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职教育理念对我们教育改革的启发[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阐述了日本高职教育改革以“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为主要特征以及国内高职教育近况。针对该近况,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如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的衔接性需要加强及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改革等。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职;教育;日本;启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日本高职教育倡导的是以“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国际化表明其高职教育要与世界接轨,其课程内容上充实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并且师生互访、互派留学生、办学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面向国际办学,“多元化”,首先体现在高职教育向纵深发展,即设立高职探讨生院,其次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引导高职教育向终身教育模式转化,“社会化””则主要体现在注重“产研学”和“产官学”合作方面[1]。
  为保持发展,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采取了加强与普通教育关系,扩大开放性,接受社会监督,进行课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方法[2]。如日本的短期学院、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均采取方法完善升学体系或加强与其它教育机构的沟通衔接,以增强吸引力。短期学院主要通过学分可与四年制学院互换,使得毕业生可升入学院继续学习。高等专门学校则让毕业生毕业后经过学位授予机构的审查,可获得准学士称号,日语论文题目,这样可以拓宽毕业生的出路。专门学校倡导构建“柔软的”高等教育体系,给予修业4年以上的专门学校毕业生“高度专门士”称号,在日本“高度专门士”具有探讨生的入学资格。
  二、我国的高职教育近况
  在我国,日语论文,高职教育的生源主要是3/2学生(由职高生直接升至高职)、普高生(通过高考入学)以及单招单考(由招生学校自主命题)等几种形式。不管是哪种形式,来源的都是理论知识掌握的稍显薄弱的学生。因此很多的老师在说课中提到学情状况是“基础薄弱,不爱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课程改革中较多的运用到了“够用、够学”的准则。
  针对这样的近况,我们定义高职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标准是“蓝领”,即公司生产一线的员工。为了适合这样的标准,国家倡导学校要“校企合作”,即学校与公司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有针对性的为公司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其优势是,学校通过公司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与之配套的方法有“把公司教师引进来,把学校教师送出去”,前者是让公司的一线工程师到学校教学或者讲座,后者是通过“访问工程师”的形式让学校的老师参与公司实际项目,获取项目经验,引入到未来的教学中。这样的形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也相应存在一些弊端,如公司的员工尽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缺乏教学经历,因此授课的效果会降低预期的目标。同时,学校老师到公司去参加培训,一则增加学校的教学负担,二则能否掌握真正对教学有用的知识,还是值得商榷的。毕竟一家公司的技术不能取代整个社会需要的能力,而一段时期的“访问工程师”往往都是在固定的公司完成的。
  学校在办学中面临的压力是“就业”,因此一些省份会把专升本纳入到就业率中。而参加专升本考试并且最后能进入学院学习的学生,往往也是在该校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由此可见,高职学生不管在学校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其高端目标还是要进入本科学习,增加自己就业筹码。
  三、学习日本的高职教育改革
  我国是否也可以把“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引入到高职教育改革中呢?答案是具有一定的困难。
  3.1 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衔接性不够
  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性不够,高等教育兼顾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普通教育指向人的充分自由发展的非专业教育,具有基础性、准备性和知识广播性,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从事未来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高职教育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运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
  (1)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运用性,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异同的;
  (2)人才层次是高级专门人才,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素质要高(如比技术员高一层次的高级技术员),即现在提出的所谓高技能人才;
  (3)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
  (4)工作场合和岗位是基层第一线。
  高职院校要与高等院校衔接的唯一正规途径就是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获取入学资格,而这样的学生在学校中属于凤毛麟角类型的,因此我们说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有一定的脱节性。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几个解决方案:
  1.让高职院校成为本科院校的下属大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职大学学完所有的课程,有机会能深入本科院校学习;
  2.在高职院校设置准本科大学,选用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入学该大学,经过一年的学习,直接能升入本科院校。
  3.2 师资培训需要改革
  改变“把公司教师引进来,把学校教师送出去”的政策,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发展的话,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们在考虑获取更大的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安排教师资源分配。基础理论课可由学校的教师完成,因为学校的老师往往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或学位,在高等院校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往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完全胜任高职院校的授课条件。而实验或实训课程则有公司教师完成,因为他们具备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通过课程教学可以将这样的经验传授给高职学生。当然,我们在选择这样的公司教师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工作背景能够适合社会大流的技术要求。
  四、结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日本的高职教育改革及国内高职教育近况,针对该近况,提出了可以学习日本高职教育的经验,如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的衔接性需要加强及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改革等。我们的理论尚处于初期阶段,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能够详细探讨出我国高职教育能够借鉴日本改革的经验,并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陈伟国.浅析日本高职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7(3):31-32.
  [2]刘志文,何宇媚.日本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方法[J].职教论坛,2017(4):86-88.
  作者简介:程舒通(1976―),男,浙江杭州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大学讲师,硕士,探讨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探讨规划课题探讨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B04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