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女子教育的蓬勃发展[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者简介:郑思思(1989.1-),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辽宁营口,职务:学生,学历:硕士,单位:沈阳师范学院,探讨方向:外国教育史。
中国论文网
  摘 要:19世纪后半叶,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这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日本民族的进步。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学制》,日本近代教育体制初步创立。明治新政府提出全体国民子弟拥有男女平等就学的权利,说明女子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明治维新;《学制》;平等就学;女子教育
  一、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制度化初创――《学制》的颁布
  1868年2月(旧历1月)明治政府建立至1879年9月“教育令”颁布的10年间,日本政府以“学制”的摸索、酝酿、制定、颁布、实施为主线,初步创立了近代教育体制,也对女子教育有了初步的探究。
  1、近代教育的原点――“学制”前的女子教育
  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到1872年8月《学制》颁布,是日本政府摸索教育发展方向的阶段。在该阶段内,教育政策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路线,即“复古主义”与“开明主义”。明治政府于1868年4月公布的国策纲领《五条誓文》中第五条提出:“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是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方针,显然,教育目标被定位为“大振皇基”。并且,在《学制》之前,日本政府实施了以“皇道”为教育最终目的与核心内容、且试图将其“神”化的“皇道主义”教育政策。明治初年,无论是日本政要的政策建议,还是政府公布实施的教育施策,均将教育与“富国”紧密地关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强兵”方针下,教育与军事发展有着诸多的关联。一是作为旧军人的武士参与到教育领域;二是重视“兵学”;三是设立专门的军事学校。可见,在《学制》颁布实施之前,教育已经成为明治政府“富国强兵”的基本途径。
  在教育政策方面,明治政府早在1869年5月便命箕作麟祥等洋学者探讨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1870年3月,洋学者们主持制定了《学院规则》及《中小学规则》,该规则废除按照国别编制课程的方式,采用欧式科目编制方式。《学制》由洋学者主持制定,日语论文题目,以西方近代教育制度为主要内容,它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日本政府文明开化教育政策方针的确立。各级学校教育已初步展开,新兴教育领域也开始萌芽:在女子学校教育方面,文部省1872年2月开设其直辖的女子学校(同年11月改称东京女子学校),京都府1872年5月开设女红场(1874年6月改称英女学校,1876年5月改称京都府女子学校),开拓使1871年12月派遣5名少女随岩仓使节团一道赴美留学。在师范教育方面,文部省于1872年5月向正院提交《建立小学教师教导场之请示》,计划设立教师培养机构,同年7月在京东设立师范学校,成为日本第一所小学教师培养机构。
  上述“文明开化”的教育方针与教育实践,为此后初创近代教育体制的《学制》的颁布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2、“学制”与近代教育体制初创下的女子教育
  《学制》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并切实推行的教育立法。“学制”规定了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实用科学的教育内容与措施,“学制布告”则宣示了新的教育方针与理念:虽学校之创立历年已久,或因不得其道而误其人之方向,学问乃士人以上之事,农工商及妇女子则置之度外,不辨学问为何物。据此,此番文部省发布告定学制、渐改教则,望自今以后一般人民(华族、士族、农、工、商及女子),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人之父兄宜体会此意,厚养育之情,务必使其子弟从事学业(高深之学据其人才能而定,而使其幼童子弟不分男女就于小学者,则乃其父兄应愿超越之事)。教员的资格也是符合要求的男女皆可。
  《学制》规定“学校分为学院、中学、小学三等”小学“是使一般人务必接受初级教育的场所”,分为普通小学、女子小学、农村小学、贫民小学、小学私塾、幼儿小学(此外还应有残疾人小学)。此外,女子小学除讲授普通小学的课程之外,还教授女子手工艺。幼儿小学向6岁以下男女儿童讲授入学前的基础知识。另外,《学制》中还以“学校”的形式,规定了社会教育的内容。例如,“小学”中的“农村小学”有的是成年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开设的夜校;“中学”中的“诸民学校”是为已就业的18岁以上男子及15岁以上女子而设,多数是在晚上进行技能学习。
  在学校系统方面,“学制”所规定的小学教育基本上是单一制的。虽然小学校有若干类型,如寻常小学,女儿小学、村落小学、贫民小学等等,但其性质大体相同,课程、学习年限也相同。“四民平等”的教育准则仅局限在初等教育阶段、并未涉及中等教育。小学与中学的比例是二百一十比一。这样一来。中等学校以上的阶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攀登,中等教育乃成为攀入龙门的台阶。
  二、日本近代女子教育的蓬勃发展期(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
  在入学率上,从《学制》实施到1895年,学龄儿童的就学率虽然有增加,但幅度不大,1873年的平均就学率为28.13%,女生仅是15.1%;1878年平均就学率为41.26%,女生仅为23.51%,男女差别很大,说明当时封建的男尊女卑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认为女子不需要读、写、算的知识,只要学会歌舞、家事、裁缝足以。
  1879年9月颁布了《教育令》,以代替《学制》。《教育令》是由文部省大辅(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田中不二麻吕(1845-1909)主持制定的。《教育令》是一个与《学制》完全不同的教育法令。《教育灵》重申,小学校是以儿童为对象,施以普通教育的场所。特别强调为女子开设缝纫课。但是,《教育令》的颁布与实施,不仅没有解决思想上的分歧,客服教育制度中存留的难题,反而造成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的下降。修改后的《教育令》,受到当时各界的欢迎。
  明治初期女子中等教育主要是由私立学校进行的。到1882年(明治巧年)公立女学校仅有5所,学生总人数只有286人,而据5文部省年报6记载,1876年(明治9年),有1500名女学生和和12017名男学生一起就读于私立中学,这其中有女子学校7所,学生378名。比如1875年建立的私立迹见学校,是一所寄宿学校,学生要学习国语、汉文和歌、算术、裁缝、筝曲和点茶等等。同年还建立了恒德女学校、河村女学校等私立女学校。这些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上层士族的女儿,是以培养温雅知礼的女性为教育目标的儒教女学校。这些学校成为后来女学校的样板。
  《小学校令》规定公立寻常小学校免收学费,实施4年免费义务教育。这一规定在日本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除此之外,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使得很多女童受惠可接受教育。4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义务教育国库补助制度的确立,使日本的初等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到1905年学龄儿童就学率上升到95.62%,1907年上升为97.38%.就学率的男女差别也急剧缩小,1907年男童就学率为98.53%,女童为96.4%。就学率的地域差也逐渐缩小。
  有关女子中等教育的规定首先开始于1891年12月修改的《中学校令》。该令规定,高等女学校是对女子进行“高等普通教育”的场所,是寻常中学校的一种。至此,女子中等教育首次被纳入到国家教育体系,日本的女子中等教育也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对高等女学校学科课程进行详细规定的是1895年1月的《高等女学校规程》。日本女子高等学院校成立于1901年,但在此之前成獭仁藏的女子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日语论文,其思想主要见于其《女子教育论》,他主张从人类、妇人和国民三方面对女子进行普通基础教育,这种普通基础教育以高等普通教育机构或学院的形式展开,同时女子学院的设立必须同国家的发展密切关系。
  大正时期,日本基于其称霸世界的政治目的,对人才培养更为重视。政府为了开发女子人才资源,加大了对女子教育的投入,加之该时期资产阶级妇女思想和社会主义妇女思想的传播,为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影响。使女子教育更进一步。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大学)
  参考文献:
  [1] 栗玲.日本近代女子教育历史进程的探讨[D].陕西:陕西师范学院,2017.
  [2]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四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
  [3] 曹孚,滕大春,吴式颖,姜文闵编.外国古代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4] 王桂编.日本教育史[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5] 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 臧佩红.日本近现代教育史[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