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学院生对残疾人印象的比较[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目的:研讨中、日、韩3国学院生对智力残疾人和非智力残疾人印象的因子结构特征。措施:以中国(1106名)、日本(493名)、韩国(466名)的在读学院生为对象,采用语意略论法(SD法)对智力残疾人和非智力残疾人进行印象评价的问卷调查,并运用因子略论法及方差略论对结果进行结构略论和比较。结果:从中国的问卷回答中分别抽出了对智力残疾人印象的“社会性,能力,能力以外的评价,温和性,外向性”5个因子和对非智力残疾人印象的“能力以外的评价,亲近,希望-期待,社会性”4个因子;从日本的问卷回答中分别抽出了对智力残疾人印象的“融合性、外向性、评价”3个因子和对非智力残疾人印象的“接受、评价、外向性”3个因子;从韩国的问卷回答中分别抽出了对智力残疾人印象的“评价、承认-接受、温和性、活跃-外向、普通-社会”5个因子和对非智力残疾人印象的“评价、承认-接受、活力-生机、性情-性格”4个因子;从3国全体学院生的问卷回答中分别抽出了对智力残疾人印象的“社会亲和性、评价、外向性”3个因子和对非智力残疾人印象的“社会性,能力以外的评价,希望-期待”3个因子。结论:(1)3国学院生对非智力残疾人印象比对智力残疾人印象较为积极、好意。(2)3国学院生对智力残疾人和非智力残疾人印象的因素结构存在很大异同。(3)3国全体学院生对智力残疾人和非智力残疾人印象的因素结构不同。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对残疾人印象;语意略论法(SD法);东亚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7)006-0431-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7.06.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impressions of Chinese,Japanese and Korean on the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other disabilities.Methods:Taking the three countries'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impressions of the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other disabilities with SD method.Results:Five factors and 4 factors for impressions of the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other disabilities were chosen from the Chinese answers in the questionnaires,3 factors and 3 factors from Japanese,5 factors and 4 factors from Korean,and 3 factors and 3 factors from the whole sample of these three countries.Conclusion:(1)All college studentsfrom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relatively positive and nice impression of other disabilities compared with the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2)The three East Asian countries' impressions on the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other disabilities have greatly different factor structures.(3)The whole three countries' impressions on the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other disabilities also have different factor structures.
  【Key words】 people with disability; 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 East Asian country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产生了对智力残疾人印象和对非智力残疾人(肢体、聋哑、盲等)印象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如,在提高和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及人权意识教学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智力以外的肢体残疾儿童比对智力残疾儿童的态度更好[1]。但有关两者之间的比较探讨少见。另外,作为东亚主要国家的中国、日本和韩国3国,不但在地理上接近,而且以古代中国汉字文化圈为基础的文化,社会背景也比较相似。对这3个有共同文化特征的国家进行比较探讨,对略论和比较3国对残疾人的印象认识构造以及判明对残疾人印象的各种作用因素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讨中、日、韩3国学院生对智力残疾人和非智力残疾人印象的因子结构特征。
  
  1 对象与措施
  
  1.1对象
  以3国高校学院生为对象。在能够协助调查的学院中,尽量选择了各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并注意了地域间的平衡。最终的调查对象为中国的北京、吉林、四川、南京等地区的6所综合学院;日本的东京、大阪、京都、广岛的四所综合学院;韩国的首尔、釜山、大邱的3所综合学院。利用各学院的授课时间,由本文第一作者或协助调查的任课老师当场发放及回收。共发放问卷1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17份。被调查学院生的一般情况见表1。
  
  1.2工具
  1.2.1调查措施
  用语意略论法(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SD)。SD法是社会心理学上测定印象及态度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较为客观(间接)地从多阶层结构的角度对感觉、认识等进行数量化略论。具体措施一般为,选择一组或多组有关对某种事物认识的正反形容词对,日语毕业论文,如“积极的-消极的”等,日语论文,并采用5段(“很积极”到“很消极”)或7段评定尺度让被验者对各形容词对进行选择。

  1.2.2 对于残疾以及有残疾的人的问题调查表
  参考SD法对残疾人印象的有关探讨[2],并加入了大量预备调查的内容。所选用形容词均为具有3国共通内涵的形容词。在进行了多次模拟调查和修改之后,最终决定本问卷由37对形容词构成。为了不打乱回答对象已形成的对智力残疾和其他残疾印象的认识构造和减少回答者的工作负荷,尽量使形容词组的左侧为积极的或好的印象、右侧为消极的或不好的印象形容词(积极与消极的左右顺序并不作用结果[3])。并要求回答者对每一个形容词从左到右(由智力残疾到其他残疾)一行一行的填写。问卷为5点评分:完全同意=1,同意=2,不确定(不知道)=3,不同意=4,完全不同意=5。在本探讨中,得分值3为中性中间值,得分越低对残疾人的印象也就越为积极和好意。
  1.3统计措施
  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基本统计、t检验、因子略论、因子平均值计算及方差略论等。
  
  2 结 果
  
  2.13国学院生对智力残疾和其他残疾印象得分均值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3国对非智力残疾人印象的得分大部分都在中性中间值3以下。同时各国也都显示出对非智力残疾人印象好于对智力残疾人印象。另外,韩国学院生对智力和非智力残疾人印象之间的差较小(各项目经过因子略论结果确认无反转项目)。
  2.2 3国不同性别学院生对智力残疾人和非智力残疾人印象评分比较
  
  表3显示,中国和日本两国与同类调查结果一样,女性较男性对残疾人态度更为积极、好意。
  2.33国学院生的对智力和非智力残疾人印象的因子结构略论的结果
  
   在因子略论之前,分别根据各项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进行估算,确认各项目均不存在天花板效应(平均值/标准差>5的项目)和地板效应(平均/值-标准差韩国>日本(F=63.402,P韩(F=3.034,P日=中(F=10.472,P日=韩(F=172.757,P日>韩(F=53.555,P韩=日(F=4.724,P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