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语不仅是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也是日本文化的载体。日语的每一种表达都渗透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日本民族的个性。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日本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紧密关系。本文将从日语的表达,略论和概括日本人的四大民族特征。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表达方式 语言文化 语言心理 民族特征 人们大体可以从行为习惯和语言表达两种途径认识、了解一个民族并逐步形成某一民族的整体印象。透过日语所表现出来的日本人的印象,正是在日本人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日本人的特征。本文拟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日语毕业论文,通过对语言表达的略论,来透析隐藏在日语背后的日本人的民族特征。 1 以心传心 “以心传心”本来是佛教用语,是禅师向弟子讲授无法用语言表述的佛法真谛,而是使用慧心传授的一种措施。日本人很崇尚这种交际方式,比如一些交际场合,他们可以通过微小的眼神、语气的变化,甚至是肢体上的细微动作来传神达意。日本人把这种约定俗成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沟通方式称为“以心传心”。“以心传心”大致像我们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加藤周一曾说过:“仲/うちで、以心/心的/向が/い……だから、文章も会/も全部しまいまで言わないし、何にも言わないで、目配せすれば、意思が通じるというのが一番理想的なんです。”可见,日本人不喜欢直白地使用语言,喜欢用一些模糊的词语,从而形成了日本式的默契、模棱两可、委婉和不确定。 “ちょっと”的用法就是其中之一。“ちょっと”是一个意义比较含混的词,直译成汉语为“有点儿”,但是根据不同的语境,语义变化很大,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意思:1.一会儿、暂且;2.有点儿、稍微;3.不太容易、一时难以;4.相当,还可以。如果有上下文,意思还容易分辨,不过日本人常常省略“ちょっと”后面的成分,这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例如当邀请日本人的时候,如果对方无意接受的话,常常用“ちょっと……”来答复,而避免直接拒绝,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如:A:いっしょに食事しましょうか。(一起去吃饭吧。)B:きょうは,ちょっと……(今天有点儿……)。关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日语学习者来说,“ちょっと”语义比较模糊,很难理解,有时甚至会引起误会。 此外,日语中的“どうも”也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模糊表达,它后面省略的有可能是“ありがとう(谢谢)”和“すみません(对不起)”等词。而且即使省略了后面的寒暄语,其意思仍然不变。“どうも”是一个副词,“真是、实在是”之意,可用于“谢谢”、“对不起”、“失礼”、“恭喜”等多种寒暄语之前,起丰富和加强语感的影响。在寒暄或交流时,日本人省略后面的 部分,只用一个压缩形式“どうも”来表达上述意思。看到两个日本人见面便说“どうも”,在不知两人联系的旁人看来是无法理解其具体含义的,只有当事人才能准确理解。“实在”后面的 意思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日本人无论在哪儿只用“どうも”这个词似乎都能心领神会,而且用起来也自然得体,所以,结婚仪式上用“どうも”,葬礼上也用“どうも”。见面时可以用“やぁ,どうも”,道别时,也可以说“それでは、どうも”。收到贵重的礼物时,表达复杂的心情也可以用“どうも、困った”。这种不确定的表达方式常常会使对日语的表达习惯及日本文化的特点理解不深的外国人感到困惑,以至造成误会。 2 以和为贵 日本人很喜欢说一句话:“和を以って/しとなす”(以和为贵)。这句话来源于我国《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公元604年,由圣德太子颁布的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法学――《宪法17条》中的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强调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成为安邦治国的最高信条。 日本人“以和为贵”的理念还常见于寒暄语及与之伴随的点头、鞠躬等肢体语言中。一般来说,日语毕业论文,日本人习惯性地采用迂回婉转的说法,避免斩钉截铁的直率表达,尽量不直接说出好与坏、对与错、赞成或是反对,尽量不给谈话的对方带来不快和伤害。在埋怨邻居家电视声音太大的时候,说“恐れ入りますが、あのテレビの音、ちょっと…”等,用不确定的表达方式将不便言明的话交由对方领会,从而缓冲了对立,维持了内部的和睦与团结。 又如,日语中的“はい”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はい”的字面解释是“是,对,可以,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远比词典里的解释复杂而深刻得多。“はい”不仅向对方表示同意或允许,还可以应和对方的提问,含有“我听着呢”的意思。 3 等级秩序 日本社会是一个注重“序列”的社会,日本人对“等级制”的影响深信不疑,认为“等级制”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人与团体乃至国家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一次寒暄,每一次相互接触,总是由年龄或社会地位等某种基准意识相互的排序,行为方式也因此受到作用。例如,在家里,父母与子女、长子与次子及其子女都有明显的等级序列,这表现在吃饭、入浴、继承等方面;在家族,有本家和分家之别,等级界限分明;在公司,从社长、专务董事、常务董事,到部门经理、副经理等,甚至连哪一年参加工作都有不同待遇,实行严格的年功序列制度。 在语言表达方面,日语中的敬语非常丰富。对上司、辈分高和地位高的人讲话要用敬语,表示自己时要用自谦语,对同伴、同辈和地位相当的人讲话则用简单用语,因人因场合不同也要使用不同的语言。例如:饭を食う、食事をする、ご饭を食べますか、ぉ食べになりますか、召上がりますか等等,同样一句话有多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又如,同样是慰问别人“工作辛苦了”,对“上”要使用表达感激之情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同事之间可以说“おつかれさまでした”,对“下”则使用“ごくろさま”。 4 集团主义和内外意识 日本人的人际联系和社会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有着强烈的集团主义色彩。日本人非常重视保持人际联系的和谐,他们认为集体的存在举足轻重,即个人与集体融合为一体,个人与集体始终要和谐共存。 在日本,这种集团主义准则到处都有表现。在语言表达中也如此。日本人善于根据交际对象和亲疏程度区别使用“建前”和“本音”,即将真心话藏匿于内心,而语言化的信息只是当作场面话,表面文章。那些夹杂了天气、气候的礼节性的套话和谦卑的寒暄语在日语中极为丰富,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日本人在与生人交谈时,一般都使用以下语言:“ええ,そうです。”(嗯,是的。)“はい,…はい…”(是的…….是的…….)“そうだと思いますけど...”(我想是那样的…….)“わたくしには,よくわからないんですが、“(这我不大清楚。) 日本人对“内”和“外”的认识,是一个思维模式。在表达意识上,日本人把集团内和集团外严格区分开来。比如,像“ウチの学院”、“ウチの会社”、“ウチの子”、“ウチの人”这样的日本独特的语言和表达形式,“/御/はウチで食べます”中的“ウチ”是“家”的意思,其他的“ウチ”是“家”的意义上的引申。日本人将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同事、同学等有血缘联系以及自己所属的社会集团的人视为“内”,日本人的“内”是属于自己的空间,自己住的地方,自己的工作单位,朋友圈子,熟悉的生活环境。与“内”相对是“外”,那是一个外部的世界,“秘密がソトに漏れる”(泄露秘密),是指把秘密泄露给局外人。 在集团主义和内外意识的影响下,日本人在语言表达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是爱用自谦语。自谦语是通过贬低动作主体或主体一方的行为动作,或以谦逊的态度叙述自己或属于自己一方人的行为、状态或有关的事物,间接地来抬高对方、向对方表示敬意的一种语言表达措施。例如:“田中部/に本をお送りしました”。(句中通过动词“お送りしました”来表达对客体对象“田中部/”的敬意。)“お支度がよければこの佐々木がご案内いたします。”“如果您准备好了,就由佐々木我来领你们去。”(这是降低讲话人的动作“案内する/带路”的表现。)“その件では山下が/木さんにご//いたすことになっております。”“对于那件事,决定由山下同/木先生关系。”(这是对于话题者之间的谈话,讲话人对对方表示了自谦)。自谦语不仅用于自己或自己的行为,而且当自己向对方(第三者)谈到自己方面的事情时,即使所谈的人是你尊敬的长辈或上司,仍然必须使用降低自己的表达措施。 5 结束语 语言不仅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思想的物质符号,直接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思想和心理,而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心理又与该社会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所以,只有了解语言背后折射出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才能真正认识、使用语言,从而更深切的体会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木孝夫.ことばと文化[M].日本:岩波/店,1993. [2]菱沼透等.日中辞典(第二版)[K].小学/,2017. [3]王秀文.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4]尚永清.中日辞典(第二版)[K].小学/,2017. [5]李卓.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 |