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学院与北京师范学院通识教育比较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体系尚不健全,有必要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学院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文旨在对日本京都学院北京师范学院的通识教育进行比较,以为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提出有益的借鉴,促进通识教育的实施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通识教育 京都学院 北京师范学院
  一、通识教育及其课程目标探究
  通识教育的理念由来已久,李曼丽认为“通识教育以培养世界公民为目标,通过人文,社会,自然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用关系的观点,世界的眼光略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识教育的目标即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所要实现的目标,“通识教育的目标指向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责任与情感;专业教育努力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职业的人、技能的人,而通识教育则努力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道德的人’‘健全的人’‘和谐的人’。”
  笔者认为通识教育是相关于专业教育而言的,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是通识教育课程关于培养学院生的实施目标,旨在使“人”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中的“人”。
  二、京都学院与北京师范学院通识教育的差异
  1、通识教育目标的差异
  京都学院的通识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在现代能生存所必要的全面知识,为了使他们在许多方面发挥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同时为了帮助他们懂得严格的治学态度,因而也专业学习打下基础”。而北京师范学院的通识教育目标更注重使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精神融会贯通,全面提高思想,日语毕业论文,文化,科学,身体,日语论文题目,心里等多方面的素质。
  2、通识教育模式的异同
  在本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京都学院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在学院四年当中。随着年级的升高,专业课程比重逐渐加大,通识教育课程比重逐渐缩小。以京都学院的农学部为例,学生毕业前要修满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40%;而北京师范学院的通识必修科目在前三年当中平均分配。以管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学生在毕业前要修足通识教育课程52学分,占总学分的31%。从中看出通识教育课程在两所学校的受重视程度。
  3、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差异
  京都学院将通识课程内容划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系科目,自然科学系科目,外国语科目,保健体育科目四大类。各个学部根据各自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修习规程;相比之下,北京师范学院将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板块,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分为思想政治,学院外语,体育与健康,军训与军事理论,学院美育五个模块;通识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与心理学等四个板块。
  三、我对当代学院生通识教育的几点看法
  1.学院生应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观
  目前,部分学院生缺乏对通识教育正确的认识,往往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这样严重作用了通识教育的实施成效。众所周知,通识教育课程是为提升学院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它的主体应是在校学院生,因此,有必要使学院生理解通识教育对自身今后乃至终身发展的影响。
  只有学习的主体建立了对通识教育的正确认识,才能真正从通识教育课程中获益,真正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2.完善学院通识教育的培养体系
  1) 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
  如今,通识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实施通识教育,以使通识教育运行更加制度化,科学化,合理化。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使通识教育的运行有章可循。成立通识教育监管会,对学校通识教育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随时发现通识教育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反响,及时为完善学校的通识教育提出意见。
  2) 加强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质量是决定学院通识教育的成败的关键。因此,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承担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只有教师具备了科学的通识教育意识,掌握了先进的通识教育措施,才能身体力行地去教育学生,从本源上保证通识教育实施的质量。
  3) 合理划分通识教育课程领域
  通过参考日本京都学院和北京师范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应为分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两类,必修课程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设立的基本课程,是作为当代学院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课程,也是进入专业学习之前的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之上,旨在将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扩展,使学生进一步发挥自身特长,培养起对多方面知识的兴趣。
  在通识必修课程中,首先开设通识理念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正确认识,其次开设各个科学领域知识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对科学的各个领域有一个提纲挈领性的认识,再次开设体育课程,提升学院生的身体素质。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进一步细化科学领域的各个部类,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真正发挥辅助专业课程拓宽视野的影响。
  3.高校应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的主要教育内容。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是学校为提升学院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的基础课程,它不仅为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更为学院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根基。因此,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应安排在学院生入门的第一学年,让学生对整个科学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树立一种大科学观,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略论,解决问题。通识教育选修与专业教育课程同时在学院第二学年开设,在学习了通识必修课程之后,学生能够站在整个科学领域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专业,使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循性。此外在通识必修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从中也发现了自己兴趣的所在,选课时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深化对感兴趣领域的进一步探讨
  注释: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学院教育观[M].北京:清华出版社 1999:75
  [2]刘建佳.学院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10):153
  [3]参见 Yasunori Nishijima,Yoshida Osamu.《日本京都学院介绍》(武汉学院高等教育探讨室 译)[M] 武汉学院印刷厂印刷1982年2月 第67页
  作者简介:云淑芳(198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东北师范学院文大学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