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的拒绝表现的比较[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稿以Brown&Levinson的Politeness为理论背景,日语毕业论文比较中日两国对依赖的拒绝表现。通过对照比较的结果,日本人拒绝时进行两次以上的道歉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而中国人包括日语学习者只进行一次道歉,只顾及自己的积极面子的倾向较明显。还有与先行文献相反的是,大多数的日本人认为对长辈表达暧昧的拒绝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因此明确说出结论拒绝长辈的日本人要比中国人多。另外还发现日语学习者在表示同感和缓和联系的表达中有发生误用的倾向。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交流能力 意思公式 Politeness 拒绝表现
  一、问题提出
  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中,为了预防因文化异同而导致的误会,理解和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是必要的。学习恰当的拒绝措施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在中国国内对于拒绝的指导内容如下。
  ①“残念ながらご依/mに/辘袱/ねます。”
  ②“失礼ですが、お断りいたします。”
  ③“いや、/Y//です。”
  让交流变得更加的圆滑,以上的拒绝表达方式是不正确的。为了学习和掌握在日本社会如何选择拒绝的表达方式和措施,本稿以B&L(1987)的Politeness理论为背景,以Beebe et al.(1990)的“意思公式”为略论措施,对照比较中日两国对依赖的拒绝表现。
  二、调查内容及修正的“意思公式”
  本稿的依赖内容为“老师(亲/疏)让你受理研究会的报名”和“同学(亲/疏)向你借钱”,根据“意思公式”的出现顺序和出现频率来探索日语母语者(JJ),非日语学习的中国母语者(CC),中国国内的日语学习者(CCJ),在日留学生(CJ)的拒绝表现的特征。
  本稿中使用的“意思公式”为如下表1。本稿是以B&L的Politeness理论为基础,划分了各个“意思公式”优先维护谁的积极面子的。
  三、调查结果和考察
  1.使用顺序。
  表2的“使用顺序”是指每个意思公式在一句话中使用的顺序。
  从整体上看,无论对长辈还是对同辈,JJ不分亲疏联系,选择H-PF“道歉”先行型的最多。也就是说,JJ拒绝长辈或同辈时,优先考虑的是对方的积极面子。理由说明中选择S/H-PF“理由/h明”先行型的最多。S/H-PF“理由/h明”例子为“その日は、会社の/h明会に行か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从此例子可以看出由于客观原因不得不拒绝对方的依赖,是一种既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又不失自己的积极面子的说明。
  CC无论对长辈还是对同辈,不论亲疏,使用最多的是S-PF“理由说明”先行型,这一点与理由说明中选择S/H-PF“理由/h明”先行型最多的日本人有着鲜明的对比。CC的S-PF“理由说明”为“周六我想去参加一个招聘会”,“周六要参加招聘会,想去试试”等等,用“想”,“要”直接表达自己主观的意愿和想法,也就是说这是只考虑自己的积极面子的表现。
  CC无论对长辈还是对同辈,不论亲疏,使用最多的是S-PF“理由说明”先行型,这一点与理由说明中选择S/H-PF“理由/h明”先行型最多的日本人有着鲜明的对比。CC的S-PF“理由说明”为“周六我想去参加一个招聘会”,“周六要参加招聘会,想去试试”等等,用“想”,“要”直接表达自己主观的意愿和想法,也就是说这是只考虑自己的积极面子的表现。
  日语学习者CCJ和CJ,与JJ一样对长辈、同辈不论亲疏亲近,选择H-PF“道歉”先行型的最多。这是说明因受到学习日语的作用,日语学习者选择最多的是H-PF“道歉”先行型,但首先道歉的比例要比JJ少。
  使用顺序的对照比较中,我们需注意的是日语学习者CCJ和CJ受母语的作用选择H-PF“共感”先行型的人过多。JJ对长辈表示同感的只有2例,而日语学习者CCJ和CJ表示同感的合计36例。以下看具体的内容。
  JJ表示同感的内容都为定型的,比较保守的。CJ中也有使用定型的同感,但大多数的人使用“~たい”表示同感。大部分的CCJ用“本当に”,“すごく”,“とても”等副词来修饰“~たい”表示同感。
  从CC和JJ所表示同感的内容中不难看出,与表达较为保守内容的JJ相比,CC强调自己意愿的内容较多。日语学习者所表示的同感会让日本人感到有点夸张,感到有违和感。为了日语学习者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必要详细讲解这些异同点。
  2.使用频率。总结使用的“意思公式”以及它的频率,也是以亲属联系来区分。“使用频率”是指特定的“意思公式”在说话中使用的次数多少。
  JJ不管亲疏联系和上下联系,80%以上的人都选择道歉,尤其是对长辈进行两次以上的道歉的比例占25%以上。具体举例如下。
  (2)すみません。土曜日は就/活/婴腔嵘绀握h明会に行くのでできないです。
  第一次道歉
  申し/Uございません。
  第二次道歉
  如例子(2)一样,日语论文,以道歉开始以道歉结束的拒绝表现,多用于对方为长辈的时候。
  CC对联系好的长辈和同辈使用S-PF“理由说明”的最多,选择重视自己积极面子的策略,但对联系一般的长辈选择最多的是H-PF“道歉”,也就是说,与联系一般的长辈有“心理上的距离”,使得要考虑对方的积极面子。
  日语学习者CCJ,CJ和JJ一样,使用H-PF“道歉”的最多,但进行两次以上道歉的人数比日本人少很多。
  从“使用频率”的对照比较中发现,JJ不论长辈还是同辈,不论联系好还是联系一般,最后都会使用BOR“结论”的人占60%以上,相反包括日语学习者的中国人使用BOR“结论”的比例平均不超过20%。这样的结果是与很多先行文献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大多数的JJ认为,对长辈使用暧昧的表现表达拒绝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因此要明确地说出“结论”。下面是各个BOR“结论”的内容。
  (3)BOR“结论”
  从上述BOR“结论”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包括日语学习者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使用“不能”、“不了”,“できません”“~ことができません”“行けない”来表示拒绝的原因不在于主观上的不愿意或不接受,而是客观上的条件或能力上的不允许导致的拒绝。
  另外,日语中会用表示推测的“~かもしれません”和“どうしても”,“あいにく”,“ちょっと”等副词来缓和拒绝的内容。CCJ使用这些缓和表现的较少,应在教育过程中多介绍和讲解与之相关的起着缓和影响的此类表达。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虽然日语学习者使用的“结论”的频率较少,但也出现了“いやです”,“行きません”等失礼的结论。这样的拒绝内容,使对方产生“只顾自己的主张”,“自我中心”,“不考虑别人”等误会和不必要的摩擦,以至导致失败的跨文化交流。
  四、总结
  通过中日拒绝表现的对照比较,总结出以下几点。
  日本人不论亲疏远近和上下联系,首先要进行道歉,把道歉的行为放在首要,这一表达方式体现出日本社会文化形成的规律。也就是说,即使是联系很要好,也要优先进行道歉,这是对对方的肯定和维护对方积极面子的行为,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中国人是根据亲疏联系和上下联系,维护的面子是不同的。中国人不管是亲疏还是上下联系不习惯道歉,这与优先道歉的日本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外国语环境中的日本语学习者和在目标语言环境中的留学生来说,表示过多的“同感”和很直接的“结论”拒绝都是来自于母语的作用。应在教育过程中教授和讲解符合各个场面的不同拒绝表现的功能及它的选择措施。
  参考文献:
  [1]尾崎喜光、「依/m・/幛幛//する断りにおける配/]の表/F」、国立国/Z探讨所「言/Z行/婴摔/ける『配/]』/T相」、/|京:くろしお出版、2017.
  [2]/銎终嫒恕/『ポライトネス入/T』、/|京:探讨社、2017.
  [3]Brown,P.& Levinson,S.C.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