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时期河北教育界的反奴化教育斗争[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抗战爆发以后,日寇在河北占领区实施了恶毒的奴化教育,以摧毁中国原有的民族文化事业。对此,河北沦陷区中小学师生和抗日根据地军民以铮铮铁骨和冷静头脑机智勇敢地与日伪的奴化教育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使日伪的奴化教育彻底破产,这一光辉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河北沦陷区;反奴化教育;爱国师生;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06-0010-06
  1931年9月18日,经过长期的准备和策划,日本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随着日益膨胀的野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凭借军事优势,悍然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平津失守,华北地区相继沦陷。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扶植了一个汉奸组织——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王克敏、王揖唐、齐燮元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临时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继承中华民国年号,各级伪政权随后成立。1938年1月1日,伪河北省公署在天津成立,统辖河北沦陷区各项事务。2月1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撤销,所辖22县并入河北省。1940年3月30日,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撤销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王克敏为委员长。伪河北省公署下设教育科,控制沦陷区内学校,对沦陷区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和思想控制。
  “七·七事变”以后,华北地区处于日寇铁蹄践踏之下,与血腥杀戮和野蛮掠夺相伴随的是日伪处心积虑在沦陷区实施的奴化教育,日语论文题目,以为其实施殖民统治的政治、经济及军事需要或利益服务,并妄图将河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日伪推行的奴化教育遭到广大人民的坚决抵制和打击,在很大程度上粉碎了日寇充当“牧师”职能、施行教化愚弄民众,毒害儿童少年的迷梦。它与抗日武装殊死搏斗相辅相成,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教育领域的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一、沦陷区中小学师生对奴化教育的抵制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遭到了沦陷区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是不可能征服中国的,遂在沦陷区和游击区强化奴化宣传、实施奴化教育,作为其殖民统治的手段与策略之一,燕赵大地是受害最严重的地区。与此同时,沦陷区的广大爱国师生在日伪强制施行奴化教育的压力下始终未屈服。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地同敌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抗与斗争,河北沦陷区燃起了反抗奴化教育斗争的熊熊烈火。
  (一)“不务正业”的孩子们
  为了奴化河北人民,日本侵略者利用其扶植的傀儡政权,在沦陷区毁灭原有教育基础之上,“恢复”了各级各类学校。然而学校里逃学辍学现象屡见不鲜,家长和学生对奴化教育有着根源上的敌视,当然不会让孩子受此“愈学愈愚”的教育。很多拥有进步思想的学生冲破重重阻力,来到根据地大后方,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日语教学中,孩子们对传授的日语采取“上课不听,课后不练,随学随忘,毕业忘光”的策略,并不认真对待日语学习,采用恶作剧方式“破坏”教学秩序,对此日伪无可奈何。
  师生们没有忘记他们肩负的责任,对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刻骨铭心。近代以来屡受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其文化底蕴不能因为外贼入侵戕害而毁于一瞬。国家的文化需要传承,有传承才能有积淀,而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主力。所以,在敌占区的学校里,孩子们采取多种灵活机智的措施应对敌寇的教学检查。例如,在许多地方学校里,学生们的课本往往有两套,一套是日伪“精心编纂”的教科书,一套是抗日课本,日伪教科书通常是装样子的,一有时间就抓紧阅读抗日课本。到抗战后期,根据地出版的许多“伪装书”被秘密运到沦陷区,“伪装书”,顾名思义,是一些用《山海经》《水经注》等做封面,内容实质却是《晋察冀日报》或《晋察冀画报》等进步思想的课文。在敌人监控严密的敌占区和游击区,碉堡林立,课本无法及时运送到,就在地道里开办了地下印刷工厂。晋西三专区和冀中部分地区都开设过这样的印刷工厂,按照“伪装书”的样式,油印课本。甚至有不少爱国教师整夜抄写抗日课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保证了学生们能够正常使用抗日课本。
  (二)与汉奸教务人员机智斗争
  学生们对在学校里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的日籍教官及对其惟命是从的汉奸采取各种方式打击、惩戒。在冀、鲁、豫三省中,奴化教育程度最深的是河北省,该省最高伪教育行政负责人,多年来唯敌人之命是从,极尽阿谀之能事。自伪教育厅长之下,乃至各伪校长多是通过逢迎送礼取得职位的。至于侵吞配给粮食、煤炭,盗卖教具、仪器等事更是不胜枚举,因此,受到了当时学生以及其他爱国人士的唾骂。其中,孙金铭先生在《华北文教协会》文中对一伪校长所得“颂词”,有如下描述:“一脸麻子(因其人系麻面),二面人(当人一面,背后一面),日语论文,三百块钱(月入薪水三百元),四不象(指既不像人,也不像鬼),舞(五之谐音,下同)弊营私,溜(六)舔官长,欺(七)负工友,巴(八)结洋人,酒(九)色之徒,什(十)么东西。”总之,沦陷区的爱国学生对日本教师和汉奸教师都充满了憎恨之情,并利用一切手段与其斗争,这成为反抗奴化教育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消极对待日伪组织的各种“庆典”活动
  在沦陷区,日伪政权经常强迫师生们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如庆祝日本纪念日、某某战役日本胜利了。日伪之所以强迫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利用青少年学生为其殖民统治增加气氛,以达粉饰太平之效;二是为了给青少年学生上一堂生动的“大和民族必胜”课,同化腐蚀青少年思想。这些活动遭到学生们的强烈抵制,这表明了在他们的心灵中始终存有一股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老舍的《四世同堂》中有一段对新民会举办的庆祝保定陷落游行的描述:
  学生三三两两的在操场各处立着,几乎都低着头,没有任何的声响。他们好像害着什么病。瑞丰找不出别的原因,只好抬头看了看天;阴天会使人没有精神。可是,天上的蓝色像宝石似的发着光,连一缕白云都看不到。他更慌了,不晓得学生们憋着什么坏胎,他赶快把校旗——还卷着呢——斜倚在墙根上。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