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在其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日本作为二战中的战败国,其战后的经济腾飞离不开日本教育制度改革。它为日本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供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在认真略论日本教育制度改革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成功经验,进而推动我国教育及经济事业的发展。过对日本教育发展历史以及日本经济近况进行略论后可以看出,两者是一种相互制约的联系。也可以认为经济发展为日本的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障,同时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相关专业的人才。本文主要对日本教育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行了略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日本教育在其经济发展中影响。最后略论了日本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教育;经济;发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几千个小岛所组成。从7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日本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 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转折点。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全面学习西方,实行了包括教育在内的一系列的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20世纪初,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推行侵略政策,在大力加强军国主义的同时,积极兴办职业教育,重点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对战前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地改革,使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日本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影响
  1945年 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从这时起,一直到1951年 9月签订旧金山和约,日本一直处于盟军(实即美军)的占领状态。日本政府根据占领当局的旨意并迫于国内民主势力,对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进行所谓民主改革,同时也对战前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战后的教育改革,是从清除战争时期的极端军国主义作用入手,进而以美国教育为样板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1946年 3月,美国教育使节团抵达日本,提出了全面改革日本教育的报告书。日本政府于1946年8月成立教育制度刷新委员会。该委员会以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报告书为基础,依据1946年11月公布的《日本国宪法》的精神,草拟和,并提交国会,以立法程序通过,于1947年3月31日公布。根据这两个教育法学及稍后公布的其他教育法学、法令,实施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二次全面的教育改革。用了 3年多的时间,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学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级各类学校也获得显著发展。
  学制义务教育年限从6年延长到9年。确立了6・3 ・3・4新学制,即小学6年和初中3年为义务教育,高中 3年,学院4 年。在小学下面有幼儿园,在学院之上设探讨生院。幼儿园是非强制性学校,招收3岁以上的儿童。其目的在于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小学和初中是强制性学校。所有年满 6岁的儿童都要上小学,所有读完小学课程的儿童都要升入初中继续学习。小学对 6~12岁儿童进行初等普通教育。初中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对12~15岁儿童,进行中等普通教育。高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高中分普通科和职业科。前者以普通教育为主,后者以职业教育为主。不论是普通科的毕业生还是职业科的毕业生,都有资格考学院。学院是作为学术中心,在向学生传授广博知识的同时,传授和探讨精深的专门的科学、艺术,并发展学生的才智、道德以及运用能力。有条件的学院可设探讨生院,使学院毕业生获得对学术理论及其运用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的机会,促进文化和科学的发展。除了上述初等、中等、高等学校外,还设有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和养护学校,对身心有缺陷的儿童进行教育。师范教育,改战前只通过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 “闭锁制"为“开放制”,即凡经文部大臣批准,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取得教师资格所必需的学分,任何学院均可培养教师。初等和中等学校的教师,一律在学院里培养。这种新学制,清除了旧学制的封建等级性,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色彩。在改革学制的同时,提高了社会教育的地位。1949年 6月公布了《社会教育法》,要求在全国各地建立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年之家、儿童中心等设施和机构,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共同担负起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任务。战后这一系列的改革使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一、日本教育的改革模式
  虽然义务教育只到中学校毕业为止,仍有超过90%的学生会进入高等学校就读。超过250万的学生会进入学院或大学深造。在过去,进入高等教育被描述成“地狱般的”和“战争般的”。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日本中、高等教育的普及到60年代获得了迅速的发展。50年代中后期,日本大力引进技术,开展技术革新。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广泛多样。因此,产业界迫切要求对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改革,培养与现代化生产发展形势相适应的多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日语论文,一再呼吁充实职业高中。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中等、高等教育阶段的产业教育和理科教育。
  二、日本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都需要不同的人才,而教育应该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否则就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日本的教育制度正好符合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为经济高速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他们分布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创造出了战后日本经济起飞奇迹。可以说,教育的成功是日本经济起飞的最根本的推动力,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提高了日本国民素质
  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熟练劳动力,必须靠教育来解决,因为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劳动经验的积累、以及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情况。日本政府战后第二次教育改革,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高职教育、大抓产业教育等方法,对劳动者需要的增加以及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显著贡献。当前,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50%的国民收入主要靠的是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改进工艺水平,生产性能高的产品等生产方式来实现的。这样的生产方式不需要新建产房、不增加设备、不延长劳动时间、不提高劳动强度,只是通过高质量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机器设备相配合,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而日本通过教育改革,增加了劳动者具备的科技知识,提高了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使自然资源及各种生产工具的影响,通过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充分发挥出来。   (二)教育提供了出色的管理人才
  优秀的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获得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产业,通过教育国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国民,有了他们,社会的各个环节才能正常运行,资本、技术、经营管理措施才能发挥影响。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为日本提供了出色的管理人才,主要表现在出色的公务员和精明强干的公司家两个方面。首先,日本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条件以及注重学历的政治家的各类原则,吸引着高知识阶层中的佼佼者进入各级政府,形成了强有力的官员集团。
  (三)教育提供了优秀的科技人才
  技术的引进和革新,设备的更新,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大批高质量的技术人员,日本产业界迫切需要政府有计划地培养适应技术革新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有技术才能的人。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增加教育的投资,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增招学院和理工学院人数,以确保并提高科学技术人员的需要和质量。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为造就大批优秀技术人员作出了巨大贡献。日本的科技队伍使日本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赶上甚至超过了科技领域的世界先进水平。这支优秀的科技队伍,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实施中,依靠从小学到学院扎实的基础及专业教育,加上后期公司教育的定向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出来的。
  三、日本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并成为决定生产力水平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欲使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的生产力尽快地、广泛地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才的培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将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利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教育作为重要的手段,必须上升到新的高度来重视和认识,并且要作为一项重大社会课题来探讨和改革。
  综析日本教育改革的方法和影响,日语论文,并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首先,不断改革教育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和经济的联系是辩证的。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影响,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自发地发挥其效应的。只有在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否则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特别是在二次大战后,教育之所以在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政府在教育上采取了极其灵活的政策,不断地、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教育结构,以求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形势的需要。教育关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为兴国立业之本,关于现阶段的中国,应该借鉴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改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及教育结构。其次,优先发展教育,做到教育先行于经济发展。要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教育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育的位置应该提前到经济发展之前,要切实加强对教育改革的探讨,加大主观设计,让教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先行者,而不是在经济发展后的补充。要提高教育普及率,中国作为一个倡导以人为本的国家,教育应该是作为人民的一项权利得到公平的机会,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全民素质,形成人才投资和经济回报的良性循环发展。以此,将人口大国变为人力强国,推进现代化快速发展。
  再次,在普及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同时,推广高等教育,为公司部门培养大量技术人才,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公司教育及社会教育,加强继学校教育之后的再教育,最大限度的开发人力资源。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今天,政府要把教育改革置于基础性的长期重要的地位,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相信,借鉴外国经济发展和重视教育、科技的经验,我国教育、科技和经济同步发展的新局面将是历史的必然。
  结论
  总之,通过对日本的教育模式进行略论后,认为日本教育模式关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需要保证教育模式随时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进行培养适合当时经济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瓴,黄宇佳. 论日本“宽松教育”的实施及其启示[J]. 考试周刊. 2017(91)
  [2]李琨.20世纪60-7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扩张式发展原因之探寻[J]. 扬州教育大学学报. 2017(02)
  [3]周强,霍玉娟,王强. 美日探讨生助教教学能力阶段性培养模式及启示[J]. 探讨生教育探讨. 2017(01)
  [4]刘国军. 日本学院教师发展制度探讨[D]. 东北师范学院 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