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儿童教育在日本?[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20年前,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在内蒙古大草原举办了一次“中日青少年友好夏令营”活动,中国孩子的娇惯、自私、懒惰、脆弱、胆小、不善于沟通、不负责任、缺乏团队精神等问题让国人汗颜,对比日本孩子的种种表现,折射出中日两国青少年素质的巨大反差,让国人不得不深思反省:我们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20年过去了,尽管中国社会和家庭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作了许多革新和努力,无可否认中日教育的差距依然明显,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包括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
中国论文网
  美国《时代》周刊近日刊登了非政府组织“救助儿童会”发布的《儿童发展指数2017》,公布了全球各国儿童发展指数最新排名,日本排在第1位,其次是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日语论文,中国排在第29位,比1995—1999年度上升了13位。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教育立国”的思想就贯彻日本社会。早在1907年日本就开始普及全民6年义务教育,建立全国范围教育网,英国达到这一水平用了70年,德国用了80年。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教育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令亚洲其他国家望其项背。无论是儿童的品德教育、身体素质还是自理、实践能力、社会参与度等方面,其水平直追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国家的真正财富是由全体国民的教育程度决定的”,日本政府和社会把教育提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保障了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守护童真和自由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对过去的教育进行反思,认为考试第一的教育理念使日本教育处于荒废状态,于是开始转向将儿童自我成长放在首位,强调心灵自由,人格独立。学校教育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普遍推行宽松教育(也叫懒散教育)。
  在学前教育方面,日本受美国教育作用深远,日语论文,强调多样化。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不是要求儿童掌握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重点培养幼儿社会化教育能力,培养健康、安全的日常习惯,培养适应集体生活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的精神,引发对阅读和创作表现的兴趣,引导正确理解和对待周围社会生活现象的萌芽观念。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日本的幼儿教育走在了世界前沿。幼儿园的每个孩子随身带着书包和数个布袋,里面分门别类装着手帕、汤勺、水壶、衣服、书等物品,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更换不同场合穿的服装。孩子们在冬天也是穿着短裤短裙,以养成健康的体魄。幼儿园里有数不清的活动和节日,如女孩节、男孩节、纳凉节、七草节、乞巧节等,由此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孩子们每个月都要到寺庙里接受教诲,与宗教的亲密接触让他们潜移默化学会感恩。幼儿园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和琳琅满目的高档玩具,他们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能成为“物品”的奴隶,要合理利用周围的资源,通过环境教育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自推行宽松教育以来,课堂知识教育的比重逐渐下降,由此孩子们有充裕的时间参与课外活动,发展个人爱好。个性教育得到了日本家长的普通认同,因此学校的社团活动非常发达。“日本的学校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因为社团活动从小学开始贯穿学生生涯的始终。”在东京艺术学院研读电影美术的吴思齐向本刊记者说起他对日本教育的感慨,“他们的活动太丰富了。”
  教育目的“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是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教育思潮,其主旨是培养年轻一代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调教育必须满足社会需求,教育重心需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上。
  “日本的教育注重行动和实践能力、如何表达自己,这是中国教育所缺乏的。”吴思齐对学院阶段数不清的讨论会与PPT报告颇有些烦恼,这些作业不是中国学生所擅长的。在日本,学校更着重于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小学一年级就开设有生活课、手工课等需要手眼协调的课程,同时也要做社会调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去展开实践调查,然后自己撰写调查报告。这种调查会一直延续到学业结束甚至工作当中。“日本人最喜欢做的是问卷调查和统计,什么事情都要做这类工作,他们对各种数据的统计能力非常强。”
  20年前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作者、中国青少年探讨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中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责任感的缺失,二是生活能力缺乏。与此相反,日本青少年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极高的能力,这与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日本人普遍有一种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责任心,这是深入日本人心中的文化——不给人添麻烦以及要考虑别人。”吴思齐对这点深有体会,“我还被日本人质疑过,他问我是不是中国人都这样,做事不问别人就擅自行动?我觉得很尴尬。”“不给人添麻烦”,这就要求必须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懂得在生活中不能永远依靠他人,同时在日常行为中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给人带来麻烦,不要将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他人。日本的礼节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观念的体现。
  尽管日本早已迈入经济发达国家行列,日本人却很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经历磨难和挫折。日本的公立学校是没有校车的,学生也一般是就近入学,因此学校规定除了生病和受伤以外不允许家长用车接送,日本皇室的小公主爱子也是自己走路上学。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每年都有数次机会出去远足,幼儿园里也会举办马拉松比赛,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会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等活动。打工赚取零花钱是日本许多青少年都曾有的经历,这可以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辛,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节俭意识。
  教育立国不是口号
  美国哈佛学院教育大学国际教育部主任梅利怀特曾说过,日本早期教育为什么能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日本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曾说过:“日本拥有世界最好的教育。”这种自信来自日本对教育的投入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早在1949年,日本就已推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免费为中小学生供应午餐、书本。20世纪前60年,日本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25%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5%左右,国家文化教育预算大致占国家预算的8%,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的教育投入占其总支出的16%左右。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基本均衡,在教学设备、设施及师资力量上差别并不明显。日本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也是非常舍得的,会将收入的二至四成用于教育方面。
  日本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几乎所有医院和诊所的候诊室都有针对不同对象的图书或杂志,各银行、邮局、市政府办事处等需要排队等候的场合都备有图书,许多餐厅也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阅读的图书。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就鼓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国家对此采取经费补助政策。在日本,除了幼儿园和小学,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置职业技术学科,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其实在日本,不一定接受高等教育也能从事技术工作,获得相应的生活水平较好的收入。比如普通工人其实和白领差不了多少工资,甚至像一般的木工,薪水比小企业的社员还要高,所以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也有出路。”在吴思齐看来,这是与中国的教育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当外界对日本教育投以赞赏的目光时,日本却对自身的教育产生了许多疑问。宽松式的教育给孩子们以充分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学校暴力事件激增、教育呈现两极化、自我意识强烈等。虽然日本社会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无解决的良方。中国教育从20世纪初期就已学习日本,但差距依旧明显,如何从我们的邻邦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措施,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