过调整外汇储备来消除外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缺口,因此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自2017年7月21日,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参考一篮子货币赋予人民币汇率很强的灵活性, 汇率由市场供求和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共同决定, 因此保留了货币当局汇率调节的主动权和控制力, 但同时也存在不能稳定汇率预期的缺陷。 在政府控制下的较低幅度升值不能体现真正的市场供求时, 必然导致进一步升值预期, 其结果是大规模的外币对人民币的兑换, 外汇市场需求缺口继续存在, 中央银行依然需要持续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渐进升值。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虽然市场化程度增强, 但政府干预的程度依然较大。
  日本实行的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单独浮动汇率制度。 单独浮动是指一国货币不与任何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关系, 其汇率依据外汇市场的供求联系自行上下浮动。 单独浮动的优点是汇率水平的变化基本上反映客观经济情况的变化, 汇率的变动灵活且富有弹性,一旦国际收支出现失衡,外汇市场上的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 从而对国际收支与整个经济进行自发调节, 不需要专门的政策和强制方法就可以自动平衡外汇供求。 日本从1971开始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起,在国际经济、政治因素的作用下,日元一直处于剧烈波动之中, 充分体现了市场化的汇率特点。 但考虑到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的一些危害,在日元升值压力过大时,日本政府也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 使日元汇率维持在日本经济可以接受的上下限范围内。 日本的这种市场干预行为是符合国际规则的, 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曾经采用过。 只不过基于巨额的外汇储备和较高的对外经济依赖,日本对外汇市场干预相对较多。但这并不是说,日本的汇率制度与中国相仿,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干预的程度: 中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持续的,而日本则是暂时的。

  (三)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异同
  我国由中央银行负责管理外汇储备。 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严重不足,经济运行高度依赖全球市场,因此保持汇率稳定、实现外部均衡成为压倒一切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选择央行负责管理外汇储备, 才能确保本国基础货币供给与外汇储备的变动保持同步, 实现汇率稳定和整体经济的正常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 央行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央行, 主要货币政策都是围绕汇率稳定这一主要目标展开的,央行的独立性受到作用。
  日本由财政部主导管理外汇储备。 日本是独立性较强的开放型经济大国, 由于强调本国经济的独立性,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是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然而,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是两个经常不相容的宏观调控目标, 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政策工具相互配合才能实现。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财政政策优于实现对外均衡,货币政策优于实现对内均衡。所以日本与美国、英国之类的大国一样,确定了由货币当局负责内部均衡、 财政当局负责外部均衡的分工。 由于外汇储备更多的涉及外部均衡问题, 日本很自然的选择由财政当局主导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负责决定是否应用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制定汇率政策以及确定储备管理指导意见等。
  
  二、 外汇储备形成流程异同对中日两国经济的作用
  
  (一)政府承受的压力不同
  中国政府承受的压力大。(1)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难度大。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大规模的流动,金融市场的汇率和利率波动剧烈,中国政府集中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中国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以美元为主,美元汇率的走低,意味着美元资产的缩水不可避免。 如果按60%的美元储备计算,我国外汇储备中有大约12017亿美元正在发生账面损失。如果美元长期贬值,其结果必然使中国央行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抛售美元止损,必然会对周边国家带来示范效应,导致美元暴跌。美元暴跌,不仅将导致剩余储备及未来美元储备缩水, 还不利于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外需不足,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经济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如果不抛售美元,储备资产面临缩水危险,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汇率战” 和贸易摩擦将继续加剧,投机资本还会继续流入中国, 带动中国的资产泡沫膨胀,加大央行金融调控的难度。(2)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下降。在人民币长期顺差的情况下,为维持固定的汇率水平或渐进升值的汇率状态, 央行必然通过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来增加外汇储备, 以消除外汇市场需求的缺口,从而导致货币供应依附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 为缓解基础货币大量投入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央行主要采用发行央行票据方式对冲, 但同时也使央行处于我国货币市场上最大的做市商和调控当局的矛盾身份之中, 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增加, 加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这两个货币政策操作主要对象之间协调的难度。近几年,随着国际收支顺差额度的急剧扩大, 央行票据对冲基础货币投放的空间进一步缩小,央行只能加大政策力度,通过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 向各类金融机构推出各种存款等方式对冲。但面对未来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央行对冲基础货币投放的任务更加艰巨, 对冲的政策效果也将越来越乏力。外汇流入、对冲、外汇再流入、再对冲,这种对冲操作不仅要支付不菲的成本代价,还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日本政府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1)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较小。 虽然日本政府也像中国政府一样,美元资产的管理处于两难之中。但由于日本政府执行“藏汇于民”的宽松外汇政策,外汇资产分散在政府、公司、个人三方手中,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压力相对较小。 由于近几年日元处于升贬值波动之中,只有在日元升值时才需要干预外汇市场,从外汇市场上大量买入外汇,如2017年、2017年日本面临日元升值的趋势, 日本银行进行大规模的买入美元操作,致使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在日元处于贬值趋势或日元稳定时, 并不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所以1985年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日本外汇储备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并不大。由于日本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是暂时的、短期的、渐近的,日本政府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也较小。(2)货币政策与汇率的依附联系相对较弱。 虽然日本政府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依然受汇率贬值导向的作用,但相对而言,受汇率的作用较弱,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与中国的人民币渐进升值不同,日本在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度升值,3年内日元升值105.1%,日本央行并不需要因阻止日元升值而大量买入美元、投入本币。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以国内经济状况为依据, 为缓解净出口下降或增长放缓对经济增长的不利作用, 刺激国内需求而实施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效果。二是在陷入低利率陷阱、 利率几乎不存在下调空间的情况下, 只能依靠日本央行干预以阻止日元升值, 但日本央行的干预与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并不矛盾。 日本央行干预汇市的最主要措施是口头干预, 通过言论导向,引导市场主体减少日元需求, 这种措施不会与国内货币政策产生任何冲突。此外,还通过与美联储、 欧洲央行的联合干预或单独抛售日元的方式抑制日元升值。 这种措施表面上似乎也会产生基础货币投放的政策效果, 但由于央行抛售的日元主要来自于通过财政部发行的短期融资票据(FBs),因此不会形成对本国货币供给的压力。总之,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对汇率的依附性较小。
  (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不同
  我国在央行主导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央行购买外汇的方式只能是投放基础货币或发行央行票据。 投放基础货币过多, 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发行央行票据, 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对冲外汇占款的货币投放,但由于央行票据最终仍需要偿还,货币投放的压力依然存在。
  在日本是由财政当局主导外汇管理体制, 央行仅负责外汇储备的日常管理。 为解决购买外汇资产筹集资金的问题,日本财政部专门设置“外汇基金特别账户”(FEFSA)来管理这笔外汇储备。FEFSA由外币(主要是美元)基金和日元基金两部分组成。当需要购买日元时, 则动用日元基金; 当需要购买美元时,则动用美元基金。FEFSA筹集日元基金的基本手段是在市场上发行短期融资票据(Financial Bill, FBs),FBs被定义为调节资金余缺的现金管理券,这笔负债对应的是等值的外汇资产, 在经济上具有自我清偿的特征,所以不被记入政府债务,无论发行多少,均不会增加政府债务和货币供给的压力。从而有效地切断了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供给之间的直接联动联系,不会造成基础货币过度投放和通货膨胀压力。不仅有效地避免了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产生的直接作用,而且隔断了不稳定的外部冲击。
  
  参考文献:
  [1]刘昌黎. 日本外汇储备过剩及其应用的问题与出路[J]. 太平洋学报,2017(2).
  [2]翁雪琴. 中日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动作比较[J]. 新金融,2017(9).
  [3]陈兴亮,周裕新. 日本外汇储备的略论[J]. 南方金融,2017(5).
  [4]张曙光,张驰. 应全面动态地看待外汇储备问题[J]. 金融管理与探讨,2017 (6).
  [5]王元龙. 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吗[J]. 经济学动态,2017(4).
  [6]冯永富等. 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与应用[J]. 经济学动态,2017(10).
  [7]李素琴. 中国外汇储备过剩的原因、负效应及其对策[J]. 新金融,2017(12).
  [8]李扬等. 循序渐进实现藏汇于民――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N]. 中国证券报,2017-01-18.
  
  (责任编辑:李丹;校对:郄彦平)

日语毕业论文日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