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人是一个知耻、重耻,对耻极度敏感的民族。作为日本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耻意识”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记载文学《古事记》中已有所体现。本文将以《古事记》上卷的神话为探讨对象,对其中体现的日本人的“耻意识”进行论述。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古事记》 神话 日本民族 “耻意识” 引 言 本尼迪克特在其作品《菊与刀》中指出日本民族具有重耻的性格特征,并将日本文化定义为“耻感文化”。她在书中写道:“与其说他们(日本人)重视罪,毋宁说他们更重视耻”。“耻感在日本伦理中的权威地位与西方伦理中的‘纯洁良心’,‘笃信上帝’,‘回避罪恶’的地位相等”。“耻感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恰如一切看重耻辱的部落式民族一样,其意义在于,任何人都十分注意社会对自己行动的评价。”① 这些观点恰如其分地指出了“耻意识”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事实上,日本民族确实是一个知耻、重耻的民族。可以说,“耻意识”是基于日本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历史传承形成的,虽并非日本人独有,却在日本文化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日本人对耻极度敏感,他们在被外界冒犯或自己犯下过失后最先感到的是耻辱,随后就会想方设法消除耻感,有时甚至不惜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这种“耻意识”在《古事记》中已有所体现。本文将对《古事记》上卷神话中体现的日本民族的“耻意识”进行考察。 一、《古事记》神话中的“受耻事件” 在《古事记》上卷中,有六则神话能够体现日本民族的“耻意识”。本文为方便论述,对它们进行概括和整理,并称其为“受耻事件”(简称“事件”)。六个事件如下所示: 事件一:伊邪那美受耻追夫君 伊邪那岐去黄泉国寻找亡妻伊邪那美,伊邪那美表示在回去之前要与黄泉的神商量,并要求他在此期间不能偷看。伊邪那岐等待不得去殿里偷看。只见女神满身蛆虫蠕动,气结喉塞,正生产出八雷神。伊邪那岐感到害怕,往回逃跑。伊邪那美感到受了羞辱,一直追杀他至比良坡。最终,夫妻俩隔着千引石发出绝决的誓言。 事件二:伊邪那岐受耻逐贵子 伊邪那岐派速须佐之命男治理海原,速须佐之男命不肯受命,坚持要去亡母所在的根之坚国并大声痛哭。伊邪那岐勃然大怒,将速须佐之男命赶出国土。 事件三:速须佐之男命受耻杀恩人 速须佐之男命向大气津比卖神乞求食物。大气津比卖神从鼻孔、嘴和肛门中取出种种美味,做出各种食物送给他。速须佐之男命看到这种情景,认为是有意拿脏东西给自己吃,便杀死了大气津比卖神。 事件四:阿迟志贵高日子根神受耻闹灵堂 阿迟志贵高日子根神去吊唁好友天若日子,却被其父亲和妻子错当成天若日子。阿迟志贵高日子根神勃然大怒,认为他们故意将自己和污秽的死人相比,于是拔剑砍倒灵堂并用脚踢开。 事件五:大山津见神受耻传誓言 天孙迩迩艺命对木花之佐久夜毗卖一见钟情,就派人去向其父大山津见神求婚。大山津见神便以毗卖的姐姐石长比卖为副,前去奉献。迩迩艺命因嫌石长比卖相貌丑陋将她退了回去,大山津见神感到奇耻大辱,传话给迩迩艺命,告诉他自己在将两个女儿一起奉献之前发下的誓言。 事件六:丰玉毗卖受耻归海原 丰玉毗卖在即将分娩之际叮嘱火远理命不要看她生育时的样子。火远理命觉得奇怪,就偷偷去看。只见她化成八寻鳄鱼,弯弯曲曲地匍匐着。他大吃一惊,吓得逃开了。丰玉毗卖感到受了莫大的羞辱,于是扔下儿子,回到海里,并堵塞了海路,令两人永远不能相见。 “事件一、五、六”中明确出现了“受了羞辱”,“感到奇耻大辱”,“感到受了莫大的羞辱”等描述人物耻感的语句;“事件二、五”中虽未出现类似的语句,却有“勃然大怒”这样的词语出现。这种愤怒在某种程度上亦可理解为耻感的产物;“事件三”中虽未出现描述人物感情的语句,但通过速须佐之男命的想法和行为也不难看出其心中是暗藏耻感的。因此,六个事件均可理解为某人在受到他者的侵犯后产生耻感,并随即采用某种方式消除耻辱的“受耻事件”。在对这些事件进行略论之前,先要规定组成每个事件的五要素,即: 1.受耻者:受到冒犯并产生耻感者; 2.施耻者:令受耻者产生耻感者; 3.两者联系:受耻者和施耻者之间的联系; 4.感耻原因:受耻者产生耻感的具体原因; 5.雪耻方式:受耻者为消除耻感而采取的行动。 按照“两者联系”这一因素,可将六个事件分成三组,分别为:夫妻联系、亲子联系和内外联系。提取每个事件中的五要素,并将六个事件按组别排列,可整理出下面一张表格: 二、对“受耻事件”的略论 前面已将《古事记》上卷中的“受耻事件”进行了整理归纳,按照受耻者和施耻者之间的联系将其分成三组并制成表格。本章将参照上表,结合日本文化的特质和日本人的心理对六个事件进行简单略论。 1. 夫妻联系 本组包括“事件一”和“事件六”,受耻者和施耻者均为夫妻联系。由表1可见,两事件存在多个共同点,如:受耻者都是妻子,施耻者都是丈夫;感耻原因均为丈夫违反妻子提出的禁忌,偷看妻子生育;最终结果都是夫妻俩相隔异地,永无相见之日。然而,两者间亦存在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两位妻子的雪耻方式大不相同。伊邪那美采取较为激烈的雪耻方式,先派黄泉丑女,后派八雷神和一千五百黄泉兵追赶丈夫,最后甚至亲自出马,大有不捉到伊邪那岐不罢休之势。丰玉毗卖则采取较为“平静”的方式,选择主动离开,她回到海中并堵塞海路,使得丈夫永远不能见到自己。 这种雪耻方式的不同,体现了日本在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女性地位的变化。日本的原始社会是以母子联系为中心的母系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极高。后来,随着男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母系社会开始逐渐向父系社会过渡。《古事记》上卷反映的是公元前660年以前的日本社会状态,这时的日本正处在母系为主体的,或母系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阶段。事件中的两位女性分别处在这一阶段的不同时期:伊邪那美处于过渡阶段的前期,这时的女性仍处于较高地位,在受到男性的羞辱后可选择激烈的手段进行雪耻;丰玉毗卖处于过渡阶段的后期,这时女性的地位已远不如前了,于是她只能选择相对平静的方式进行雪耻。 ,日语论文题目,日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