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从经济赶超到“平成萧条”[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作为东亚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日本通过对欧洲经济的完全效仿,成功的实现了经济复苏,然而在随后的发展中出现的漏洞,日语论文,使日本经济逐渐低迷,导致雁行模式逐渐消失,日本的经济走向该何去何从?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雁行模式 工业化 平成萧条
  一、日本经济的赶超
  曾经的日本满足于封闭式经济,而在明治维新这个转折点,日本结束了幕府时代,开始了以国家为中心的发展模式。1872年日本从事农业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72%,而英国和美国的农业人数分别只占19%和51%,德国也不过36%,后来日本经济的发展靠的是扩大工业生产。1820年日本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当时英国水平的1%,与美国和德国相比分别只有36.4%和 39.5%。1880年到1930年的50年间,工业生产增加约100倍,二战后,日本由于成功实施了以政府主导性、出口扩张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战略,成功的实现了经济复苏,并快速的发展。1980年至1990年,日语论文,日本的GDP年增长率是4%,如表1,大大高于美国的同期年增长率2.9%。
  在产业结构方面,从明治十年以后的60年间发生了巨大的产业结构变化,日本的工业化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后来纤维工业承受并步入夕阳化道路,随后将重心转移到钢铁和化学工业最后转移到汽车和电子产业。第一产业下降了47.6%,第二产业上升30%,第三产业上升到17.3%。1948年到195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达到12%,人均增长率超过10%。
  ■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80年代以来,作为在东亚地区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日本开始逐步向东亚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东亚雁行国际分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东亚雁行发展模式”。模式基本可以概括为几个层面: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具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工业发达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日本,依次把成熟了的或者具有潜在比较劣势的产业转移到有较为先进的技术,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公司的“亚洲四小龙”,后者又将其成熟的产业依次转移到东盟诸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这些从农业起步向发展出口型工业方向迈进的国家,有资源,劳动,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80年代初,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也开始参与东亚国际分工体系,勾勒出一幅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经济发展的雁行图景。中国属于第四层次,因其在东亚地区属于后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但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接受过中异军突起,不仅拥有丰富的生产要素和辽阔的市场,并且迅速成为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投资中的主要接受国。如此,日本对东亚的投资结构不同和发展层次的不同呈现阶梯状。
  日本工业化初期的技术引进模式分为三类,第一、二种类型是将现代西欧技术中的一部分原封不动的嵌入日本的产业中,另一部分将其与日本传统技术结合起来。第三种类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日本织机的发展,例如,英国的动力织机和飞梭是由三个日本学徒于1873年引进日本的,而他们并不是一味的引进先进技术,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把易于制作的飞梭运用于日本传统织机时对飞梭进行了改良,最终促成了动力织机的开发。由于拥有能够消化现代技术的人力资源以及对国外信息的收集能力,森岛通夫教授将技术大国化称为“具有西方才能的日本精神”,即“和魂洋才”,特有的自愧文化和技术差距使日本的统治阶级具有防御性的同时又具有攻击性。对于第四点在后文中仍会提到这种行为是由于早期政策息息相关的。根据日本发展的种种经验可以证明Gerschenkron提出的“后发优势”观点是广泛适用的,要搞后进工业化,技术资源越多就越容易。由此,我们可以总结,日本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质且丰富的劳动力
  日本从明治维新前就已经拥有优质的而丰富的劳动力。而这种优质的劳动力是因为教育制度的普及,并且日本的教育制度是英、美、法等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的时期引入的,由此可见,重视教育崇尚学问的社会体系已经早在日本真正实现近代化之前就扎根了。这也是之前提到的日本学徒学习先进技术并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原因,人们对知识的学习、技术的引进并创新使日本在不断的借鉴中自立起来。
  (二)技术进步与批量生产
  工业化初期阶段,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影响。日本开发了引进西欧技术的同时结合了日本自然资源条件并加以吸收和改良的能力。与此同时,经过社会间接资本的积累形成全国性市场,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其他部分即上文提到的对西欧技术的引进部分,在这里不做更多的赘述。
  (三)资金援助、政府高效
  在明治时期,各种“殖产兴业政策”为奠定工业化基础作出贡献,总之,日本的工业化到处可见“后发优势”的痕迹。此外,冷战局势下,为了对抗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日本与其他西方国家同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资金、技术、资源、市场甚至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援助。
  二、日本经济的停滞
  从自身因素着眼,20世纪80年代,日本虽然在制造业上成绩卓著,但是在金融方面,国家主义的发展方向内含着很大问题,由于政府要求银行为之提供低息贷款,从而获得相应的不破产保护和利息收入保障,不难发现由此日本银行和政府关系的密切,这种连带联系的存在为日本日后经济的下滑,泡沫经济的出现买下伏笔。此外,银行并没有通过贷款审查或者信用评价来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以及鼓励机制。日本没有意识到学习新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在没有政府方针的情况下,它们通过发放具有实物保证的房地产信贷,解决了资金过剩的问题。1985年到1991年期间,日本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房地产信贷也急速增加。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过多贷款和对股票市场的过多投资助长了泡沫经济。日本金融机构贷款总额超过GDP规模。由于日本银行制度的前近代性经营,1991年,泡沫破裂,资产缩水导致了日本股价和房地产价格暴跌,开始了民间消费的低迷和投资被冻结的“平成萧条”,暴露出日本式模式的局限性。拥有大量不良债权的日本金融系统走上了整体亏损的道路。1997年末金融机构不良信贷规模占GDP的15%,达到5920亿美元。与此做对比的是1991年美国发生“储蓄信贷合作社”危机时,不良债券的规模也不过占GDP的9%。随后,由于日本的金融机构迅速回笼资金,导致许多的中小企业倒闭,消费低迷,使日本经济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萧条,也成为东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一。泡沫破裂的同时,在WTO体制下迅速推进的金融全球化使日本经济的金融引擎发生了故障。   从外生因素来看,一方面,战后日本的高速增长使停滞和落后的亚洲周边国家感到了发展的差距,亚洲国家实现政治、经济现代化的欲望激起了相邻效应(neighboringdefect)。韩国和台湾地区虽然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依然只能通过日本这个窗口认识西欧,并间接地引进先进要素。所以,韩国和台湾地区分别通过财阀主导公司和中小企业主导实现了经济腾飞,除此之外,与台湾地区和韩国关于资源不足相反的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石油、锡矿、天然橡胶、食用油等自然资源,但马哈蒂尔总理又发现,仅仅实现出口导向不足以使经济发展,于是学习了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向东看政策,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且引进了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工业化手段。
  另一方面是雁行模式下,随着其他各国经济同样的发展,渐渐出现了问题,首先,由于“雁行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各国产业梯度差的存在,这个梯度差正随着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的作用而日益缩小,客观上造成了“雁行模式”的逐渐式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持续处于萧条和低迷的局面,其在经济赶超时期曾经发挥过巨大效能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深陷于“制度疲劳”之中,在目前一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落伍了。日本经济的黯然衰弱使其在东亚传统雁行分工体系中的领头雁地位开始动摇。其次,伴随着日本经济不景气,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加速经济赶超,使梯度差缩小。如今,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革命浪潮的背景下,东亚其他各国和地区特别是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正在逐步进行摆脱逐级跟进的传统模式的障碍,开始跳跃式的进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分工层次差距日益缩小,同时,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加之其初步形成的从基础技术到中间技术再到高技术产业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在未来也有望形成一个与日本并行的产业与经济版块。总之,由于领头雁的迷失方向,“群雁”的正在加速赶上,东亚传统“雁行模式”必然逐渐微化。
  处于经济萧条中的日本经济除了明显的体现到了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公司大量倒闭、失业率攀升以及设备投资乏力外,攀升的失业率以及急剧下降的CPI也同样成为经济萧条的恶果。个人消费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大约60%左右,而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却在泡沫经济崩溃后逐年下降,不仅如此,大量公司的倒闭也伴随着高失业率。消费不足便无法扩大生产,同时作用经济复苏,这也种循环的恶性作用使日本经济迟迟不能复苏。另外,在上文提到过的对于美国资金的援助在冷战期间对日本经济起到扶持性的影响,而冷战结束后,这种优势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本迅速崛起面临着在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双边贸易领域和美国成为竞争对手,长此以往,日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体制改革压力。
  平民萧条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与货币金融论者的主张相悖的现象。随着储蓄和货币量的增长,银行信用却越来越萎缩,政府采取了公共部门投资等刺激有效需求的方法,却仍无回暖迹象,就根在于金融不稳定和政策的不信任。银行虽然资金充足,公司却面临融资渠道堵塞,即使减税、扩大财政支出,消费和投资心理还是处在冷却状态。可见,政府与银行之间裙带联系导致的经济萧条已经根深蒂固,所以短期内摆脱经济衰退,实现经济复苏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作用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深层次的结构和体制问题,在以后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这也会成为日本经济的瓶颈之一。
  平成萧条使日本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内忧外患下的日本该何去何从也成为经济学家仍致力于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安忠荣.现代东亚经济论[M].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2017
  [2]goldmansachs.Japaneseeconomicsanalyst[J]2017
  [3]胡俊文.论“雁行模式”的理论实质及其局限性[J].现代日本经济,2017
  [4]KiyoshiKojima.The“flyinggeese”modelofAsianeconomicdevelopment:origin,theoreticalextensions,andregionalpolicyimplications[J].JournalofAsianEconomics,2017
  [5]毋俊芝,安建平.浅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危机[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